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建國之初,百業待興,當老百姓們吃飽穿暖的同時,人們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隨之而來的便是各種文化產業的興起。其中關于收藏界的發展亦是豐富多彩。有人喜歡收藏古董文物,有人偏愛詩詞字畫,還有一類人是熱衷于收集郵票。郵票最初的功能是貼在信件上作為
建國之初,百業待興,當老百姓們吃飽穿暖的同時,人們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隨之而來的便是各種文化產業的興起。
其中關于收藏界的發展亦是豐富多彩。
有人喜歡收藏古董文物,有人偏愛詩詞字畫,還有一類人是熱衷于收集郵票。
郵票最初的功能是貼在信件上作為寄信的“付費方式”,而后因為郵票制作精美,又小巧美觀,這便衍生了郵票的另一種價值——收藏。
中國的集郵和郵票市場也經歷了一個由廢到興的過渡期。
話說40年前,國家發行了一套郵票,但當時老百姓們集郵的熱潮不高,因此銷量并不是很好。
一位郵票員因為沒完成任務,便自掏腰包花96元買下了15版猴票。
不知道這事后來怎樣了?
1980年版本的“猴票”
對于集郵愛好者來說,集郵不但是一場陶冶情操的趣味性活動,這其中還包含了許多學問,有些貴重的郵票更是另一種獨特的投資方式。
那些年代古老的郵票,也隨時間一同見證了歷史,因此有著極高的收藏價值。
世界上的第一張郵票,是來自于英國的“黑便士”。
“黑便士”目前全世界只有兩枚,曾在一場拍賣會上約3500萬人民幣的天價,從這開始,人們對郵票的價值有了重新的定義。
1980年2月15日,中國郵政發行了首套編號為T.46的特種生肖郵票。
和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排位的順序不同,中國郵政發行的首套生肖郵票并非是“鼠票”,而是“猴票”。
中國農歷是采用“干支紀歲法”來計算的,十二生肖又稱為十二屬相,是民間用來計算年歲的十二種動物。
因為1980年是屬于“庚申年”,因此有些人稱這版“猴票”為“庚申猴票”。
這套“猴票”圖案的背景為紅色,充滿喜慶的煙火味,上面畫的“猴”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絲猴。
“猴票”的原圖是由近代著名的畫家黃永玉繪制的,郵票上是一只坐著的金猴,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就連一根根猴毛都毫微畢現,可以計數。
黃永玉
整個郵票的設計方案都是由中國郵票總設計師邵柏林定下的,再由我國著名郵票雕刻家與設計師姜偉明做設計雕刻。
邵柏林
郵票采用了精湛的影寫版與雕刻版混合的方式印刷,用高倍放大鏡區觀察郵票,紅底色的網紋清晰可見,細密均勻。
刻在郵票上的“中國人民郵政”銘文和“庚申年”字樣,文字雕刻細膩,筆畫工整,圖案上的黑色部分采用雕刻版的油墨印制,墨色厚重、發亮。
整套郵票紙質精細,紙面光潔。
這一系列的工序都由北京郵票印刷廠完成,贏得了廣大集郵愛好者的喜愛。
最終的成品出來,“猴票”面值8分錢,尺寸大小為長31毫米,寬26毫米,齒孔11.5度,一版一共有80張。
有人說,這枚“猴票”是設計和印刷二者完美結合的典范。
郵票總設計師邵柏林在一篇文章中曾提過,“在發行這套郵票之前,我國集郵和使用郵票的人數并不多,數量加起來最多也就三四百萬枚左右,想到這個數量,也考慮到這是國家發行的第一套生肖郵票,因此我們最初定下的發行量是800萬?!?/strong>
但彼時中國經濟仍舊處于復蘇階段,國內的集郵熱度尚未活躍起來,再一方面,考慮到老百姓手里的閑錢不多,因此反復權衡之后,“猴票”的發行數量后來又降到了500萬枚。
后來在印刷過程中遇到麻煩不斷,最終的成品率也受到影響,驗收合格的郵票也僅有4431600枚 。
這套《庚申年》的特種郵票一經發行,便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從此,中國郵政每年都會發行一套生肖郵票,這成為了一個傳統,也是中國郵票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隨后的十多年的時間里,“辛酉年”( 雞 )、“壬戌年”( 狗 ) 等第一輪十二生肖的郵票陸續閃亮登場。
這些郵票特色各有千秋,直至今時今日仍是集郵圈中可圈可點的佼佼者。
然而一直以來,最為收藏者們追捧的依然是1980年最初發行的那版“紅猴票”。
在十二生肖的排位順序中中,申猴位列第九位,因此又有“長壽長久”之意。
再者,“猴”與“侯”諧音,寓意為“加官封侯”,吉祥富貴。
猴子的本性靈活機智,民間傳統更以“猴”作為吉祥顯貴、驅邪納福的象征,向來備受老百姓的青睞。
“猴票”價值一路飆升
80版的“猴票”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且價值持續走高,在投資市場中亦可謂是一種高位的投資產品。
有專業的投資人士認為,“可以說80版的金猴郵票是整個郵票市場的標桿和風向標,不論是漲價或者跌價的趨勢,這都會對整個市場造成一定的影響。從前幾年的拍賣成交價格看來,金猴的市場價格從未下跌過,并且價格呈明顯地持續走高。”
“猴票”作為生肖郵票的“龍頭”作品,如今已成為了中國郵票市場當中升值最快的領頭羊 。
據了解,在如今市面上,一整版本的“猴票”市場價格幾乎已經算是“天價”。
早在四十年前,“猴票”的價值只夠一次寄送一封信件,被工作人員蓋戳之后,它也就隨之失去了票面上應有的價值。
當時“猴票”在市面上的價格只有幾分錢而已,最貴的也就十幾塊。
誰能想到,四十年之后的今天,一整版的“猴票”居然被拍賣出了上百萬的價格,比起最初那幾分錢的價值早已升值了好幾十萬倍。
很多人因此都認為“猴票”如今的價值是不現實的,如此天價實在令人覺得難以置信。
在過去房地產被炒得最火熱的幾年里,也從來沒有任何一項房地產項目能像“猴票”這般一下子價值增長了數十萬倍,但“猴票”當下的價格確實如此。
1980年“猴票”剛發行時的面值是8分錢,直到1987年已經飆升到了幾十元一枚。
1996年與1997年間,“猴票”的價格一路飆升直到了3000元一枚。
2009 年底,單枚猴票的價格漲至5000元,之后幾年的最高峰值達到了1.5萬元,相比 8 分錢的面值升值了18萬倍,整版庚申年猴票市價也持續創出新高。
關注郵票的愛好者都知道,直至今日,單張的80版“猴票”最低的可以賣幾萬塊錢,整版的、品相好的“猴票”最高足以賣到幾百萬元,被認為是“軟黃金”“硬通貨”。
“猴票”的價值隨著時間流逝而愈發水漲船高,很多集郵愛好者不惜花費重金也要購買一套珍貴的郵票。
在拍賣會上,80版“猴票”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一經面世,便確立了它在市場上堅不可摧的地位。
“猴票”最早的一次拍賣是在2009年11月嘉德拍賣會上,當時的成交價為43.68萬元。
緊接著是2010年5月在嘉德春拍出的99.68萬元人民幣。
到2010年8月,香港拍賣會成交價約110萬人民幣。
2011年1月,蘇州拍賣會以120萬元人民幣成交。
2014年9月,郵商會拍賣了150萬元。
2017年6月,蘭州郵展拍賣會 196萬成交。
2017年9月,保利專場拍賣會以175萬元成交。
2017年10月,南京保利專場更是拍出了201.25萬的天價!
在集郵界有這樣一句話:金猴票什么時候買都是對的,什么時候出手都是遺憾的。
更有甚者,還有“金猴票一版一套房”的說法。
“猴票”的價格在市場上一直居高不下,也成為了投資圈里另一種珍貴的“收藏品”。
就在大家以為“猴票”的拍賣價格趨于封頂的時候,最后的成交價卻又一次又一次地拍出了新高度,被人們戲稱其為“竄天猴”。
“物以稀為貴”
有郵票愛好者曾經統計過,按照目前的數量估算,整版的80年“猴票”總庫存數量已不足70套了,如果按照每年出售10套左右的數量做個大概估算,全版“猴票”的資源大概將在幾年后枯竭。
如果按照目前的行情看來,80版“猴票”的價格真有可能一直處在上升的軌道,只漲不跌都是有可能的。
不少人疑惑,一枚小小的郵票,為何能在收藏界掀起如此“風暴”?
80版“猴票”之所以如此值錢,一方面在于它的藝術價值。
《庚申年》是新中國關于生肖題材郵票作品的開山之作,從“猴票”開始之后,中國才開啟了生肖郵票的發行。
作為中國郵政改革的第一站,這套“新生兒”的意義重大。
再者,第一套“猴票”的發行量很少,最終只有四百多萬套。
一整版的郵票分發到全國各地的郵局之后再撕開來分別售賣,能保存下整版的更是寥寥無幾。
因為印刷量和存世量少的原因,也造成了“猴票”后來的“物以稀為貴”,從而造成了價格攀升。
如今許多“猴票”早已不復存在了,隨著庫存日益緊缺,尤其是品相嶄新的“猴票”更是難見,因此剩下的“猴票”自然更是越來越值錢了。
一定程度上來說,80版的“猴票”已經不能單純地將它看成是一張郵票了,這是近幾十年來中國郵票市場濃縮而成的一張名片,一個符號,甚至是一段傳奇。
“猴票”之所以有能夠擁有如今這般不菲的身價,是中國新時代下造就的郵市傳奇。
作為一段“傳奇”的見證者,它的面前永遠不會缺少欣賞者,也不缺少收藏者。
除此之外,80版“猴票”的原作、設計圖稿及雕刻工藝皆是出于名家之手。
黃永玉大師如今已經九十多歲的高齡了,他的作品一平尺的均價在市場上已經達到了150萬到180萬之間,由于收藏潛力巨大,流通于市場上的贗品極多。
試想一下,想要黃永玉大師再次執筆創作生肖郵票,這亦是難能可貴的一件事情。
如此名家之作,尤其珍貴,亦是情理之中。
而在80版“猴票”雕刻設計師姜偉杰看來,“猴票”其中所凝聚的傳統文化才是所有價值當中最為重要的,它已經成為了一件完美的藝術品。
對于集郵者而言,像“猴票”這般具有特殊意義的郵票才是真正值得收藏的。
收藏郵票,應是一項陶冶情操的愛好,而非是人們炒作或者賺錢的工具。
40年前,花96元買15版猴票的郵票員,后來怎樣了
話說1980年的“猴票”剛剛發行的時候,因為當時國內集郵的熱度不高,百姓們手里能夠流通的資金不多,因此這套郵票當初的銷售情況并不是很好。
在沒有緊急狀況的情況下,當時是很少人會去寫信或者特地去購買郵票用來收藏的。
再加上彼時中國會讀書認字的人并不多,因此寫信寄信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雖然那時候每張“猴票”只賣8分錢,但是前來購買的顧客依舊很少,郵票的銷售情況極為慘淡。
郵政里的每一位郵票員都是有任務在身上的,當時在武漢某郵局辦公的秦先生便是當時的一位郵票員,他手里負責的便是郵票銷售的業務。
80版的“猴票”剛發行之初,國內并沒有多大的宣傳力度,很少有人知道有這么一回事,再加上當時的百姓們并沒有集郵或者投資的相關愛好,因此秦先生的銷售任務非常不順利。
據秦先生回憶說:
“因為沒有做什么大規模的宣傳和普及資料,所以那時候知道國家發行了生肖郵票的人很少,不是有集郵這一方面相關愛好的人是不會特地來買這一整套郵票的。
當時賣出去的金猴票也大多數是來寄信的人以分撕的形式賣出去的,有些人也更傾向于使用常見的普通郵票,這也是老百姓規避信封丟失的一種方式,所以那時候我推銷的工作極為難做?!?/strong>
隨著好幾個月的時間過去,距離完成局里交代的工作任務幾乎還有一小半的差距。
如果業績不達標,是會受到工作上處分的。
為了保住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秦先生便決定自掏腰包,以每套6.4元的價格,購買了剩下沒完成任務的15套郵票。
這一共花去了他九十六元,這個價格對于秦先生當時的收入來說,可謂是一筆不菲的“天價”。
秦先生說,“當時是實屬無奈,為了保住這份工作也沒辦法,96塊錢我也實在是心疼死了,但也只能就這樣認栽了,那時候我每個月的工資才只有20塊錢,我一度懷疑我這樣做是不是值得的?!?/strong>
秦先生自己買下這15套郵票之后也郁悶了好久,之后也沒管這些郵票,隨之便把它們束之高閣了。
直到有一日,秦先生在偶然的機會下看到了電視上關于這套郵票的介紹和價格,他才驚覺到,當年賣不出去的那套“金猴票”,如今居然成了“天價”。
直至今日,郵票的價值一路高升,秦先生當年的苦惱和郁悶,如今卻通通化成了一筆意外的巨額財富。
秦先生后來在21世紀先后以20萬元和30萬元的價格出售了兩套“猴票”,拿著這筆錢為自己的兩個兒子都分別購買了房子,如今房子的市值已近千萬元。
在此之后,他又陸陸續續出手了3套“猴票”。
就連秦先生也說,“沒想到當年這些看似沒用的東西,居然讓我如今成了個千萬富翁?!?/strong>
秦先生手中剩下的十套猴票,按照如今的市場價格估算一番,還能賣上千萬元的價格。
馬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