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歷史上鑒真東渡日本,弘揚了佛法,促進了中日文化的傳播與交流。因此,鑒真備受中日兩國的高度贊譽。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卻在東渡日本的時候,帶走了一樣東西,遭后人詬病。
那么,歷史上鑒真東渡日本,到底帶走了什么,遭后人詬病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鑒真是我國唐朝的僧人,今天江蘇揚州人。14歲,他就隨父親在揚州大明寺出家。后來,他四處游學,屢從名師受教,而終成佛教高僧。鑒真大和尚除了精通佛法之外,他的愛好非常廣泛,在建筑、繪畫、醫學上面都有很高的造詣。
在開元元年,鑒真大和尚回到了家鄉揚州,擔任揚州大明寺的支持。不久之后,日本的榮睿、普照兩位僧人慕名拜訪了鑒真了,邀請鑒真去日本傳戒。當時,鑒真詢問弟子是否要去日本,大部分弟子并不贊成。
不知道這兩個日本僧人如何忽悠鑒真的,鑒真不顧眾人的反對和朝廷的禁令,他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要去日本。就這樣已經55歲的鑒真在兩個日本僧人的忽悠下,帶著一幫弟子,“偷渡”日本。
隨后,鑒真在10年之內5次東渡日本,但是因風浪、觸礁、沉船以及地方官員的阻撓等因素,他都沒有成功地東渡日本。
特別是在第五次東渡的時候,鑒真一行遭遇大風,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他們被漂流到了海南島。就在這一次,62歲的鑒真大和尚因眼疾復發,導致雙目失明,并且他的大弟子也圓寂了。
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鑒真大和尚矢志不渝,堅持繼續東渡日本。天寶十二年,鑒真帶領40余人的隊伍第6次東渡日本,這次鑒真一行終于成功了,平安地到達了日本的九州島南部。
隨后,鑒真得到了日本朝野的盛大歡迎,日本天皇更是非常推崇,鑒真就此開始了自己弘傳佛法,進行文化傳播和交流的偉大事業。
鑒真東渡日本,不僅僅帶去了佛經,弘揚了佛法,而且還帶去了醫學、雕塑、建筑、書法等各個方面的東西,大大地促進了日本文化和社會的進步。
而鑒真被國人詬病的是鑒真竟然帶走了王羲之的行書真跡《喪亂帖》、王獻之的行書真跡三幅,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各種書法精品50卷。
在當時,王羲之的墨寶就是無價之寶了,唐太宗李世民作為皇帝為了一副《蘭亭序》,竟然派人去從和尚手里騙走,可見王羲之的真跡是多么珍貴。
然而,鑒真竟然將這樣的瑰寶給帶走了,這是我國的重大損失。《喪亂帖》是現收藏于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被日本視為國寶,我們想要拿回來,基本是不可能。因此,鑒真被國人所詬病。
縱觀歷史,我們發現日本就是一個白眼狼的國家。在古代,我們一直向日本傳播先進的文化知識,促進了日本社會的進步。然而,日本回饋我們的不是感恩,而是戰爭。
第一次在唐朝初年,唐軍水軍在白江口和日本水軍打了一仗,唐軍全殲日軍,這次日本老實了,派了大量的遣唐使向唐朝學習,我們以德報怨,將我們先進的文化傳播到了日本,促進了日本社會的進步。
第二次在明朝萬歷年間,日本好了傷疤忘了疼,自信心爆棚,入侵朝鮮,明朝出兵,打退了日軍。隨后,日本又老實了一段。但是到了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朽無能,日本趁機發動甲午中日戰爭,清軍大敗。
日本踩著我們成為世界強國,日本就此開始了侵略擴張的道路,我們深受其害。第四次就是日本侵華戰爭,日軍喪心病狂,造成我國3500萬軍民的巨大傷亡。
日本是一個不打不服的民族,更是一個白眼狼的國家,農夫與蛇的故事在不停地重演,每一次都是血的教訓,我們必須要牢記于心。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勿忘歷史,以史為鑒,永遠不要讓歷史悲劇重演。
高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