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古玩界,有這樣一個詞,叫“打眼”。說的是,再好的東西,都有可能一文不值!只有那些,心明眼亮,善于觀察的人,才能捕捉商機,一倒手,就賺取幾百,乃至幾萬倍的利潤!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就是這樣。一件不起眼的破袈裟,居然拍出了6500萬的天價!
在古玩界,有這樣一個詞,叫“打眼”。說的是,再好的東西,都有可能一文不值!只有那些,心明眼亮,善于觀察的人,才能捕捉商機,一倒手,就賺取幾百,乃至幾萬倍的利潤!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就是這樣。
一件不起眼的破袈裟,居然拍出了6500萬的天價!
被遺忘在拍賣會上的“破袈裟”
時至今日,談起當天的盛況,北京某拍賣公司的總經理李彥軍說道,仍舊是感慨萬千:“那都是命,搞收藏的人人都盼著撿漏,可寶貝真正來到眼前了,反而讓別人給撿走了!”
李彥軍口中的“別人”正是秦先生。2005年,囊中羞澀的他,參加了一場,由北京文久拍賣公司舉行的拍賣會。當天的活動現場,可謂是盛況空前。做生意的,撿漏的擠滿了拍賣大廳。
在一輪又一輪的競價中,許多寶貝,相繼有了主人。正當全場的氣氛,被烘托到極致時,拍賣員拿出了一件,平平無奇的東西 黃色破袈裟。因為品相,太過普通,現場頓時,出現了一片噓聲。
“這什么玩意,也配出現在這里?”
此時的秦先生,注視著那件黃色袈裟,腦中生起了疑惑:”不應該啊,這么大的拍賣會,怎么會拿出一件,相貌普通的黃色袈裟呢?”秉持著寧錯過,不放過的原則,他聚精會神的,把袈裟仔仔細細地“過”了一遍。沒想到,這一次,看出了里面的貓膩。
普通的袈裟,一般都是,把布片縫在一起,制成袈裟的。而這件拍賣品,別看其貌不揚,卻十足十的,是由一整塊的黃色緞面裁成的。想到這里,秦先生有些激動。他暗暗地感覺到,自己撿漏的機會來了!
為了保險起見,他又對袈裟,仔細地”篩查“了一遍,這一次,有了更大的驚喜!只見,在那破破爛爛的緞面里。居然隱隱的,透出了一些精致的花紋,上面,還模糊的寫著一些文字。”難不成,這是某位圓寂高僧的法器?“想到這里,秦先生激動的,差點叫出聲來。
可正當他,舉牌子叫價時,拍賣會已經結束了。而這件破袈裟,也在滿堂的喧嘩中,流拍了。但秦先生,并未放棄。他知道,這件寶貝,暫時還沒有人,看出端倪來。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他便敲開了,拍賣公司的大門。
”我想要,昨天流拍的那件舊袈裟”
聽到這句話,拍賣公司,樂得鼻子都歪了。他們還正愁,怎么處理這件廢品呢。于是當天下午,雙方便達成了一致: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可問題來了。錢從哪里來呢?拍賣公司要價9萬,這筆數字,可著實要了秦先生的命。前往已經提到了,秦先生并不是,腰纏萬貫的主兒。他不過是一普通工薪階層,業余時間,靠著撿漏為生。可這一次,他卻下足了血本。
回家后,二話不說,就取出了,多年的積蓄:4萬元。可這4萬也遠遠不夠啊,還差5萬怎么辦?眼看著,成交日在即,秦先生愁得,頭發都快白了。一旁的妻子,勸說道:
”他爹,不行就算了,為一個東西,傾家蕩產的不值得!“
但秦先生,沒有放棄,他隱隱地覺得,這件袈裟,會改變自己的未來。于是,一咬牙,一跺腳:“我就是借,也要把它拿下!”三天后,秦先生,終于從親朋好友那里,籌來了5萬塊錢。為此事,妻子氣的,半年沒理他。
那天下午,當他把兩摞百元大鈔,放在桌上時,對方,拿出了他日思夜想的”寶貝袈裟“。回家后,秦先生迫不及待的,拆開了上面的破緞面,剎那間,一道金光,刺進了他的眼里。
”好寶貝啊,我終于等到你了!“為了給寶貝袈裟估個價,秦先生找到了專業人士。可誰料,對方看了半晌后,居然說:“這玩意,都是披在死人身上的,不吉利。就是賣,也不值錢。你不如轉給我吧!”
正當,秦先生猶豫不決時,兩個買家,找上了門。他們自稱是專家的朋友,愿意出兩倍的價格,收了這件破東西。“什么?兩倍?”秦先生,是何等的精明?他立即感到不對勁,好言謝絕了對方。當天夜里,他挑燈細看,又發現了幾點驚人之處:
只見,這件破袈裟,整體雍容華麗,通體金黃,一看就非尋常之物。尤其是上面刻寫的梵文,雖然年代久遠,模糊不清了,但遺留的底子還是十分珍貴的。什么塔座,流蘇一應俱全,若擱在當年,一定是難得一見的佛家瑰寶!
可再好的東西,也得有專家估價不是?一周后,秦先生托人,找到了業內,大名鼎鼎的收藏鑒定師,張淑芬。這是一個秀外慧中的女人,常年供職于故宮博物院。那天下午,秦先生剛把袈裟展開,張淑芬就一口斷定:這絕非民間之物!
從她的口中,秦先生得知,這件舊袈裟,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緙絲陀羅尼經被“。緙絲,講的是袈裟的制作工藝,這是一種,復雜到極致的手工技巧。也是我國傳統絲綢中,最精華的部分。因為制造難度太高,歷來都是皇家珍藏。在清代,只有皇帝和貴妃一級的,才配使用。而它們,大多作為隨葬品,覆蓋在主人的身上。
史書記載,當時的王公大臣們,為了死后能身披緙絲陀羅尼經被,往往在臨死時,會向皇帝上疏,懇請百年后,能享用此種殊榮。只可惜,因為太過隆重,能獲封賞者寥寥無幾。據說,身披緙絲陀羅尼經被的人,死后能得到超度,生前的余孽全部清空。也許,這正是帝王將相們,求得它的真正原因。畢竟,古人一直信奉著,輪回轉世的說法。
相比較,普通的緙絲陀羅尼經被,秦先生購下的這件,可謂是難得的精品!它全長2米,寬1.38米,表面呈古銅色,全身由細羊毛捻絲,正反面還印刻著復雜的紋路。尤其是,它采用的工藝,居然是傳說中的”雙面緙“,這是一種,極為復雜的技術。被譽為我國絲質界的明珠,據專家說,因為成本太高,只有在乾隆頂峰時,才會出現。憑借著這一點,專家們推測,這件緙絲陀羅尼經被,應該是乾隆朝時期的御用物品!
順著這條思路,研究人員展開了,詳細的工作。最終,在乾隆墓葬中,找到了它的痕跡!1928年7月,一代“東陵大盜”孫殿英,帶領手下,強行破開了,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墓室。火光沖天中,各種金銀珠寶現世,被官兵們,搶掠一空。而那些價值連城的絲織品,卻因為無人賞識,被遺棄在角落里,踩成了碎片。其中,就包括,這件緙絲陀羅尼經被。多年后,這些寶貝,被滿清的遺老遺少們求得,當做祖宗遺物,珍藏了下來。后來,戰火重燃,山河破碎,緙絲陀羅尼經又跟隨新的主人,輾轉飄零,四處流浪。直到,來到了后來的拍賣會現場。
得知,自己9萬購得的袈裟,居然是乾隆皇帝的御用之物,秦先生,簡直嚇了一大跳!他萬萬沒想到,這么大的一個漏洞,居然掉在自己的腦袋上了。而緙絲陀羅尼經被的價值,更是遠超他的想象!
“破袈裟”再現拍賣會,天價問世
一轉眼,來到了2008年,在奧運會的氣氛中,北京第一場拍賣會,如期舉行了。當天的絲織品專場上,人山人海,許多大佬們,睜著眼睛,只為目睹一件傳世遺珠。隨著一件件拍品,名花有主,會場的氣氛,也被烘托到了極限。
“下一件拍品,乾隆御用緙絲經被,請大家踴躍競拍!“
還未等,拍賣會開始,臺下的人群就沸騰了起來。當晚,壓軸出場的緙絲經被,成為了最大的贏家。舉牌者絡繹不絕,價格也是一張再漲
”3000萬“
”3200萬!“
看著臺上的寶貝,有實力地露出了喜悅的笑容。而囊中羞澀的,只能嘆一口氣,望而卻步。臨近拍賣尾聲,這件緙絲經被,已經叫到了6500萬的天價。全場的目光,都聚焦在了2號競拍人和15號競拍人的身上。在過去的幾分鐘里,雙方已經互相叫價十多次。
”6500萬,還有沒有人加價?“
”6550萬!“
最終,這件寶貝,被15歲的年輕女子拿下。6550萬,要知道,秦先生當初可是9萬拿下的,這前后一比,足足漲了700多倍,不得不說,但靠著這筆橫財,秦先生便已經翻身了!可不想,拍賣會剛一結束,秦先生卻滿臉的失望,面對攝像機,他坦言道:今天的價格,還是太低了那么問題來了,一件小小的陪葬品,為何會值如此天價呢?6000多萬,還不知足?
據行家講,之所以能拍出如此天價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緙絲經被本身,是乾隆的陪葬品。當初,是披在乾隆的身上,一起入棺的。為了美觀好看,上面還繪制有雙肩和兩腿的位置。而這,正好填補了,史學界的空白。依靠這件緙絲經被,研究人員可以大致推測出,乾隆皇帝的真實身高。相比較工藝價值,這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其次,2008年的絲織品市場,已經遠非2005年可比。因為經濟繁榮,老百姓對拍賣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興趣。尤其是那些,珍貴的絲織品,往往會拍出天價。就拿2006年來說,一件清代的緙絲屏風,居然叫到了8533萬的價格。正因此,秦先生才滿臉的遺憾:”當天,來的人還是太少了,拍賣價沒有達到我的預期!“
可牢騷歸牢騷,縱使秦先生一萬個不樂意,也改變不了既定的事實。因為,打從2008年1月7日起,他便失去了,袈裟的擁有權。還是那句老話,知足常樂,就是撿漏也有到頭的時候!
神秘緙絲經被再現,去向神秘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眨眼,兩年過去了。隨著新的藏品霸占媒體,緙絲經被逐漸被人,淡忘在歷史的角落里。這件國寶,自打被神秘買家夠得后,就仿佛,銷聲匿跡了般,再無聲音。直到2010年,這年夏天,中美洪凱威國際拍賣公司舉辦的慈善拍賣上,緙絲經被才重現人間
當天下午6點,400多位各界名流,匯聚于此,場面頓時盛況空前,甚至為了擴大影響力,連當紅的影星,都被請來,給緙絲經被做配。臺下坐著的,有業內的收藏大家,也有不差錢的暴發戶,更有珠光寶氣的神秘買家。當晚的競拍,如火如荼,氣氛烘托到了頂點!但因為某種原因,其價格一直沒有公開。據業內人士保守估計,這次的成交價,最起碼在7000-8000萬左右。甚至有人猜測,緙絲經被已經賣出了1億的天價!
因為缺乏詳細的報道,這場隆重的拍賣會,很快就落幕了。而緙絲經被,也再次消失在眾人的視野中。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它下次再出現,就不是1個億能拿下的了。
回想當初,緙絲經被在拍賣現場,無人問津最終,被秦先生9萬夠得。如今,卻名聲大噪,成為了人人爭相擁有的國寶。不得不說,造化弄人。而秦先生,也憑借著,當初的慧眼識珠,改變了自己的窘境。過上了人人羨慕的富足生活。多年后,人們再次談論起,這件”乾隆御物“,又該聲出,怎樣的感嘆啊!
陳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