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俗話說“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面食在山西。”山西的面食品種繁多,達到了一面百樣,一面百味的境界。山西面食是漢族傳統面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可考算起,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了,稱為“世界面食之根”。據查,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藝來講
俗話說“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面食在山西。”山西的面食品種繁多,達到了一面百樣,一面百味的境界。山西面食是漢族傳統面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可考算起,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了,稱為“世界面食之根”。
據查,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藝來講,可分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類。有據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種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揚海內外,被譽為中國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其他如大拉面、刀撥面、撥魚、剔尖、河撈、貓耳朵、蒸、煎、烤、炒、燴、煨、炸、爛、貼、攤、拌、蘸、燒等多種,讓人目不暇接。以面條為例,東漢稱之為“煮餅”;魏晉則名為“湯餅”;南北朝謂“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面食名稱推陳出新,因時因地而異,俗話說嬌兒寵稱多,面食眾多的稱謂與名堂,正說明山西人對它的重視和喜愛。
且隨小編看山西面食之盤點,了解“面”背后的故事。
一、刀削面
話山西必說刀削面,刀削面作為山西代表美食,如今流通至全國各地區,人們對它的熟悉程度也是很高的!刀削面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棱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歡迎。
二、拉面
拉面又叫甩面、扯面、抻面,是山西城鄉獨具地方風味的面食名吃。其薄如韭菜,細似掛面,可以成三棱子,也可成中空之形,耐煮不斷,柔而能韌。拉面可以蒸、煮、烙、炸、炒,各有一番風味。抻開,卷起,再抻開,再卷起,如此數扣之后,將拉好的面放在撒滿面粉的幾案上抖開,而后兩手像搭毛線般地將面抻開并抖動著。整個景象就如碧綠的瀑布嘩嘩瀉下一般,蔚為壯觀。
三、刀拔面
山西一絕,山西人對于面食和刀結合的恰到好處!用刀撥出的面十分整齊,粗細一致,條條散離,不粘連;速度之快,似閃電一樣,令圍觀者眼花繚亂,無不贊揚!刀撥面制作方法奇特,口味也是贊到極致,吃時可配各種葷素澆頭或打鹵,吃湯面亦可,吃著筋滑利口,口感極佳!
四、揪片
揪片又稱掐疙瘩,揪片兒,撅疙瘩也是晉中民間傳出的一種家常面!這里的"片"是指半成品而言的,即用一小瓢面和好后搟成圓形,切開對折,然后先切成大片,再將大片用手分別揪入沸水鍋內,撈出后約半飯碗。吃此飯有歲歲平安之意,作為傳統美食,在山西當地十分流行!
五、剔尖
剔尖又稱撥魚、剔撥股,是發源于山西運城、晉中等地,流行于晉、蒙、陜、冀等地的一種傳統面食,其面兩端細長,中間部分稍寬厚,白細光滑,軟而有筋,澆上澆頭,再配以調味佐料,食之十分可口。又容易消化,因而廣受大眾青睞,是山西面食中極具代表性的一種。由于剔尖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且制作簡便,食之可口。所以,剔尖不僅在國內流傳甚廣,而且傳入海外許多國家和地區。
六、剪刀面
剪刀面是山西省的漢族面食小吃。因制面工具用剪刀而名,又因剪出的面條呈魚形,亦叫剪魚子,其制法起源于隋末。民間相傳,太原公子李世民讀書練武、聚才謀義,武士彟慕名拜訪,時值晌午,李世民私留書房用餐。正在裁衣的長孫氏來不及備飯,急和面團用剪刀細細剪下,煮后呈食。武士彟嘆曰:紛亂當世,公子大略;面如天下,亦當速剪。后來李世民父子起兵大唐故地晉陽,以“剪面”之勢攻取長安,統一了山河。后來杜甫身處藩鎮割據,有詩“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一言睹王宰作畫如剪裁風景,二言思太宗英武盼朝政一統。
七、包皮面
又稱夾心面。相傳古代晉中有位婆婆在家務活上經常給兒媳婦出一些傷腦筋的“難題”。一天,她讓兒媳用白面和豆面搟面條,條件是不能將兩種面事先和勻,而在吃的時候要有均勻感。這位聰明的媳婦并沒有被婆婆的題目所難倒,做成了兩種面粉組成的包皮面。包皮面的做法:先將豆面和白面按1∶1的比例準備好,用溫水將白面和豆面分別和好。然后將豆面團揉成球狀,白面團搟成餅狀。最后用餅狀的白面把球狀的豆面包住,搟成面條即可。食用時用芫荽(香菜)酸湯、蔥絲辣調最佳。
八、蕎面河撈
蕎面河撈,傳統小吃,除具有湯清味美,濃香宜人、冷熱均可,四季皆宜等特點外,還有利口開胃、增強食欲、潤膚烏發、清火去郁、強腎健脾、秘等特殊功效。自古以來便有“聞香下馬,知味停車”吸引遠近顧客之說。
九、貓耳朵
貓耳朵是晉中、晉北等地區流行的一種風味面食。它吃著筋滑利口,制作簡便。適用多種面粉和澆頭,倍受群眾歡迎。在晉中一帶,人們用白面、高粱面制作;在雁北、忻縣高寒地區,人們用莜面、蕎面制作,取名“碾疙瘩”,還名“碾饦饦”。尤其因莜面制作柔軟,還能碾推成花紋、觸須等式樣,更使這種面食形象多彩多姿。介休人訂婚時,丈母娘一般以貓耳朵招待女婿,其意是讓姑爺聽話。
十、撥爛子
撥爛子,它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山花爛漫。撥爛子的用料豐富,主要為土豆絲,豆角丁,胡蘿絲,還有時令的野菜等,也可以用肉丁; 在放入白面,豆面,高粱面,玉米面,或者莜麥面與其攪拌均勻,然后放入籠屜蒸熟;最后倒入油鍋,與蔥花、韭菜、花椒、雞蛋等一起翻炒,炒至晶嫩泛黃。一盤撥爛子會讓你回味無窮!
十一、莜面魚魚
莜面魚魚是用土豆(燜熟弄碎)、土豆淀粉和莜面(與熟土豆泥和在一起)制成的一種食品,形狀像 魚,多數在一到二寸長,筋道,蘸蘑菇湯、羊肉湯、蛋湯等食之,味美可口。
十二、莜面窩窩
山西面食,以工藝著稱,莜面窩窩也算是山西面食種最為出眾的一個!莜面窩窩又稱莜面栲栳栳,是山西十大面食之一,其工藝講究,成形美觀與口感勁道完美結合,加上“羊肉臊子臺蘑湯,使人聞之垂涎,胃口頓開,食之香醇異常,回味無窮!
十三、莜面墩墩
莜面墩墩是山西著名的傳統面食,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將莜面放在盆里,加體積相同的溫開水,用筷子攪拌均勻,再將其揉成面團,用面杖搟成約2毫米厚的面皮。將洗好的土豆絲均勻地鋪在面皮上(如果愛吃蔬菜,把蔬菜切碎、擠去蔬菜的水份后,也可以和土豆絲一起鋪在面皮上),然后把面皮連同土豆絲一起卷起來。用刀快速把面卷切成均勻的小段,把每小段立起來,整齊地放在蒸籠上。上鍋蒸10分鐘,一籠可口的美食——莜面墩墩就做成了。蘸湯可以是黃瓜、蔥、姜、蒜、韭菜、香菜、味精等,根據個人口味進行調制。
..........
山西面食品種實在太多太多了,這里小編就不一一列舉了,說實話,小編作為一個山西人,也沒有能全部吃遍上述的美食。同樣也真誠地歡迎海內外的朋友來山西做客,嘗一嘗山西的面食,一飽口福。
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