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封建社會由于科技水平有限,教育水平落后等原因,人們的思想還未完全開化,尚處于愚昧無知的階段。知識分子面對這樣的情形發出了陣陣吶喊,希望能夠喚醒愚昧無知的國民。
魯迅先生文筆犀利,對于封建社會愚昧的國人毫不留情地進行鞭撻。
“人血饅頭”這個詞就是出于他的筆下,但殊不知這樣的現象不止在中國出現,歐洲同樣也有類似情況。當時女囚還未行刑,下面的百姓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分尸……
在古代,由于醫療水平有限,人們患病無法靠藥物得到療愈的時候,就開始寄希望于鬼神以及偏方。當時民間流傳一個說法,人血是最好的藥材,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因此古代就有人為了治病嘗試此方法。
而古代行刑的劊子手是最容易接觸到人血的,所以有人向其購買人血,然后用饅頭蘸著吃。魯迅筆下有一個名叫華老栓的人,他和他的妻子就是愚昧無知的代表。當兒子生病無法得到醫治的時候,他寄希望于人血饅頭,最終造成慘劇,導致兒子身亡。
在魯迅生活的年代,國人的愚昧程度難以想象,他們面對死亡絲毫沒有憐憫之心,甚至將執行死刑看作是一場新奇的表演。可能有人會認為,之所以有這樣的現象,是因為我們國家封建落后。
但其實真相并非如此,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有這樣的現象,歐洲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甚至搭建了看臺,專門供人欣賞死刑犯行刑的場面,此種行為令人無法理解。
十九世紀初,英國的刑場同樣是公開的,民眾對于執行死刑的場面十分感興趣。令人不可置信的是,曾經有人為了觀看行刑場面還發生踩踏事件,導致近百人喪命。最關鍵的一點是,這樣的事情出現的不止一次。
現如今英國還保留著一個露天看臺,那就是當初民眾觀看行刑的地方。當時觀看行刑并不是免費的,民眾還需要買票。如果罪犯的身份地位夠高,票價還會更貴。
這樣的情形在現代社會簡直難以想象,人們面對生命的消逝是如此的麻木,他們絲毫沒有痛惜之情,甚至還會在下面說說笑笑。
待罪犯行刑之后,百姓就會一窩蜂地涌上去迫不及待地觸摸他們。因為當時流傳一種說法,就是觸摸這些死刑犯的尸體就能夠療愈身體疾病。
正是因為這一說法,所以一些死刑犯還未行刑的時候,下面觀看的百姓就很著急。尤其是那些保持童貞的女罪犯,往往還未死去,甚至還在絞刑架上痛苦地掙扎的時候,他們就迫不及待地要將其分尸。對于看臺上的人來說,他們根本不把那些罪犯當人看待,在他們眼里這只是他們的工具罷了。
在歐洲甚至還有人靠此賺錢,他們專門出賣這些罪犯的皮膚組織,愚昧的民眾為了治病甚至不惜花大價錢購買。由此可見,在當時那個時代,不論國內外,都有民眾被封建思想所迷惑,做出此等荒唐行徑。
封建社會害人不淺,愚昧的思想會導致國人冷漠麻木,因此只有破除封建殘余,接受科學的教育,社會才能夠不斷向前發展。現代社會,教育逐漸普及,人們的思想得以開化,所以這樣的現象才逐漸消失。
我們國家歷史悠久,傳承下來的文化中有精華也有糟粕,我們需要有一定的辨別能力,將陳舊的、落后的思想及時剔除,保留優秀的文化,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社會的長久發展。
王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