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對于故意高空拋物的,根據具體情形按照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論處,特定情形要從重處罰。一男子為泄憤,14樓扔刀家住上海的蔣某稱,由于其父母私自收走外婆出租房子的租金,而自己又與外公外婆關系較好,所以一直想幫老人家把錢
對于故意高空拋物的,根據具體情形按照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論處,特定情形要從重處罰。
一男子為泄憤,14樓扔刀
家住上海的蔣某稱,由于其父母私自收走外婆出租房子的租金,而自己又與外公外婆關系較好,所以一直想幫老人家把錢要回來。今年8月1日,蔣某帶著新買的棒球棍到父母家。開門時發現門鎖被換掉,他就找了鎖匠來開門。
門一打開,蔣某就沖進了臥室。當看到父母都在時,他覺得非常生氣,就用棒球棍把電視機砸掉了。接著,他又因換鎖的事情和父母吵了起來。爭吵后,蔣某就繼續砸東西,電視、微波爐、冰箱等家電一個不落。
被蔣某砸壞的電視機
一轉身,蔣某又把房內窗戶打破,并把隨手拿到的手機、平板電腦等物,以及三個蓋著衣物的箱子朝窗外丟。見此情景,蔣某父親就報警了,由此案發。
民警到達現場后,看到樓下人行道和草坪附近散落了大量蔣某從14樓丟下的雜物,包括水果刀、玻璃碎片、螺絲刀、水壺、木質抽屜等物。同時,停在附近的三輛轎車也因此有不同程度的損壞,物損達人民幣4000余元。
蔣某平日以打游戲為生,每月收入可觀。據他供述,案發那幾天,剛好碰上收入不好,心情也不好,這樣他才到父母家去的。但到了之后發現父母把鎖換掉,他覺得父母這樣防著自己的兒子,令其十分生氣。于是,一進家門他就開始砸。
他還說,雖然知道窗戶下面是一片大概一米寬的草坪,旁邊是小區的道路和停車位。若丟東西下去,有可能會砸到行人和車輛。但是,當時在氣頭上,他就沒想那么多,至于箱子里有什么東西他也不知道,就一股腦全丟了下去。
經審查發現,蔣某從14層樓的高度拋擲木質抽屜柜、手機、平板電腦、水果刀等易造成傷害的物品,落地范圍為小區公共人行道以及路邊的停車區域。同時,案發時正值下午5時許,為小區人流量較高時段和區域,發生嚴重人身傷亡后果的可能性極大,其行為嚴重危及公共安全,已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另外,承辦檢察官還發現,該小區內曾出現過幾次高空拋物。雖均未造成人員受傷,但為了更好防范同類事件再次發生,閔行區人民檢察院決定對犯罪嫌疑人蔣某提起公訴。同時,也將針對該小區的綜合治理問題制發檢察建議。
每每聽到高空墜物的新聞,大家總會不寒而栗,對拋物者更是深惡痛絕。
高空拋物,被稱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近年來,高空墜物致人傷亡的案例不斷見諸報端,該類頑疾的久治不愈拷問著城市管理,也拷問著立法部門,事后賠償、追責問題能否妥善處理也給法院審判執行工作帶來不小挑戰。今天,最高法發布的一個《意見》引熱議,或許能讓大家有個定心丸。
最高法:故意高空拋物,最高可按故意殺人罪論處
記者14日從最高人民法院獲悉,為有效預防和依法懲治高空拋物、墜物行為,最高法近日印發關于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根據這份意見,對于故意高空拋物的,根據具體情形按照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論處,特定情形要從重處罰。
意見規定,故意從高空拋棄物品,尚未造成嚴重后果,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的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處罰。為傷害、殺害特定人員實施上述行為的,依照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
意見明確提出,依法從重懲治高空拋物犯罪。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從重處罰,一般不得適用緩刑:多次實施的;經勸阻仍繼續實施的;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行政處罰后又實施的;在人員密集場所實施的;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在高空墜物方面,意見規定,過失導致物品從高空墜落,致人死亡、重傷,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第二百三十五條規定的,依照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重傷罪定罪處罰。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規定,從高空墜落物品,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以重大責任事故罪定罪處罰。
意見還提出,在民事審判工作中,人民法院要綜合運用民事訴訟證據規則,最大限度查找確定直接侵權人并依法判決其承擔侵權責任;對于物業服務企業未盡到法定或者約定的義務,造成建筑物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墜落致使他人損害的,也要追究其侵權責任;物業服務企業隱匿、銷毀、篡改或者拒不提供相應證據,導致案件事實難以認定的,應承擔相應不利后果。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負責人表示,人民法院將依法嚴懲高空拋物行為人,充分保護受害人,依法公正穩妥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民事案件,充分發揮司法裁判的引領、規范作用,依法明確物業服務企業責任,推動其進一步加強管理、改進工作,更好發揮應有作用。
作者 | 季張穎 應夢軒
綜合自上海法治報、新華視點、澎湃新聞
編輯 | 王菁
張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