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相聲有句行話,叫“三分逗七分捧”,但事實上這話多多少少是在捧著捧哏演員,屬于業務互吹。
郭德綱曾經的大徒弟曾經講過一個段子,捧哏演員很重要,體重很重,但可以不要。
其實相聲表演中,捧哏演員的重要性,在于演員本身的實力,而不是這個角色。如果優秀的捧哏演員,可能舞臺重要性比七分還高,但如果是菜雞肉腳,負分都是多的。
捧哏又叫量活,意思就是給逗哏演員衡量火候尺寸,負責把逗哏演員抖出來的包袱翻開,讓觀眾感受到幽默。如果捧哏演員本身就沒有火候,那么這個包袱翻出來就是尷尬跟冷場。
舉個例子,李晨給岳云鵬捧哏,很多段子是岳云鵬跟孫越表演過的,但李晨翻出來就完全沒笑點,他的語氣、語速、節奏、邏輯重音、翻包袱的節點全是錯的,所以這種捧哏只能是負分。
但角色互換一下,岳云鵬給沈騰捧哏,效果直接就不一樣。沈騰也同樣是外行人,從沒說過相聲,但岳云鵬給他量活,所有包袱都翻得恰到好處,把底很好的兜住,那么即使不算特別優秀的表演,至少也是及格線以上。
這里面,岳云鵬捧哏至少占了九分。
捧哏演員的作用,說白了就是要站在觀眾的角度思考問題,給逗哏遞話,讓包袱很自然的展開。
比如郭德綱說他有錢就去買中南海,這時候于謙說郭德綱你死了可別連累我。
這里的包袱就是“香煙中南?!备暗孛心虾!钡幕焱^眾未必能第一時間聯想過去,所以于謙就通過“郭德綱你要作死”的暗示,讓觀眾瞬間產生了相應的聯想。
這里的行話就叫關子,是必須有的一句話,沒有這句話包袱就不能成立,也是捧哏重要性的最好展示。
但這是好的捧哏才能達到的效果,如果捧哏火候不到,或者對于角色情緒渲染不到位,那就會變成清湯白水的干聊,包袱翻開觀眾也感覺不到好笑。現在德云社很多年輕演員就有這種實力,基本都是靠流量和人氣尬聊。
所以說相聲演員中,真正能做到三分逗七分捧的,兩只手也數得過來。即使站在珠穆朗瑪峰上面的大師們,也基本都是逗哏居多,畢竟舞臺焦點是逗哏這里,捧哏只是畫龍點睛而已。
真正紅得不行的逗哏演員,基本不挑量活,誰站旁邊都能出彩,像張壽臣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都是沒有固定搭檔,但藝術已經登峰造極的典范。
傳統相聲并不是真正的三分逗七分捧,但有一種相聲變種的舞臺藝術,卻是真正的三分逗七分捧,那就是日本的漫才。
漫才的角色分配,跟相聲一樣,左手位的是包袱制造者(ボケ)耍笨,相當于相聲中的逗哏,右手位是(ツッコミ)吐槽,相當于相聲中的捧哏。而在角色戲份方面,通常是吐槽所占比重更大一點。
相聲通常故事講述者是逗哏演員,也是表演的節奏引領者,捧哏的作用就是遞關鍵詞,或者指正逗哏演員制造包袱。
但漫才表演卻往往是吐槽負責講述故事,耍笨在旁邊搗亂,制造包袱逗樂觀眾,所以在漫才組合中,吐槽角色往往比耍笨演員帥,而且口齒更加清楚。
比如笑果文化的漫才組合昌叔梓浩,負責吐槽的江梓浩就帥得像流量明星,昌叔就稍微普通一點。
所以真要論三分逗七分捧,可能漫才比相聲更接近這個比例。
高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