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0月以來,全國至少有山東、安徽等4個省份公布了各省最新人均期望壽命。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20日,全國31個省份已有至少17個公布了2021年各省人均預期壽命。
從數據上來看,哪些省份及城市的人最“長壽”?男性和女性誰更“長壽”?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78.2歲
上海以84.11歲居首
據了解,平均預期壽命是在一定的年齡別死亡率水平下,活到確切年齡X歲(一般指0歲)以后,平均還能繼續生存的年數,它是衡量一個國家、民族和地區居民健康水平的一個指標。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生活質量的高低。社會經濟條件、衛生醫療水平限制著人們的壽命。所以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期,人類壽命的長短有著很大的差別;同時,由于體質、遺傳因素、生活條件等個人差異,也使每個人的壽命長短相差懸殊。
平均預期壽命是我們最常用的預期壽命指標,它表明了新出生人口平均預期可存活的年數,是度量人口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的指標。
據新華社,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今年7月12日發布的《2021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20年的77.93歲提高到2021年的78.2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6.9/10萬下降到16.1/10萬,嬰兒死亡率從5.4‰下降到5.0‰。
據界面新聞,截至10月19日,全國31個省份中就有14個超過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值78.2歲。除西藏外,我國其他省份均已超過世界人均預期壽命值73.7歲。此外,還有4個省份的人均預期壽命大于80歲,上海以84.11歲居于首位。
在全國各省2021年GDP排名前十的省份中,有6個省份也在人均預期壽命排名前十名單內,我國上海、北京、天津等直轄市的人均預期壽命普遍較高。
在國家統計局分類的全國35個一二線城市中,有20個城市人均預期壽命大于80歲,占比約57.14%。具體來看,一線城市的平均預期壽命約83.37歲,二線城市的平均預期壽命約79.7歲。
其中,人均預期壽命最長的城市是上海,其次是深圳、杭州、廣州,分別為83.73歲、83.63歲、83.18歲;人均預期壽命最短的地方是蘭州,為74.5歲。
女性預期壽命高于男性
并且差距正在擴大
一直以來,女性預期壽命一直顯著高于男性,并且差距正在逐漸擴大。
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中國男性平均預期壽命為73.64歲,比2010年提高1.26歲;女性為79.43歲,比2010年提高2.06歲,女性提高速度快于男性,與世界其他國家平均預期壽命的變化規律相一致。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2021年度的《世界衛生統計》報告,我國2019年整體預期壽命為77.4歲(男性74.7歲,女性80.5歲)。
國家統計局2021年12月發表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終期統計監測報告顯示,我國女性平均預期壽命已突破80歲。繼2000年我國進入長壽國家行列之后,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持續提高,其中,女性人均預期壽命從2010年的77.37歲提高到2015年的79.43歲,2020年進一步提高到80.88歲。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測算結果,2020年,我國女性的人均預期壽命水平在184個國家中位列第62位,比世界女性平均水平高4歲。
從已公布的數據來看,2021年,上海和杭州的男、女性人均預期壽命排在全國前列。上海女性人均預期壽命86.56歲,杭州85.77歲;上海男性人均預期壽命81.76歲,杭州81.57歲。
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