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948年,解放戰爭已經進入到了全面反攻的階段。11月2日,遼沈戰役告捷,東北全境都迎來了勝利解放。此時,中央也都一致認為,如果國內的貨幣還不統一的話,解放區的人民生活,和部隊里的物資采購等等方面都會遇到很多困難,也進而會影響到解放全國的進
1948年,解放戰爭已經進入到了全面反攻的階段。11月2日,遼沈戰役告捷,東北全境都迎來了勝利解放。此時,中央也都一致認為,如果國內的貨幣還不統一的話,解放區的人民生活,和部隊里的物資采購等等方面都會遇到很多困難,也進而會影響到解放全國的進程。
其實早在1947年的夏天,北方解放區連成一片的時候,大家就迫切要求過建立統一的銀行,發行統一的貨幣。于是當時主持中央財政金融工作的董必武,在10月2日時就向中央提出了這一建議,毛澤東也在12月8日的時候做出了同意的意見。
當時因為董必武的正楷漢字寫得非常好,在解放區出了名,所以毛澤東就決定由他來寫第一套人民幣上的所有漢字,并且負責籌建中國銀行和人民幣的印刷工作。
但當時就在東北全面解放這樣并不有利的環境下,中央又再次臨時改變了發行人民幣的時間,將原定于1949年元旦成立人民銀行,并發行人民幣的計劃,整整提前了一個月。
這不僅對于工廠和工人來說都是一次艱巨又很難能完成的任務,而且就連油墨紙張的供應也都不一定能夠跟上。眼看印刷局的印制進度就快要趕不上發行日期了,火燒眉毛之時,董必武想出了一個方法,并且其他小組成員也很快同意了。
到底最后時分,第一套人民幣是如何發行出來的呢?為何上面當時沒有毛主席和其他領導人的頭像,卻在后面幾套上面又加上了?
主席一拒上頭像
人民幣——這張光彩耀目的中國名片,它是濃縮中華民族文化、深厚人文底蘊的重要載體。中外鈔票設計似乎有一種慣例,一般都將開國領袖像印在中央銀行的票面上。前蘇聯盧布100元票面上,就印有列寧的畫像。
毛澤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人們不會忘記,他對國家、對人民所建立的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所以人民群眾都希望可以把毛澤東的有頭像印在鈔票上,這一想法也由來已久,但卻總是遭到本人的強烈反對。
早在20年代、30年代的中央蘇區,當時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就準備將毛澤東的頭像印在貨幣上,當時臨的中央主席就是毛澤東。但最后這一順理成章的事情沒想到到最后卻被堅決地拒絕了。
當時,毛澤東在審看票樣的時候,說道:“我的頭像不能用,我沒這和資格。”他這么一說,讓大家都一下子犯了難,除了他還有誰有這個資格呢?正當票據印制困難,一籌莫展的時候,毛澤東想出了個主意,可以考慮采用列寧的頭像。
于是,列寧的頭像就這樣出現在了中國紅色貨幣上,這并不算中國的第一套貨幣,只是紅色蘇區所使用的一種貨幣。
真正第一套貨幣,也是文章開頭所提到的,由董必武等人一起成立小組所印制出來的人民幣。在設計這套人民幣的過程中,根據中外貨幣設計的慣例,再加上設計者起初就是滿懷著崇敬之情,所以最后毫不猶豫就認定了,應當將開國領袖毛澤東的頭像印在人民幣的票面上,隨即也按照著這一思路進行設計。
但也就是在這一肖像的問題上,最后卻再次出現了不一致的意見。
毛澤東在看了審稿的電報之后,開始自己在房間里踱步,思考著該如何回復,邊走邊自言自語起來:“我南征北戰,風風雨雨幾十年,如今進城了,還要陪著婆婆媽媽上街趕集,劃不來,劃不來。”他這句話,把當時身邊在場的幾位同志都逗笑了。
思考了一番之后,毛澤東嚴肅認真地拒絕,說:“票子是政府發行的,不是黨發行的。現在,我是黨的主席,而不是政府的主席。因此,票子上不能印我的像,將來再說吧。”由于他的態度堅決,于是董必武等人只好將設計方案進行更改。
后來,董必武經過研究最后確定:以反映解放區工農業生產建設圖景作為第一套人民幣票面圖案的設計原則,并且票子正面、背面,除必要的阿拉伯數字外,一律用中文,不用英文,立即請晉察冀邊區銀行印制局根據這個原則重新進行人民幣的設計。
毛澤東之所以反對在人民幣上印上自己的頭像,除了他所說之外,實際上和他的真實性格也有很大的關系。一方面是因為毛澤東生平最不愛摸的東西就是鈔票,另一方面則是當時他反對宣傳個人主義、搞個人崇拜。
并且不只是這一次,在毛澤東生前每一次征求這一點的時候,他都是拒絕的。但是,當時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的同志們卻并未真正理解到這一點。
這一個大的問題解決了之后,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因為發行日期提前,所以印刷廠和印刷工人都有些措手不及,材料也不準備不足。緊急之下,董必武突然想到,當時東北已經解放,是不是可以向那邊的印刷廠求援呢?
隨后,他的這一意見很快得到了中央和東北方面的支持。幫助印刷沒有問題,問題是,如此巨量的鈔票,千里迢迢從東北運回關內,路途遙遠,萬一出現了什么意外,后果不堪設想,這一點該如何解決呢?
隨即,董必武又想出了一個方法,就是把這些鈔票都先印成半成品,不切開,不加印號碼簽章,等到了河北之后,再印制上最關鍵的信息。最后經過多個方面多個地方的一起協作之后,在如此緊張的環境下,新中國的第一套人民幣誕生了。
1948年12月1日,正是平津戰役打響的第三天。上午9時,在大決戰的隆隆炮聲中,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并于當天,在河北省石家莊市發行了第一批人民幣——伍拾元券、貳拾元券、壹拾元券三種票幣。
毛澤東得知這一消息之后,也是對剛剛發行的人民幣贊不絕口,并且興奮地說:“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裝,自己的政權和土地,現在又有了自己的銀行和貨幣,這才真正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共和國!”
果然,人民幣發行后不久,三大戰役也迎來了勝利,從此,解放軍打到哪,就把人民幣帶到了哪。第一套人民幣自1949年1月10日起,至1955年3月1日止,共印制發行了12種面額、62種版別。這一套在建國之初的票幣,集中反映了當時黨的路線和政策,以及人民的意志。
又三次拒絕
由于第一套人民幣受歷史條件限制,技術條件欠缺,設計出來的品種繁多,面額差別也較大,易于造假,而且在設計、印制以及內外質量上,也都和新中國經濟建設越來越不相適應了。于是在1950年,中國人民銀行又邀請專家,開始考慮設計第二套人民幣。
當時,參與設計者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就是再次想放上為中國建立了不朽功勛、備受全國人民敬愛的毛主席的畫像。為此,主持設計工作的美術專家羅工柳,還以素描的形式畫了帶有毛主席畫像的票樣。
其實早在1949年新中國剛剛成立之后,已經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的南漢宸就當面再次請示過毛澤東:“毛主席,您現在已經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了,人民幣上可以印主席像了吧!”
當時毛澤東笑了笑,再次婉拒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當上了,但當上了政府主席也不能印。在西柏坡七屆二中全會上已作了決議,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歌功頌德,防止滋生驕傲自大、以功臣自居的現象。因此,現在也不能印我的像。”
不過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南漢宸才真正理解了主席拒絕把自己的像,印在人民幣上的真正原因。
設計師精心設計出了幾套形象各異的毛澤東像票券樣圖:5元券,是少數民族抬著一幅毛澤東像;1元券,是天安門城樓正面懸掛毛澤東畫像;2角券,圖案上的火車頭也掛了醒目的毛澤東像。
周恩來認真審閱了這一批報上來的票樣,然后又請示了毛澤東,同樣,這次又遭遇了他的極力否決。毛澤東再次嚴肅地說道:
“1949年3月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有過決定,禁止給黨的領導人祝壽,禁止用領導人的名字作地名,街道名、建筑物和工廠的名字,以防一些同志因為勝利而產生驕傲自滿,貪圖享受,不求前進的情緒,希望同志們一直保持艱苦奮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作風,所以,不得在人民幣上印刷我的頭像。”
足以看得出毛澤東在這一問題上的態度,并不是一時的禮讓,而是一直都在保持著情形的認知。隨后周恩來便指示重新設計,將三種票面上的圖案,分別改為天安門城樓上的兩條標語、官燈和五角星等內容。
這套票券原稿經過設計者的反復修改、調整和補充,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研究員,馬文蔚先生書寫漢字魏體,最后從1955年3月1日,至1962年4月20日,共印制發行了11種面額、17種版別。
由于毛澤東再次毫不留情地阻止,大家欲將毛澤東像印上第二套人民幣的計劃又落了空。
不過毛澤東卻十分關心這第二套人民幣,因為當時這套以其設計精美,圖案顏色新穎,而非常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但發行4個月之后,發現紅色1元券有嚴重變色、脫色現象。
此事引起了中國人民銀行的高度重視,于是立即上報給了中央。毛澤東當時得知這一情況之后,感到憂慮,一面要求銀行請專家對紅色1元券的物化性能進行鑒定,一面指示公安機關盡快調查有無壞人破壞。
后經鑒定之后,發現是油墨的連接性能不好,影響顏料在紙張上的附著力,尤其不能在松、柏、杉等木箱中存放。于是毛澤東、周恩來等人開始指示,迅速改進油墨配方,重新設計和印制1元。
除了這一個小插曲之外,還有一個不太被人所了解的是,在制作這一套人民幣時,國內因為制造業基礎薄弱,以及對人民幣的防偽能力欠缺,所以在印制3元、5元、10元三種大面額票券時,所用到的這一“高技術含量”還是尋求的蘇聯的援助。
沒過多久,首批滿載3元人民幣的列車,從莫斯科駛抵達了滿洲里,貨物標注的是“技術裝備”。中方為此還制定了嚴密的交接方案,比如:白天交貨,以免意外;爭取一天交貨完畢;10人同時開啟10個車廂;箱外編號必須銜接……
在設計和印制第三套人民幣的時候,因為有了前兩次的經歷,沒有人再提印制主席頭像的事情了。但當時因為正在經歷特殊時期,所以印鈔廠的一些工人們卻不同意了,都強烈要求印制有主席頭像的鈔票。毛澤東在得知這件事之后,再一次地堅決反對,并要周恩來轉達了意見:“主席不同意在人民幣上印上他的像。”
這次也算是毛澤東的第三次拒絕了。
人民幣上的毛澤東頭像
1983年,毛澤東等第一代中共主要領導人都先后辭世,而在中國的鈔票上反映新中國第一代主要領導人的光輝形象,是當時廣大人民群眾長期以來深藏心底的一個美好愿望。
雖然毛澤東過去多次堅決反對印他的頭像,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發展,極有必要在票面上印上偉人頭像。這既是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
命家豐功偉績的緬懷和永久定格,也不失為對年輕一代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一種有效渠道。
1984年是國慶節時分,幾位設計專家們在收看電視時,發現人們抬著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四位領袖人像的大牌子游行。此時,大家心頭一亮:“有了,有了,咱們就把這四位領袖人像用上去。”
還有人說:“原來毛主席好像有話,說人在不上鈔票。現在四位領導人都不在了,就可以上了呀。”這些想法,代表了中國億萬人民的心聲。說到底,還是人民把人民領袖的光輝形象推上了人民幣的票面。
于是以羅工柳為負責人的設計小組,從以往國慶節游行隊伍里群眾舉著領袖畫像引發了靈感,提出用浮雕形式在100元券的大票上反映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四位領袖的光輝形象。這一設計思想上報中央后,很快就得到了批準。
隨后先用石膏做成浮雕,接著把浮雕畫下,然后再將浮雕畫刻在鋼板上。就這樣,毛澤東偉人的頭像終于印在了人民幣上。沒想到在毛澤東逝世十多年后,1987年4月27日發行的這第四套人民幣,終于第一次把人民領袖請上了票面。
在新的世紀來前夕,當人們開始歡度國慶50周年之時,毛澤東的頭像終于醒目地獨立成為第五套人民幣100元大鈔的正面主景。目睹建國初期毛澤東的頭像,獨立成為人民幣百元大鈔的正面主景,人民群眾們的內心都是無比喜悅的,同時也了卻了億萬人民長期崇敬和懷念開國領袖的心愿。
從1999年的10月1日開始,以后陸續發行的50元、20元、10元、5元上面,都有毛主席的頭像,還標明了毛澤東的生卒年代。至此,開國領袖的形象也開始廣泛地出現在了人民幣上。
人民幣有一個特點,都是方塊字漢字,沒有英文,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的產生,就是國際友人看不懂、不認識。但是將設計稿的正面采用了毛主席的頭像,就正好滿足了這個要求,一看就知道是中國的鈔票。
因為毛澤東在國際上是有很高的知名度,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正面頭像讓全世界一看,就知道這是中國的鈔票,因為毛澤東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而且在國際上也享有一定的威望和知名度。
偉人形象的塑造與消解
毛澤東頭像所在的不一樣的環境下,也影響了他形象上的塑造和消解。建國前夕,為迎接開國大典,中央美院講師周令釗,接到了開國典禮籌委會的指示,繪制了第一版毛澤東巨幅畫像。
這幅畫像,是以攝影師鄭景康在延安時給毛澤東拍下的一張照片為參照的,在細節上之處又采納了周恩來等人建議:系好風紀扣,去掉毛澤東的手書字體“為人民服務”這兩點,使毛澤東的著裝看起開更加正式了。
應其身份地位和開國典禮的儀式,畫面上的毛澤東頭戴八角帽,身穿粗呢制服,臉龐稍仰微側,面帶微笑。畫家以浪漫主義表現手法,塑造了一個勝利的革命領袖形象。
大躍進時期,全國上下建設共產主義社會的熱情高漲。在畫家張振仕創作的第二版畫像上,人物基本正面,雙眼平視前方,目光如炬,意欲表現出毛澤東英姿勃發的風采,但是這更像是人民群眾的內心期待,而似乎有些并不符合毛澤東本人的氣質。
1964年第三幅毛澤東頭像,同樣是雙眼平視卻半側的形象,畫家以嚴謹寫實的手法,不僅描繪出了主席慈祥和善的外表,也表現出主席性格中敏銳、機智和洞察一切的層面。
他認為畫像應該力求準確,盡量求真,使人們在看到畫像的同時,能夠想起毛主席的那些豐功偉績,感受到他的偉大,從而內心油然而生起祟敬之情。
1977年,鄧小平在接受意大利記者的采訪時,曾被問到:“天安門上毛主席的畫像是否要永遠保留下去?”鄧小平當時堅定地回答:“永遠保留下去……他為中國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殺的,沒有毛主席,至少我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毛澤東的頭像,在天安門繼續存在更多的,是處于銘記歷史的用意。
因此在創作第四幅毛主席的畫像時,畫家對主席眼神里的刻畫會更加細致了,為了表現出一代偉人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胸襟,并且希望通過這雙眼睛,在領袖和人民、過去現在甚至是未來之間,都能夠假期一座橋梁。
畫家葛曉光在創作之時,一直都有一個不變的觀點:“毛澤東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位偉人,自有他人格上的獨特之處,如果能畫出這一獨特之處,是我的榮幸。”這樣的評價,會顯得有些了冷靜許多,甚至是克制許多,不過創作出來的畫像,也會承載著更多對往昔的觀想。
在天安門城樓畫像上的毛主席,還是距離人民群眾們比較遙遠的,真正讓他從高高的城樓上走進群眾們的日常生活中的,還是一張張人民幣,其實會更讓毛主席貼近群眾,并且將他的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
最后一版人民幣上,毛澤東肖像的設計者劉文西,對100元上的主席一直都情有獨鐘,他曾說:“思想家的睿智,政治家的氣魄,逼真神似,盡在眼神之間。”
其實這一版人民幣上的形象,和天安門城樓上的第二幅畫像是一樣的,盡管時隔40多年,但因為參照的都是毛澤東的第一版標準照,所以也可以說,毛澤東的偉人形象,已經逐漸受到了言論和觀念上的消解。
毛澤東頭像隨著時代變遷和存在場所的變化,從偉人形象的塑造到意義的消解,經歷了從前現代、現代再到后現代的藝術過程。雖然進行了多次修改和調整,但是他堅定地眼神,可愛的家鄉口音,高大偉岸的身姿,最主要的是他對國家對人民做出的一件件豐功偉績,卻是永永遠遠世世代代牢記在中國人民的心中的。
不僅僅是在中國之內,縱向比較,毛主席在世界范圍內的知名度遠超孔子;橫向比較,毛主席比與他同時代的世界偉人的影響力,也是更深更廣的。
高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