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品百味人生!從別人的故事中,得到人生的啟發》,各位觀眾老爺,家人們~我是司馬face。~如果喜歡我的分享內容,請點擊右上方“關注”,每天早上10:00分享好文和故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今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爆出許多大瓜,我也特意出一
《品百味人生!從別人的故事中,得到人生的啟發》,各位觀眾老爺,家人們~我是司馬face。~如果喜歡我的分享內容,請點擊右上方“關注”,每天早上10:00分享好文和故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今年 315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爆出許多大瓜,我也特意出一期講一講針對中老年人的保健品騙局。希望可以幫到各位條友。
陳杰:和父親一同參加假藥會銷
我叫陳杰,我的經歷似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答 V 的疑惑。
我母親前些年因為突發腦梗,導致半身不遂,生病之后,母親告訴我,她曾經投資了高達 100 萬元人民幣的理財產品,但是她沒有收回任何資金,所以一直郁郁寡歡,母親認為這可能就是導致她突發腦梗的重要原因。
調查后我發現,這些投資產品都是針對老年人的騙局,所以母親的投資無望收回。
除了母親,這些年我的父親也頻頻陷入圈套。在我調查這些騙子公司的時候,那些人的伎倆經常氣得我咬牙切齒。
于是在 5 年前,我一氣之下,創立了一家專防老年人受騙的機構,「保護傘烏托邦」,義務幫中老年人做咨詢和代理投訴。
創立機構后的這些年,我發現騙子公司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讓老人通過各種方式,到一個固定的地點,以群體的方式接受推銷洗腦,比如黑會銷、旅游等等。
我參加過很多大大小小的老年人營銷集會,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和父親一起參加的一場藥品會銷。
母親腦梗以后,父親身邊很多朋友開始針對母親的癥狀給她推薦各種保健品。有一天父親告訴我,他的一位朋友給他介紹了一個叫做「康風散」的藥品,可以治療腦梗,正好他們最近會在成都開推薦會,父親想去看看。于是我說服了父親,和他一同前往。
那天,母親也和我們一起到了指定地點——一家高檔素食館。我們剛到門口,會議介紹人就熱情地迎接我們上了二樓。
那是個環繞型會場,大概有 100 平方米,我們到的時候里面已經坐滿,大概有五六十人,以老人和中年人為主。當時正是疫情期間,現場卻沒有執行任何防疫措施,比如掃碼、測溫和登記,父母身體弱,我告訴他們一定要戴好口罩。
■ 陳杰的母親
這時,有一位穿著得體,氣質親切的中年人走上講臺,她是這場會議的講師。她宣講著產品的基本知識,比如產品的成分,可以治好風濕、類風濕、頸椎病、關節炎、腦梗等等。她的語言很能調動現場觀眾的情緒。
女講師:「我們這個康風散,很多會場都看不到。健康真的是每個人都需要的,相信大家今天來到我們的會場,一定會收到一份健康,好不好?」
一上來,包裝成講師的主持人,就用她專業的形象和得體的言談,初步獲取了老人們的信任,他們會不斷地提出「是不是?」、「好不好?」這種似乎必須給出肯定回答的問題,讓大家的思維快速「上道」。但這只是個開始,這場會銷的最終目的是將這種信任逐步滲透到老人們之中,從而促進成交率。
我覺得最主要的就是后面的客戶現身說法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患有高血壓、關節炎、頸椎腦梗后遺癥等癥狀的康風散使用者,陸續上臺,分享了藥品的奇效。
女講師:「還有沒有用康風散效果好的?主動來分享一下。」
使用者 A :「在沒有使用康風散的時候,我的手是是抬不起來的,后來老師推薦我使用了康風散,用了之后我覺得我的腰也不漲了腳也不麻了,真的很不錯!」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學生 60 歲左右的老人,他上臺以后就脫下襪子,不知是患了什么疾病,他的一只腳嚴重發黑,但是另一只使用過康風散的腳就要細膩白凈很多。
經銷商:「當時看到他這雙腳的照片,大家都沒有治愈的把握,我說趕快用藥,否則要鋸腳!現在剛好兩個月。」
這種介紹很有震撼力,我父親當時已經非常想嘗試一下這個神藥了。
除了這些來現身說法的「托兒」,現場還有另一種負責烘托氣氛的「托兒」。會場中的每一次掌聲和叫好都是精心安排的,目的是讓在場的每個人都沉浸在一種不容置疑的氣勢中。
女講師:「一個人健康,不算健康,一家人健康,不算健康,我們身邊所有人健康,才算健康!你們說好還是不好!」
消費者們:「好!」
隨后,現場掌聲雷動,每個人都在鼓掌,似乎大家都產生了共情,我看到父親非常開心,他不自覺露出會心的微笑,還在不斷地點頭。
除此之外,會議室為每個消費者定制了有針對性的身體檢查。這是讓產品和每一個消費者產生關系的重要步驟。
介紹人帶著我和父母到了一個身穿白大褂的女醫生身旁,女醫生簡單地幫母親檢查了身體情況后告訴我們,母親可以使用康風散,有 90 %的改善幾率。在我看來她只是簡單地看了一下,和醫院相比根本算不上檢查。
女醫生:「你們現在可以用康風散調理,十五天如果有效果,就繼續調理,如果沒有效果,那就是老人家和產品本就無緣。」
消費者:「它屬于保健品還是藥品?」
女醫生:「藥品。」
我問她是否有行醫執照,她說她是中醫館的醫生,并沒有執照。
其實現場對醫生身份產生質疑的,也只有像我這樣相對年輕,又有一定經驗的人。在場的大多數老年人,還來不及思考,就已經被引領到下一個環節里中。這場會銷的每個環節幾乎都是無縫銜接,不給人留出任何琢磨的空間。
我們又被帶領著會見了一位神似周潤發的公司老總,他再一次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好友使用神藥的康復經歷。
這場會銷到這里, 已經有十幾個人輪番從不同的角度,給消費者們進行了 4 輪洗腦,經過這番狂轟亂炸,我自己都想試一試這款神藥的奇效了,更不用說缺乏經驗的大爺、大媽們了。
但這還沒完,這個時候會銷又迎來的新的高潮,——當日購買,限時促銷,如果消費達到 5000 元,就可以贈送價值 1000 元的產品。大家的消費欲望被徹底點燃,紛紛起立鼓掌。優惠活動對已經準備購買的客戶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而那些比較猶豫的客戶,也在這個時候動了心。
對接我們的客戶經理向我們介紹了藥品的購買流程,這時我才了解到,現場并不能直接購買,只能預訂,一周后將由工作人直接送到客戶家里。
當時我對神藥半信半疑,但是父親一定要當場預定,他認為母親有救了。我如果當場制止,一定會和父親產生沖突,所以我妥協了,告訴父親藥到手了就第一時間通知我。
大概過了 10 天左右,藥送到了,我馬上趕回父親家。我看到箱子里有七八個瓶子,但只有兩瓶康風散,其他的都是一些保健品,大概就是他們承諾的贈品。父親告訴我,這些藥一共 6000 元左右,他用現金結的賬,沒有拿到發票。
會銷現場那個身穿白大褂的醫生曾經告訴我們,康風散不屬于保健品,而是藥品,于是我去藥監局的官網查詢了它的「國藥準字」,沒有查到相關信息,同時,我又給市場監督管理局下屬的負責食品藥品的執法大隊打了電話,確認了這個藥品也沒有進口藥品注冊證,是不合法的,服用可能會有危險,于是我馬上就告訴父親,不要讓母親用。
在對藥品包裝進行了初步檢測后, 我決定開始維權。但這次會銷的銷售痕跡完全無跡可尋,集會現場沒有掃碼登記,沒有轉賬記錄,也沒有發票收據,而且目前會銷已經轉移到了別的地方,很難再找到。所以當時我就意識到,這次的損失很難挽回。但我還是試著撥打了電話 12345 市長熱線。工作人員將情況進行了記錄,讓我等待回復。
沒過幾天,當地派出所便聯系了我,我就趕去做筆錄。在做筆錄的空隙,我問派出所的警官,再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么做?他建議我,如果能在會銷現場及時報警會好一些。但實際上,現場并沒有「藥品」,所以派出所也沒有辦法取得足夠的證據。
那天派出所回復我,他們會盡快聯系市場監督管理局的執法大隊進行藥品檢測。
過了三天,派出所通知我和他們一起去進行藥品檢測。我們和警官一起坐上了去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藥品執法大隊的車。在車上,警官接了一個電話,執法大隊的工作人員告訴他,我們的藥品數量不夠,無法進行檢測,所以當天,檢測沒有完成。
到這里,事情陷入了一個死循環——派出所需要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食品藥品的執法大隊進行藥品檢測后,才能行動。而執法大隊去過假藥會銷現場,那里如今空無一人,他們也沒有拿到藥品和任何證據,所以只能等派出所進行調查后他們才能介入。
通過種種跡象,我和派出所的警官都認定,這是個相對比較狡猾的團伙,他們把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一一規避掉了。
因為這件事一直沒得到解決,我還打過很多次 12345 。有一次,一位市場監管所的工作人員叫我不要多管閑事,我當時心里特別難受,感覺渾身冰涼。我覺得這件事對我打擊很大,后面的兩個月,我都沒有再繼續跟進這件事,但我整理好情緒以后決定繼續跟進,我怕有更多人被這個藥品欺騙。
現在我重新投訴了,目前還在等待回復。
眼看維權無果,我便想到向媒體揭露會銷的事,希望可以通過廣泛的傳播,震懾到會銷的組織者,也借此警示更多消費者。
我聯系了五六家媒體,有位記者看到留言馬上聯系了我。我把用手機記錄下來的資料給他,他用最快的速度剪輯成片,一兩天后,電視臺便播出了假藥會銷的新聞。
其實自從機構成立以來,我幫助過上千個受中老年騙局困擾的家庭。其中,像這次會銷一樣,維權周期長,又不一定有成果的案例不在少數。所以這個時候,子女往往是這些老人的第一道防線。
但是實際上,讓我覺得最難的,正是讓老人們意識到自己正處于騙局之中,并相信子女可以幫助自己。
因為在很多針對中老年人的騙局中,推銷員都會用各種方法試圖離間老人和子女的關系,導致家庭關系破裂。所以我花了很多功夫,給子女們做簡單的培訓,不僅告訴他們如何維權,還讓他們了解一些騙子公司離間家庭關系的慣用手法,我相信了解這些以后,子女就會理解父母的行為,懂得如何與父母溝通,
這些騙子公司成功的秘訣是,他們對中老人的需求掌握得非常到位。中老人在退休后,很多需求都沒有被子女發覺,而且子女因為自己有家要顧,也有工作要忙,往往沒有能力滿足中老年人的需求。
例如,大部分老人都有社交需求。我母親曾經跟一位旅游公司的小張交談甚歡,每次去他們公司,小張都會給母親洗腳,認認真真地幫母親把每個腳趾揉得舒舒服服。就這樣,小張深度介入到了我的生活中,在我結婚的時候,小張還參加了我的婚禮,并且很會來事地給了我六百元紅包。母親曾經說過,小張比我這個親兒子強十倍。
這些公司并不只是陪伴老人那么簡單,他們還會將老人帶出枯燥乏味的老年生活。我曾幫助過的一個老人,他每周會去參加一次這些公司組織的活動,在活動中,同年齡的中老年人聚在一起,看表演,讀報,聊天。氣氛非常地和諧。
除了社交需求,有的老人還有事業需求。很多保健品公司的目的是發展下線,他們會通過各種話術,讓退休的中老人感覺他們還可以繼續從事一份合理合法的事業。
如果子女對老人的做法產生質疑,這些騙子公司一般會給老人灌輸這樣一個概念——最關心自己身體的人,只有你自己,子女不會給你們花錢,他們舍不得。
有一次我母親告訴我,她購買保健品的公司讓她一定要小心自己的兒子,她的兒子之所以跟公司做對,是為了致母親于死地。就這樣,后來的一個月,我被父親拒之門外,沒有回家。類似的案例其實發生在很多人家里。
有些中老年人很固執,子女語氣稍有不順,就會導致很大的矛盾。我建議子女們聯系相關的政府部門,通過他們對父母進行勸導。我曾請求工商所幫我出具警示函,上面注明,老人購買的產品涉嫌虛假宣傳,讓他們不要輕信。
我認為,認定維權成功的標準不僅是幫中老人追回財產,還要讓他們明白自己正處于騙局之中。按照這個標準,我初步統計過,在我這里維權成功的案例僅達到了 5 %,成功率是非常低的,這也是值得我們所有子女思考的問題。
PS:
今天是 315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不久前,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了今年的主題——「共促消費公平」中老年人作為消費者中的弱勢群體,在市場上遭遇不公平對待的新聞屢見不鮮,因為見怪不怪,你可能已經習慣性地忽略了這類新聞。但實際上,這個問題不只關乎于中老年人,它隨時可能波及到我們每個人。
一項 2011 年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老年消費者權益保護現狀調查報告顯示,一半以上老人相信保健產品對疾病有治療功能。有 31.4 %的老年人甚至不知道藥品都應當標有「國藥準字」。另外,在參加過免費體驗并購買商家推薦藥品的老人中,有 52.5 %感覺到上當受騙。而在每個受騙老年人背后,可能都藏著一個受傷害的家庭。如何保護老年消費者的權益,值得我們每個人思考。
如果你也經歷過或目睹過類似的中老年人騙局,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交流。
如果您對以上的內容有感觸的話,可以在下方留言,順手點個贊噻~你小小的點贊將永遠是我創作和分享的動力來源,謝謝您。(PS:嘮嘮嗑也行)
給條友的自我介紹:
司馬face,一名90后的撰稿人,也是一名設計師。在頭條以后希望可以通過分享一些小故事和生活中一些真實的故事來認識更多的條友、伙伴,一起分享日常,鍛煉筆力。歡迎關注和點贊,思密達~
往期精彩內容回顧:
那些年,那些保健品,那些事(一)——315專題
副業有風險,小心“賠了夫人又折兵”
拉面哥——帶你看網紅的“起”與“落
劉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