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打熱水這項“活動”對于大學生來說應該都不陌生,很多學校宿舍并沒有熱水器,也不允許學生使用電器加熱,學生想用熱水就需要到學校指定地點去買,那些年,誰還沒結伴去打過熱水呢?尤其是在冬天,大學生用熱水的次數明顯增多,不管是用來喝還是用來洗臉,熱水
打熱水這項“活動”對于大學生來說應該都不陌生,很多學校宿舍并沒有熱水器,也不允許學生使用電器加熱,學生想用熱水就需要到學校指定地點去買,那些年,誰還沒結伴去打過熱水呢?
尤其是在冬天,大學生用熱水的次數明顯增多,不管是用來喝還是用來洗臉,熱水都是大學生冬天必不可少的,但是學校里打熱水是要收費的,而水這種東西在大眾的印象中都是不怎么值錢的,可前不久,上海一高校的熱水收費標準卻引起了不少學生的質疑。
上海高校熱水收費55一噸引爭議,學生直言用不起
在大學校園里,除了學費要由學生自己負責,還有很多其他的日常生活開支,學校給提供,但費用需要學生自己出,比如說水電和網費等等,為了讓學生知曉,學校也會公開收費標準,而正是這個收費標準讓不少大學生心生不滿。
在這所學生公寓管理的公示欄里,熱水那一項明晃晃地標注著55元一噸,這讓不少學生感到驚訝,尤其是對比上面水費標注著3.62元一噸,不過是加個熱而已,為啥價格就翻了這么多倍?不少學生直言用不起,這么高的價格,自己的生活費都不夠用,以后都不敢洗頭了。
這個價格表發到網上,也引起了不少網友的討論,有人認為這是學校在薅學生羊毛,熱水能值幾個錢?在這上面賺學生的錢未免不太厚道,而因為吐槽的人越來越多,學校也派出了相關人士回應,表示這個是正常價格,別的學校還收100呢,這是橫向對比才定下來的價格。
價格到底貴不貴?理科生淡定解答
不過對于學校的回應,不少網友并不買賬,因為的確有熱水收費100噸的學校,不過地理位置在東北,東北地區寒冷,冬天熱水漲價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這所學校在上海,收費過于高昂不應該。
不過也有網友理智的分析,認為這個價格真的不貴,雖然上海溫度不那么低,但是燒熱水是用電而不是煤炭,所以成本要高一些,而經濟發達地區人力物力的確要更貴些。
也有理科生淡定表示,55一噸算下來其實并不多,如果按照70度的熱水來計算,加熱一升水要29.4萬焦,需要0.08度電,一噸水也就是80度電,上海的電價是0.617,加熱一噸水就需要50塊左右的電費了,還要算上一噸水三塊多的價格,55一噸真的不算貴。
其實不需要這么精確的計算,大學生稍微換個思路就能明白,一噸水是1000L,如果按照60L的熱水器算,一噸水能洗15次澡,平均一次才不到五塊錢,而學生用2.5L的水壺打熱水,一次不過一毛一,這樣聽起來是不是就不覺得貴了?
其實學校的熱水收費到底貴不貴,并不是看定價多少,而是要看成本多少,如果說成本30收取學生50,這樣的現象不合理,但如果成本本來就高,那么收費貴一些也是理所當然的,而且不管是民辦學校還是公辦學校,收費既然能公示出來,就說明是合理的,所大學生也不必糾結在這里,生活費也不是從熱水上節省來的。
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究竟浪費在哪里?
多數大學生和家長都有一個總是達不成共識的問題,那就是生活費,家長認為每月1500學生足夠,或許還能剩余不少,可在大學生眼中,就算是2000可能也不夠花,當然這首先是大學生和家長生活消費習慣不同導致的,多數大學生都不會在吃穿玩樂上委屈自己,而家長則覺得這些開支沒必要。
其實生活費不夠,有時候真的不能怨大學生,因為大學校園生活,除了基本的吃穿還有不少需要花錢的地方,比如每周和室友或者社團的同學出去聚餐,再比如大學生開始注重的穿衣打扮,都需要從生活費里支出,如果學生談起了戀愛,生活開銷就更大了,有時候并不是大學生浪費,而是在大學的環境下,過于節省反而和周圍格格不入。
而且隨著物價的上漲,現如今學校內部的很多收費也并不便宜,有時候食堂吃飯一頓也要十幾甚至幾十,還有網費,電費等生活開支,所以1500塊的生活費對于大學生來說真的不算多,當然了,大學生不會合理規劃生活費也是一方面,往往月初可勁兒花,月底則饅頭就榨菜,這樣的消費習慣,自然就會覺得生活費不夠了。
今日話題:你覺得55一噸的熱水合理嗎?
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丁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