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士兵突擊》中,伍六一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血性軍人。伍六一的軍事素質,絲毫不亞于成才、許三多。畢竟,伍六一跑五公里越野,能在全師拿到第二的好成績,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伍六一軍事素質過硬,讓他在團里成了名副其實的“尖子兵”。
“鋼七連”精簡整編之后,伍六一分流至B團機步一連三班當了班長。機步一連連長對伍六一很是看重,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照和愛護。伍六一因在“老A”大隊的選拔過程中,導致韌帶拉斷而住院。機步一連連長前往探望,無不痛心地說道:
我告訴你我今兒不是來探病的,是來罵人的。韌帶拉斷,你說這一個人怎么就把韌帶跑斷了……你當這條腿是長我身上的……
不得不說,連長的話情真意切,發自內心的為伍六一感到傷心。幾番軍人式寒暄過后,連長向伍六一宣布了團里的決定:給予伍六一特殊照顧,出任一連司務長。
團里對于伍六一受傷后工作的安排合情合理,這在我軍現實生活中也是一大優良傳統。比如,原云南省軍區文山軍分區某邊防團九連涌現出的先進典型黃金杰,情況與伍六一相似。
2003年,黃金杰因腰椎間盤突出而改行當了司務長。黃金杰干一行愛一行,成了團里有名的“紅管家”,軍事素質也隨著身體的好轉逐漸恢復,直至重返訓練場以司務長的身份打破一個又一個記錄,成了團里的傳奇人物。
但是,伍六一沒有走黃金杰的路線,而是拒絕了老連長的美意。暫且不談伍六一緣何拒絕當司務長,筆者重點給大家說一下什么是司務長。司務長的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清朝末年的新軍。
1909年,清政府修訂新陸軍官員等級,在隊一級增設“司務長”一職務。清亡之后,民國軍制沿用司務長稱謂,多授少尉銜。我軍自“八一”南昌建軍之后,也在連隊設有司務長崗位,也有特務長的說法。
開國中將朱輝照在1930年參加紅軍之后,曾擔任過司務長。不僅僅是朱輝照,朱德、劉伯承早年也有過擔任司務長的任職經歷。建國后,我軍的司務長多由排級干部和資深士官擔任,且為連支部成員之一。
比如,林永健在《炊事班的故事》中飾演的司務長,佩戴的就是少尉軍銜。2003年體制編制調整之后,我軍數萬個干部崗位改由士官擔任,司務長就是其中之一。從這個時間點來看,團里對伍六一的特殊照顧,應屬于當時基層連隊響應體制編制調整的重大舉措。
搞明白了司務長的前世今生,我們來看看司務長具體是做什么的,如下圖所示:
結合上圖,在筆者看來,司務長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專司主營提升后勤保障質量
司務長以提升戰斗力為最高宗旨,本質上是最基層的“軍需主官”。因而,司務長主要工作是負責后勤保障,想方設法讓戰士吃得好、穿得暖。
比如,南部戰區陸軍邊防某旅四連司務長劉濤,為了讓官兵吃上可口的飯菜,長年累月研究怎么把飯做得好吃可口,各種方法技巧寫滿了兩個筆記本。
劉濤善于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總愛在各班的飯桌前觀察飯菜的剩余情況,總結出戰友的飲食喜好。劉濤把后勤保障工作做得細致到位,成為了交口稱贊的“紅管家”。
二、協助連一級軍政主官展開工作
一個好炊事班長,頂半個指導員。那么,司務長就是另外一個“半個指導員”,與炊事班長一起成了連一級軍政主官的好幫手。但凡能擔任司務長的士官,都是綜合素質過硬的尖子兵。
仍以劉濤為例,總能擠出時間抓好后勤人員的軍事訓練工作。劉濤招收炊事員有一個硬杠杠,體能考核要過關,確保炊事班的戰斗力。劉濤的選人標準,也回答了炊事班為何能“臥虎藏龍”。
由上可知,司務長是我軍最為基層也最為重要的崗位之一,可謂是“承上啟下,責任重大”。正因為如此,司務長對業務素質能力要求很高,這就成了一個非常歷練人的崗位,還是能夠有所作為的。
回歸到《士兵突擊》,伍六一能留隊繼續從事司務長工作的話,干得也不會太差勁,還是能夠成為連長、指導員的好幫手。最為關鍵的是,伍六一擔任司務長之后,也能有時間把身體恢復到比較好的狀態,重返戰斗崗位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