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安徽菜,最早起源于南宋時期的徽州地區。經過時間的沉淀和歷史的演變,最終形成了以徽州菜為代表的皖南菜、皖江菜、合肥菜、淮南菜、皖北菜的總稱—徽菜,當中可是匯集了安徽各地的風味美食。
2018年的時候,中國烹飪協會向世界首次發布了中國菜里的地域經典名菜,當中就包括10道安徽地區的傳統名菜,并被推向了全世界的舞臺。
接下來,懶喵就跟大家說說,這10道安徽名菜都有哪些?看看你吃過幾種?
八公山,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是漢代淮南王劉安的主要活動地。相傳淮南王劉安在安徽八公山下,嘗試用八公山的泉水、豆腐和鹽鹵制作長生不老藥。結果仙丹未做成,倒是無意中發明了豆腐。因此,八公山也被譽為中國豆腐的發源地。
既然是安徽名菜,自然少不了這道豆腐菜肴。跟一般豆腐不同的是,八公山豆腐的制作工序非常講究,必須選用八公山地區的山泉水和黃豆。
經過選料、浸泡、磨漿分離、煮漿、凝漿等一系列工序制成。成品后的八公山豆腐,潔白如玉,質地細嫩,口感要比普通豆腐好很多。
要論全世界最富有詩意的菜,我認為中國菜一定能排第一。先不說食材的構成和菜肴的擺盤,光是菜名,就能讓人感覺到迎面而來的一股文化氣息。
老蚌懷珠,是一道非常經典的安徽菜。這道菜的食材構成,也是千變萬化,有河蚌與蝦仁的組合,有甲魚和鵪鶉蛋的組合,也有甲魚、鱖魚丸和鴿子蛋的組合。
除了主要食材外,還會用上7到8種輔助食材,從熬湯,到配料制作,再到烹飪、裝盤、擺盤,每一步驟都非常講究。光是熬湯這一步,就得用上5個小時。最終上桌的成菜,一眼望過去,就是一道藝術品,吃起來也是無比鮮美。
大文豪胡適是安徽績溪上莊人,在宴請賓客時,常將上莊的一品鍋作為必上菜肴,賓客嘗后贊不絕口。久而久之,這道菜就慢慢流傳開來,并被取了一個有特殊寓意的名字,胡適一品鍋。
胡適一品鍋屬于組合菜肴,需要經過多次下料、加湯和燜煮,食材層層相疊。像檔次高一些的一品鍋,加的食材可達6層之高。
相傳績溪女婿梁實秋在品嘗胡適一品鍋后,做出了這樣的評價,“一只大鐵鍋,口徑差不多二尺,一層雞一層鴨,一層肉一層油豆腐,點綴著一層蛋皮卷,緊底下是蘿卜青菜,味道極好”。
蜜汁紅芋,是一道源自安徽淮北地區的傳統名菜,也是安徽當地宴席中常常會出現的著名甜菜。
菜名里的“紅芋”,指的是紅心地瓜。在烹制過程中,需要先將地瓜洗凈去皮,削成兩頭尖的橄欖狀,再放入冰糖水中,配以蜂蜜熬煮。
經過小火燜制后的紅芋,表面黏上了濃濃的湯汁,挨個擺在盤里,拼成花朵造型,再澆上原鍋湯汁即可。成菜后的蜜汁紅芋,色澤誘人,呈半透明狀,咬一口甜中帶鮮,還有生活越過越甜蜜的寓意。
名字里帶“臭”字的美食,我首先想到的是湖南的臭豆腐。其實,在安徽的徽州地區,也有一道名字里帶“臭”字的傳統名菜—徽州臭鱖魚。乍一看這菜名,屬實讓人有點想拉入黑名單。但仔細一了解,其實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之所以叫“臭”鱖魚,是因為這道菜用到的鱖魚,不是新鮮的鱖魚,而是經過腌制的鱖魚。
輕微發酵過的鱖魚,聞起來會帶有一股特別的氣味,但這也是它的特色所在。將經過鹽或肉鹵腌制過的鱖魚,經熱油燒制后,這股氣味會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鮮香無比。
火烘魚,源自徽菜里的皖江菜(沿江菜),采用的是當地的煙熏工藝“火烘”。這道菜多以青魚為主要食材,將魚清理后,腌制1個小時左右,再用煙熏的方式將其表面熏至泛黃。熏好的魚,加調料入鍋中燜煮即可。
火烘魚在烹制過程中,會用到腌、熏、鹵、燜等多道工序。出爐后的火烘魚,帶有獨特的煙熏味,魚肉香味四溢,咬一口皮酥肉嫩,配以食醋更好吃。
相傳明代皇帝朱元璋品嘗過后,曾專門稱贊道,“羅陵灣環景色美,仙翁家鄉佳肴燴。淳香奇絕火烘魚,江南美食第一味”。
李鴻章雜燴,是源自安徽合肥的一道名菜,始創于清朝光緒年間,跟晚清名臣李鴻章密切相關。相傳李鴻章在訪問美國時,邀請賓客在使館用餐。因為中國菜較為可口,很快便被一掃而光。
廚師們便用做菜剩下的邊角料混在一起,湊成了一道菜。沒想到賓客們嘗過后非常滿意,并追問菜名,陰差陽錯之下,就被取了個“李鴻章雜燴”的名字。
這道菜以多種食材原料燒燴而成,當中包括雞肉、海參、魚肚、魷魚、火腿、面筋、香菇、山筍等等,可以說是一鍋大雜燴。
因為選用的食材較多,這道菜的前期準備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成菜后的李鴻章大雜燴,吃起來是咸鮮可口,醇香不膩。
椒鹽米雞,是源自安徽蕪湖地區的一道特色菜肴。在烹制過程中,需要先將整雞去骨,再往雞肚內放入以糯米為主的八寶餡料。蒸熟后還要重壓,以使雞肉和八寶餡料之間黏合得更好。
蒸熟的雞肉,往表面涂抹上一層雞蛋液,再沾上一層面包糠,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后,撈出來切塊、擺盤、上桌。吃的時候,一般還要配上辣椒油和花椒鹽。咬一口雞肉,上面還粘著糯米,皮脆肉酥,肉香味和米香味結合在一起,非常好吃。
在安徽六安的霍山地區,每到初冬時節,人們就會去市場買回新鮮的整羊或半只羊,將羊肉剖片后,懸掛在家中晾曬。
等晾至羊肉中的水分流失干凈、表面呈黑醬色、肉質收縮發硬后,就完成了“風干”的過程。這樣得到的羊肉, 就叫霍山風干羊。
在吃霍山的風干羊肉時,通常會拿來燉煮或做火鍋食材。將羊肉切成小塊,放入鍋中燉煮,或放進火鍋中涮,吃起來肉香味十足,尤其適合在寒冷的冬天食用。
說到霸王別姬,相信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陳凱歌的電影作品。其實,它也是一道源自安徽蕭縣的傳統名菜。霸王別姬的原名叫龍鳳燴,其中龍指的是烏龜,鳳指的是雉。如今,這道菜多以鱉和雞肉為主要食材,剛好對應了菜名里的“別”和“姬”。
成菜后的霸王別姬,是一道湯菜,看上去湯汁香濃,嘗起來非常鮮美,雞肉和鱉肉也被燉得酥爛,咬一口也是無比鮮嫩,可以說是宴席中一道非常有排面的硬菜。
馬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