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闈是指什么考試
鄉(xiāng)試,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之一。唐宋時稱“鄉(xiāng)貢”、“解試”。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試本地人,一般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
明、清兩代定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凡本省生員與監(jiān)生、蔭生、官生、貢生,經(jīng)科考、歲科、錄遺合格者,均可應試。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遇慶典加科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
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欽派。中式稱為“舉人”,第一回名稱“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第三、四、五名稱為經(jīng)魁,第六名稱為亞魁。中式之舉人原則上即獲得了選官的資格。凡中答式者均可參加次年在京師舉行的會試。
古代科舉考試,要想成為狀元需要經(jīng)過以下考試:
第一個:童生試
其實這是一個入學考試,只有通過了這個考試,才能夠取得生員的資格,而童生試包括了三個階段,分別是縣試、府試和院試,只有全部通過了,才能夠參加真正的科舉考試,。
第二個:鄉(xiāng)試
這個考試還有一個名字,那就是秋闈,這個考試是地方上的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因為在八月舉行,所以才會成為秋闈,只有通過了童生試的人,才有資格參加這個考試。
第三個:會試
這個考試是全國的考試,舉辦的地點在京城,時間也是三年舉辦一次,在鄉(xiāng)試的第二年舉行,舉人還有國子監(jiān)的人都可以參加,因為是在春天舉辦的,所以稱為春闈,錄取其中三百名,考中了就是貢生。
第四個:殿試
這個考試時由皇帝主持的,參加考試的人稱為貢士,是在所有的考試里面級別最高的,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沒有落榜的說法,不過會出現(xiàn)三甲,第一名的是狀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