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說起北京,我們總能聽到一個奇怪的地名——公主墳。譬如地鐵公主墳站,聽著有些高級,但又不太吉利,那么,這座公主墳中究竟埋葬的是哪位公主呢?
直到1965年北京修建地鐵時,公主墳內的公主身份才得以確立。她們并不是我們熟知的“紫薇”和“小燕子”,而是另有其人。
據記載,公主墳中埋葬了兩位同父異母的親姐妹,她們是莊敬和碩公主與莊靜固倫公主,這兩位都是嘉慶皇帝的女兒,也是他唯一長大成人的兩個女兒。根據滿清祖制的規定,已經出嫁的公主不能入皇陵,也不能葬于公婆的墓地,只能另擇一處安身之所。
巧的是,這兩位公主在出嫁后都去世了,且還是一前一后去世,中間只相隔兩個月,于是嘉慶皇帝在悲痛之余,便將她們葬在了一起。
嘉慶皇帝的一生中,只有兩個女兒長大成人,因其他女兒過早地夭折,本為第三女的莊敬和碩公主自然便成為了所謂的“長女”。
莊敬和碩公主出生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的1月30日,姓愛新覺羅,名不詳,母親是和?;寿F妃劉佳氏。劉佳氏出身低微但容貌姣好,很快便在一眾宮女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當時還是十五阿哥的永琰的妾室,據記載,劉佳氏很有可能是永琰的第一個女人。
劉佳氏一入府便受到了永琰的寵愛,于乾隆四十六年為他生下女兒莊敬和碩公主,永琰對這個女兒十分喜愛,登基后第一時間便將她封為了和碩公主,并于嘉慶六年十一月(1802)為她賜婚,丈夫是蒙古科爾沁部落第十代的扎薩克多羅郡王,名叫索特納木多布濟。
在出嫁時,為了表示對這個女兒的重視,嘉慶再次將她封為莊敬和碩公主。
可惜的是紅顏薄命,莊敬和碩公主在生下一個女兒后便落下了病根,病情一直反反復復,最終于嘉慶十六年(1811)去世,年僅31歲,同年葬入公主墳。
莊靜固倫公主,生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的10月20日,姓愛新覺羅,名不詳,母親為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與姐姐莊敬和碩公主不同的是,莊靜固倫公主的母親在王府時便是十五阿哥永琰的嫡福晉,除了莊靜固倫公主外,喜塔臘氏也生育了后來的道光皇帝,因此莊靜固倫公主與道光帝是一母同袍的親兄妹。
喜塔臘氏的出身與劉佳氏更是千差萬別,劉佳氏出身低微,喜塔臘氏卻有著高貴的出身,她的父親是被追封為三等公的和爾經額,此外,她本人也在乾隆六十年時被晉封為皇太子妃,據記載,她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后一位太子妃。
早在乾隆四十九年,喜塔臘氏生下了莊靜固倫公主,這是嘉慶皇帝的第四個女兒,但由于其他女兒早夭,于是她也順理成章成為了皇次女。
莊敬和碩公主被賜婚和晉封的第二年,嘉慶皇帝也將這位女兒封為了莊靜固倫公主,并與同年的十一月為她賜婚,丈夫為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的瑪尼巴達喇郡王。
由此可見,嘉慶皇帝在為這兩位女兒挑選夫婿時都秉持著一樣的用心。
可惜這兩位備受寵愛的女兒卻都在嘉慶十六年先后去世了,無奈之下,嘉慶帝將其埋在了一起,即如今的北京公主墳。
高悅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