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公元653年,殘陽如血,血腥氣息彌漫在整個朝堂,新皇登基,朝野動蕩,一場轟轟烈烈的皇室謀反案悄無聲息地落下了帷幕。
在這次血洗房家的滅門慘案中,唐代最具爭議性的高陽公主和她的丈夫房遺愛一并遭到誅殺,除房遺直外,房玄齡家族被清洗殆盡。
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這位一生被唐太宗無限寵愛的庶出公主眼前,不知是否會浮現出那年那月,會昌寺外的桃花?
歷史回溯到幾十年前,此時的高陽還是一位天真爛漫的小公主。
據史料記載,高陽公主并非長孫皇后所出,也非其他四妃之女,據此推斷,唐太宗的第十七女高陽,其生母出身地位應該并不高。
然而這并不能影響唐太宗對她的寵愛,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高陽與唐太宗李世民的性格相仿,興趣相投。
從小高陽便癡迷騎射,她最喜歡的活動便是馳騁在獵場,獵殺一只又一只獵物。唐太宗也從不掩飾對高陽的盛寵,不論是出席大型場合還是外出打獵,都將高陽帶在身邊。
《舊唐書》有云:“主有寵于太宗。”這里的“主”說的便是高陽公主,唐太宗對她的偏愛由此可見一斑。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公主,擁有當朝統治者的無上寵愛,高陽在皇城里活得恣意瀟灑,為所欲為,這也讓她養成了典型的“公主病”——說好聽點便是刁蠻任性又單純,“很傻很天真”,說得不好聽,那就是蠻橫跋扈,囂張又任性。
這位庶出的公主像一朵熱烈驕傲的牡丹花,無憂無慮而又驕縱恣意,從一個小姑娘漸漸長成了大姑娘,轉眼之間,高陽便到了適婚年齡。
盡管高陽得到了唐太宗無盡的寵愛,但是在古代,再寵愛的公主也不過是一個禮物:或用以討好外族,或用以安撫臣心。
她們雖貴為金枝玉葉,錦衣玉食,卻也不得不承擔起身為皇家子嗣的義務,獻出自己畢生的幸福,犧牲自己的婚姻來換取家國的安寧平和。
盡管如此,和那些以“和親”之名被嫁到苦寒之地的公主相比,高陽也已經是相當幸運的。因著唐太宗的寵愛,她不用去和親,唐太宗唯恐自己的愛女受苦,在一眾適齡青年之中挑選了家室、出身皆為上上之選的房遺愛作為高陽的夫婿。
說起房遺愛大概鮮有人知,但是他的父親房玄齡可是擁有鼎鼎大名——房謀杜斷中的“房”,說的便是這位唐太宗的得力助手,左膀右臂房玄齡。
天子愛女和重臣之子的結合,任誰不說一聲門當戶。遺憾的是,高陽公主對父親給自己精挑細選的丈夫并不滿意。
因為,盡管擁有如此厲害的父親,房遺愛本身卻并不出類拔萃,史書上對他的記載僅有寥寥七字:“誕率無學,有武力”,一介武夫,毫無情調,不懂詩詞歌賦,只知道舞刀弄槍。
正值豆蔻年華的高陽曾無數次幻想過自己的婚后生活:和丈夫一起吟詩作對、談古論今,她的另一半一定是一位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的翩翩公子,溫潤如玉,羽扇綸巾。
可是再看看一臉草莽相的房遺愛,她的美夢被徹底打破了,父親毀了她一生的幸福和對婚姻所有美好的向往。婚后的高陽愈發驕橫,動輒便對房遺愛破口大罵,甚至直接動手,房遺愛自知高陽對自己諸多不滿,加之她地位尊崇,只好忍氣吞聲。
寂寥的日子和不幸福的婚姻像一座圍城,將高陽和房遺愛都困在了里面。
晴朗的天氣總是會催生許多浪漫的偶遇,也許是天降良緣,也許是孽緣叢生,只是故事還沒有發展到最后,誰也不知道一段相遇會帶來怎樣的際遇。
為了哄高陽開心,房遺愛便時常陪妻子策馬奔騰,去郊外游玩。
這天和平常并沒有什么兩樣,高陽在前面策馬馳騁,房遺愛跟在后面滿頭大汗,及至中午,高陽感覺有些疲憊,想要休息片刻,房遺愛便提議道:“前面有座草廬,是一個和尚在寺外的居所,可以去那里休息一下。”
當他們靠近草廬時,有一位二十多歲的少年僧人出來相迎--白衣勝雪,才冠三梁--只一眼,高陽心里的小鹿便輕輕地撓搔著她的心緒,情網瞬間便將她牢牢網住,她心甘情愿沉溺其中,再也不想掙扎。
兩人天雷勾動地火的初遇,被史書寥寥幾筆帶過,卻被后人幻想出千百種旖旎的詩篇:“初,浮屠廬主之封地,會主與遺愛獵,見而悅之,具帳其廬,與之亂。”
這位少年僧人便是大唐高僧唐玄奘的徒弟,《大唐西域記》的執筆人辯機,他才華橫溢,儒雅俊朗,15歲便剃度出家,浸潤了佛法的溫潤氣度,未曾沾染凡塵俗氣,自是氣度不凡。
雖然唐三藏在女兒國亦能坐懷不亂,但他的得意徒弟辯機顯然并不能像他的師傅一樣守住佛心,他初涉紅塵便被聰明貌美而又大膽熱烈的高陽公主死死拿捏住。
郎才女貌的一對璧人在這張禁忌之愛的情網中越陷越深,不可自拔,什么清規戒律,就用一把“大火”,通通都將它燒得干凈吧!
桃花灼灼,燦爛盛大,已為人婦的高陽,修大乘佛法的辯機,在無數個日夜纏綿悱惻,高陽公主的丈夫房遺愛知道兩人的感情后,他不僅默許了這件事情的發生,甚至為他們在門外放哨。
這種荒唐而又大膽的事情,也讓高陽感念房遺愛的包庇,她親自找來貌美的小妾送給房遺愛。
這對“表面夫妻”,在外人看來,他們恩愛非常,舉案齊眉,又有誰能窺見恩愛的表象下那暗潮涌動的脆弱呢?
整整八年,當朝公主和佛門高徒的畸形戀愛,在一次毫不起眼的盜竊事件中被大白于天下,這樁有損皇家聲譽的風月丑聞,徹底斷送了辯機的性命,和高陽僅存的點滴幸福。
公元645年,辯機被選去翻譯唐玄奘從西方取回來的經文。
在當時,被選中去弘福寺譯經,對一位僧人來說是一項無上的榮譽和肯定。盡管高陽心中有萬般不舍,但是為了心上人的前途,她也只得依依不舍地與辯機暫時分離。
殊不知,這竟然是他們的永別。
臨行之時,高陽將一只“金寶神枕”交到辯機手中,作為二人的留念之物。古人有將枕頭作為定情信物的習俗,而這只枕頭與一般枕頭相比也更為金貴,枕頭上鑲金串玉,一眼看去便知其價值不菲。
正是這只金貴的枕頭,斷送了辯機年輕的性命。
公元649年的一個冬夜,注定是一個不眠之夜。長安城的捕快抓住了一名小偷,從小偷身上搜出來一件讓人瞠目結舌的贓物--一只鑲金串玉,一眼便知來自皇家的枕頭!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連夜審問之下,小偷招供,這只枕頭是從高僧辯機的禪室里盜取。
一時之間,滿座震驚,一件簡單的盜竊事件牽扯出的卻是難以啟齒的皇家密辛。不容遲疑,這件事情被層層上報到唐太宗的案臺之上。
唐太宗大發雷霆,堂堂一國公主,宰相的兒媳婦,居然和一個和尚廝混。
自己的一世英名全被自己這荒唐又的女兒毀掉了,震怒之下,將辯機抓斬首,后又改判辯機腰斬極刑,連帶伺候高陽的數十名侍女一并斬殺。
那一天,一定是高高在上的高陽公主最為狼狽和悲慘的一天。
她素面朝天,長跪于唐太宗的書房前,苦苦哀求父親可以饒恕辯機,哪怕是遠遠地流放都可以,只要留他一條性命。她的哀求沒有換來唐太宗一絲一毫的動搖,這個昔日里最寵愛她的父親,此時展現了一個帝王的殺伐果斷和狠辣果決。
佛陀靜默不語,但看世人貪心癡妄,這世間萬丈紅塵終究在鍘刀之下覆滅,會昌寺外的桃花終于謝了。
辯機死后,高陽愈發陰晴不定,將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了對權力的追逐之中,她已經將自己對愛情的所有幻想都埋葬在了那間草廬之中。
“主怨望,帝崩,哭不哀。”半年之后,唐太宗駕鶴西去,高陽未落一滴淚。
李世民死后,徹底沒有了約束的高陽公主更加放肆,與和尚智勖、惠弘以及道士李晃勾搭在一起,房遺愛面對妻子愈演愈烈的放縱,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專心投身于他的政治事業,這也為其后的慘劇埋下了伏筆。
隨后,她又不滿于房玄齡的長子房遺直繼承爵位,想搶來爵位自己做梁國公,便誣告大伯調戲她,唐高宗李治得知后大為震驚,委派開國重臣長孫無忌親自審理這樁騷擾案。
高陽萬萬沒想到,這一通誣告將自己和整個房家都葬送了。
長孫無忌出馬,不僅查出高陽誣告房遺直,還順藤摸瓜查出,房遺愛參與荊王李元景謀反案。
高陽公主不喜歡自己的哥哥李治,便唆使對自己言聽計從的房遺愛,聯絡了薛萬徹、柴令武等人,意欲謀反,廢掉高宗,擁立荊王李元景為新帝。
高陽公主夫婦案發,牽涉甚廣,除房遺直因為繼承了父親爵位而保住了性命,被廢為庶人,其余人等一概被誅殺,曾經權傾朝野的房家一夜之間慘遭滅門,令人唏噓。
而高陽公主也結束了她荒唐而多情的一生,在史書中留下了的史料,讓她成為大唐頗具爭議的公主。
歷史就是你看到的是什么,它就是什么。辯機和高陽的故事究竟如何史料已不可考,后人的解讀也有諸多偏差,只是這一段風月情,最終成了高陽策劃謀反,性情大變,冷漠無情的導火索,直接導致了房家的滅門和夫妻二人的慘死,多少令人扼腕嘆息。
如果辯機不是和尚,如果高陽不是公主,如果他們不是一個身處佛門,一個高居廟堂……
可這人世間,哪有那么多的如果,更何況,愛情本就是堪稱奇跡的事情,遇到便是遇到了,一頭栽進去的人,只會橫沖直撞,猶如那飛蛾撲火般致命。
劉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