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追溯最早的歷史源頭,現有史料和考古證明的最早朝代是夏朝,夏朝之前的史料少之又少,大多數又和神話息息相關。
提到夏朝之前的堯舜禹,以及再往前的三皇五帝,基本上就不是那么明確了,“三皇五帝”分別對應哪三皇、哪五帝,甚至都流傳著多個版本。
然而在司馬遷的《史記》中,開篇的《五帝本紀》卻對此進行了一番較為詳盡的描述。
在司馬遷《史記》版本中,“五帝”分別是指:黃帝、顓頊、帝嚳、堯和舜。
這“五帝”之首,就是黃帝。黃帝我們都比較熟悉,如今自稱炎黃子孫的我們,對炎帝和黃帝這兩位祖先有一種源頭上的崇敬。據早期史料記載,華胥氏生太昊,太昊生伏羲和女媧,而女媧又生少典。
少典娶了有蟜氏的女子,先娶女登為妻,生炎帝;又娶附寶為妻,生黃帝。
從這個版本上來看,炎帝和黃帝其實是親兄弟,兩人又為不同部落的首領。黃帝居住在軒轅山,名軒轅,傳說生來就極其聰慧靈異。炎帝為神農氏,傳說嘗遍百草。
由于部落紛爭,軒轅黃帝處于有利地位,神農氏逐漸式微,同時九黎蚩尤不愿歸順,黃帝在逐鹿之戰大敗蚩尤,為萬民臣服,居于最高地位。
軒轅黃帝有25個兒子,其中有名字的14人。但最為出名的,還是要數長子玄囂和四子昌意。玄囂又叫青陽,他生了個兒子叫蟜(jiao)極,蟜極又生兒子高辛。這個叫做高辛的玄囂之孫,就是后來的帝嚳。
黃帝四子昌意,娶若水部落的女子昌仆,生兒子顓頊,又叫高陽。顓頊生兒子窮蟬。
所以可以捋一下他們的關系:軒轅黃帝駕崩后,由他孫子、也就是昌意的兒子顓頊即位,被稱為黑帝。顓頊雖然生下兒子窮蟬,但他死后兒子沒能繼承,反而由他大伯青陽的孫子高辛接替位置,也就是帝嚳。
后來,帝嚳娶了陳鋒氏的女子,生兒子放勛。帝嚳駕崩后,先是由放勛的哥哥摯繼承帝位的,但是摯并不擅長管理政事,后來放勛接替,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帝堯。
堯打破了父系血統繼承帝位的傳統,考慮到自己的兒子丹朱并不擅長治理天下,于是采取禪讓,將帝位繼承給舜。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當時人名是根據地名來取的,尤其是這些名字也會被當成國號,所以某些簡化的記錄存在歧義。比如女媧生少典,有人認為少典是一個地名,也有人認為是一個人。在司馬遷的《史記》中,黃帝之父少典就是一個人。
上面的“五帝”,就是司馬遷所指,相對來說這個版本的公認度也比較高。但是在不同的版本中,還流傳著不同的說法。
在《呂氏春秋》中認為,“五帝”分別指的是太昊、炎帝、黃帝、少昊和顓頊。《資治通鑒外紀》認為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和堯才是“五帝”。
我們可以看出來,這三個不同版本的差別,就是有無太昊、少昊和舜。
傳說太昊是東方青帝,對農田改革、發明樂器、知網捕魚、任命官吏、創造歷法等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而少昊據說是黃帝的兒子,也有一說少昊就是玄囂(青陽)的。在現今的山東曲阜,還有一處旅游景點,叫做“少昊陵”。
由于年代太過久遠,真正的“五帝”是否真實存在,到底是哪幾位,已經無從去考據了。但一般提起來,還是司馬遷《史記》版本的認可度更高。
“五帝”尚且有不同的版本,那“三皇”就沒有特別明確了,版本同樣也有好幾個。
其中最為普遍的一個版本是,“三皇”指的是三個杰出部落的首領,分別是燧人氏、伏羲氏和神農氏。當然也有一說,這“三皇”是指的天皇、地皇和人皇,而天皇指的是伏羲,地皇指的是神農,人皇指的是軒轅。
由于“三皇五帝”本身就處于早期人類歷史和神話的交接地帶,流傳的版本甚多也是可以想象的。甚至基于此,還有不同的文化淵源,比如“三皇以道治,五帝為德化”這個思想觀點,也在這段神秘的歷史中若隱若現。
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