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絕大多數的鳥綱動物都會選擇自己哺育后代,火烈鳥也不例外,自雛鳥出殼之后,雌鳥和雄鳥就開始共同承擔起喂養雛鳥的責任。但與其它鳥綱動物不同的是,火烈鳥在哺育后代時選擇用“血”來喂養后代。
如果你去過動物園,那么最初看到火烈鳥時的感受一定非常震撼——從沒見過這么多火紅的鳥類聚集在一起。火烈鳥是群居動物,它們的繁殖方式也是群居式,雖然它們成百上千只聚集在一起,總會同時見到數個“相親對象”,但配偶卻是忠貞的“一夫一妻”制。有意思的是,火烈鳥的性別并不太好分辨,從遠處看它們的外表都很相似。只有當它們交尾時,雄鳥跳到雌鳥的身上,這時才能清楚地分辨它們之間的性別。
火烈鳥一般會產下1-2顆淡白色的卵,孵卵的任務由雄鳥和雌鳥共同承擔,一只孵化時,另一只就守衛在巢的旁邊。火烈鳥的孵化時間在28-32天,等小火烈鳥擺脫蛋殼,羽毛變干后,馬上就能落地行走,隔天就能下水游泳。不過這時的雛鳥還要依靠它的父母來給它傳遞食物,也就是火烈鳥的“血”。
如果僅僅觀看了網絡上的圖片,你可能會以為火烈鳥在奉獻自己的血液來喂養雛鳥,但實際上并非如此。雄性火烈鳥與雌鳥一樣,可以從消化道分泌出乳汁,再從自己的鳥喙流出喂給雛鳥。而這種乳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胡蘿卜素、抗氧化劑和各類免疫抗體,營養價值非常高,能保證雛鳥快速生長的身體需要。
“血”正是這種乳汁,雄鳥和雌鳥都會從消化道分泌這種紅色的液體,這種乳汁不只含有各類營養物質,也含有部分血紅素。所以才能看到火烈鳥用“血”來捕魚雛鳥,但這其實只是一種紅色乳汁罷了,火烈鳥自身也不會產生任何不適的感覺。
剛出生的雛鳥還不具備它父母那樣火紅色的羽毛,剛出生不久的小火烈鳥羽毛呈現灰色,喙也并不彎曲。小火烈鳥兩個月大的時候才學會飛,一年以后體型與成鳥無異,但通體顏色依然是灰色,直到第三年才會變成紅色,壽命能達到30-50年。
火烈鳥現在的日子也并不好過,它們一般喜歡選擇濕地附近作為棲息地,但由于全球濕地面積的迅速減少,火烈鳥的生存環境也變得岌岌可危起來。早在2009年,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協會(WCS)就將火烈鳥介紹為世界珍稀鳥類。2013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WUCN)更是將火烈鳥列入世界瀕危物種的紅色目錄中。
即便將火烈鳥列為瀕危物種,卻依然擺脫不去它們數量減少的境地。也許人類只是把它們寫在書本里,卻依然不準備理睬全世界濕地逐漸變少的事實,濕地減少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危害程度最高的因素,恐怕人類自己才是最清楚不過的。
金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