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是指《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這四部巨著。
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紅樓夢》73萬字,《三國演義》80萬字,《西游記》86萬字,《水滸傳》96萬字的篇幅,往往令人望“書”興嘆。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 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讀紅樓,總有百般思緒,往往情上心頭,以致感慨良久,一日便浸盈在這股不可抵御的情感力量中。
我想,我大抵是屬于讀書代入感太強的人,即使沉迷過深在現實生活中也隨處可見幻想的痕跡,然而猶是把自己放置進書里,以此用心感受曹公的拳拳之情。
情之一字,最是迷亂人。有人讀罷整部紅樓也未必曉得,有人過完一生也未必明白。人之為人,本是有情。情,有時是最美好的,有時也是最磨人的。
男女之間如此,人與人之間莫不如此。因為情字的內涵太過豐蘊,它可以是愛情親情友情,也可以是縱情癡情,還可以是人情世情。
三國的故事所承載的,太多。有家國的分崩離析,有人命的賤如草芥,有亂世悲鳴,有英雄意氣。或者慷慨激昂,或者身不由己,一切歸結到一處,即是一個爭字。多少萬骨枯,才壓住了大地上的躁動嘶鳴,終歸于塵埃和遺忘。
人到底爭個什么?如果人人覺悟,天下也就沒有爭這回事了;如果人人不爭,也就天下太平了。這可能就是三國最深邃的命題。只可惜,每個人不爭一爭,不看夠了、歷遍了世間爭斗及背后的成亡禍福,是不會覺悟的。
梁山生涯一向被描述得極其恣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論稱分金銀,整套穿衣服,但內里殘酷,人人清楚,各自選擇,也都出于對力量權衡。步步驚心,步步為營,每一個人都是在刀尖上走,要把自己的意志磨成鐵,來不得半點感情。
生逢亂世無章法,即便是老牌貴族柴進,握有權力的花榮也難保無虞。
但風險同時便是際遇,他們延攬人才,應對未來的變數。在這個理念里宋江已經領先一步,做出了“及時雨”的品牌,綽號就是宣傳,它比“吃他娘,喝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之類口號更加言簡意賅,道出了核心競爭力。
清代張潮的《幽夢影》里說:《西游記》是一部“悟書”。是的,這本是一個佛家的故事,出自一個取經的典故。它的主角,名字就叫“悟空”。
作者吳承恩在開篇寫到“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游釋厄傳。”,意思就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諦,那就必須看西游記”。看似是打妖怪的故事,其實是告訴人們如何戰勝心魔的成功學。
吳承恩通過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引領我們在人生路上不斷地去克服內心、戰勝心魔,最終取得真經、成就人生。善惡只在一念之間,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
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