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兩天,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時,聽到她講她給自己老爸買了一罐小青柑,她老爸甚是歡喜。一方面我覺得小伙伴很有心,另一方面我又產生疑問,小青柑是什么?是茶葉嗎?它是哪種茶?為什么叫小青柑?
小伙伴一臉鄙夷,好像我有多無知。我涉茶未深,只知道享譽世界的幾種名茶,哪里知道小青柑啊。
后來我才知道小青柑原來是小青柑普洱茶的簡稱,屬于普洱茶,也是柑普茶的其中一種,另一種則是大紅柑。
正宗小青柑普洱茶是新會陳皮與云南普洱結合起來的茶,在這其中,小青柑為七八月采摘的新會茶枝柑,云南普洱為熟茶,在零添加下,利用特殊的加工工藝將兩者結合成一種茶。
遠遠觀去,小青柑就是一個外表長滿了明顯曬斑的柑,拿到手里才知道,小青柑是腹有乾坤,里面的果肉全都被云南普洱代替了。所以小青柑聞上去有陳皮和普洱的香味兒。
為什么小青柑對陳皮和普洱茶的產地有這么多要求?難道其它產區生產的柑和普洱茶不能加工制作成小青柑嗎?
在市面上,小青柑產區可能并不是廣東,很可能是福建或廣西,但是廣東新會小青柑的招牌更好用,更能得到大家的認可,畢竟大家都以為新會出產才是正宗小青柑。所以很多外地廠商經常會在包裝產品上印有“新會”兩字。
新會小青柑和普洱熟茶都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所以大家在購買這種茶時,可以看包裝上是否有相關保護標志。
之所以說新會小青柑最正宗,加工制作出來的茶最香,口感最好。
這和新會的地理環境有關,新會地界的土壤環境、氣候環境、水文環境都比較適合柑桔品種生長,所以新會柑質量最高,柑皮貯藏成陳皮后,陳皮質量也最佳,在歷史上曾一度獲得“廣陳皮”特稱。
所以縱使其他廠商借用新會陳皮噱頭,最終還是會露餡,畢竟其它產區的陳品難以與新會陳皮媲美。
小青柑普洱茶這種別出心裁的茶是誰發明的,是因為哪種契機才使得小青柑問世的呢?
這還得從一個人物說起,這個人便是清代進士羅天池。該進士是廣東新會人,其曾在云南當官,所以他有了接觸新會陳皮和云南普洱的機會。
羅天池愛喝普洱茶,在其告老還家后,他還保留著這一嗜好。有次錯把陳皮湯當作開水,直接沖到普洱茶里,在飲用兩者的結合品后,竟意外發現陳皮香味和普洱香味并不相沖,反而很舒服,還化痰止咳,使他身體舒服了許多。
羅進士便開始琢磨如何將兩者完美結合在一起,經過多次實驗后,他在保持柑完整性的前提下,切下柑的蒂頭,以茶替果肉,蓋上蒂頭,曬干。這種曬干方式后來成為小青柑制作工藝中的一種,另一種則是烘干。
小青柑沖泡方式不止一種,大家可以根據喜好自行選擇。
第一種,直接將小青柑破壞砸碎,把破碎的陳皮和茶葉放在碗里,加沸水沖泡。
第二種,打開蒂頭,將剩下的整體放在碗里,沸水沖泡。
第三種,在小青柑底部扎幾個不會漏出茶葉的小洞,放在碗里,沸水沖泡。
三種方式沖泡出的小青柑茶香和陳皮香都很明顯,沁人心脾,口感清甜,好喝極了。
關于小青柑,其實還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內容,比如怎么識別正宗小青柑?怎么判斷小青柑的加工制作工藝?怎么識別小青柑的營銷欺詐等。
陳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