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許多外地朋友只要一提到四川,總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四川的三大特色:“天府之國”、“熊貓之鄉”、“川妹子”。
這里的天府之國指的是,四川“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戰國策·卷三》蘇秦游說秦惠文王之語)歷史上,四川與漢中、關中并列為封建王朝三大必爭之地。
“熊貓之鄉”就不用多說了,野生大熊貓最大的棲息之地就位于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
我們重點說一下大家最感興趣的川妹子,呵呵。
四川人愛吃辣,所以川妹子的性格也像辣椒一樣——潑辣無比,這也造成四川男人“耙耳朵”全國聞名。不過川妹子水嫩的皮膚、秀麗的容顏、甜美的聲音、爽直的性情還是讓四川男人“幸福滿滿”的。
四川美女在歷史上并不怎么出名,“四大美人”里沒有一個四川人,唯一有名氣的只有卓文君而已,但這并不說明川妹子不夠優秀,而僅是“天高皇帝遠”而已,這也造成四川美女流入自家田,一代一代遺傳下來,變成了四川多美女,而其他地方因為美女都被皇帝選去,老死宮中,優良基因失傳,造成了恐龍多泛濫。禍兮福兮?誰又能說得清呢。
所以,對于這樣一個人杰地靈的地方,我們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她的“光輝”歷史!
四川古稱巴蜀,巴蜀雖然一直作為固定稱謂,從未拆開,但實際上巴蜀一開始是兩個國家——蜀國和巴國。
古蜀大概在今天成都一代。
上古時期,古代羌人遷入今四川地區,成為蜀人,被稱為“蜀山氏”。
后來,中原地區的黃帝并沒有因為“蜀道難”而放棄追逐川妹子的夢想,他娶了一個蜀山氏的女子,生了一個男孩,傳說這個男孩眼睛好像螃蟹一樣突出,還有兩個瞳孔——目縱、雙瞳。
這個男孩長大后,成為一個養蠶達人,所以大家管他叫蠶叢。他教會整個部落養蠶,圈了不少“蠶絲”,被推舉為首領。上古時期,蠶又被叫做“鐲”,鐲又通蜀,所以蜀部落的名字就形成了。蠶叢成為蜀部落的第一任國王。
后來,蠶叢被商湯打敗,舉族搬遷到了一個有河流經過的柏樹林,他們羨慕林中的白鶴生活自由自在,不像蠶那樣“蝸居”,于是就把部落名字改為了“柏灌”。
柏灌部落住的那條河流對面有另外一個部落,這個部落里面有個叫杜宇的,他帶領部眾推翻了之前貪婪的大王,自己成為了首領。又因為打魚很厲害,大家都管他叫“魚鳧王”(魚鳧是一種幫忙打魚的野鴨)。
杜宇不但教會了部落捕魚,還將部落治理得井井有條,后期更是吞并了“柏灌”部落,幫助周武王伐紂,立下了很大的功勞,武王一高興,就冊封杜宇為“蜀王”。
杜宇就成為了古蜀國第一個君主,是為蜀望帝,都城就叫魚鳧,在今天成都溫江區,古蜀此后遷都幾次,但幾乎都是原地轉圈,從這條街逛到那條街,從未離開過成都地界。
后來杜宇因為功勞太大,也自我感覺太辛苦,所以干到一半就退休了,他效仿堯舜,把王位禪讓給了蜀地治水的鱉靈。然后“委國而去”,過他逍遙自在的日子去了。
燕窩吃多了會吐,逍遙久了也會想受約束的日子,時間一長,杜宇就感覺不好了,畢竟以前“刷文有人秒贊,現在刷一天屏無人看”,落差太大了,所以就決定回去看看能不能再把王位要回來。
所謂“覆水難收”,讓出去的王位還能再要回來?鱉靈一見到杜宇就帶領人馬打他,杜宇只好跑到西山,郁郁而終。此后就有了"望帝欲復位不得,死化為鵑"的說法,李商隱還有名句"望帝春心托杜鵑"。
從杜宇開始就是古蜀國的開明王朝,幾個君主下來沒啥大事,就是和秦國來來回回爭奪南鄭。
南鄭之爭一共打了一個人的退休年齡,還是延遲的那種——65年,最后古蜀雖然贏了,但也打疲了。
所以當時的蜀王杜尚就想了一個辦法,在南鄭之北、蜀和秦之間,建立一個苴國,封自己的弟弟杜葭萌為國君。
很明顯,苴國的作用就是一個緩沖帶,避免搞出人命。杜葭萌也知道哥哥的意思,自己就是一個隔在中間的“肉墊”,但好歹有個番號,也就從了。
但是日子久了,蜀國忘記初心了,不但不管飯,還向苴國收很重的稅,苴國于是覺得蜀國太沒有節操了,于是兄弟倆開始鬧別扭。
巴國是在今天的重慶一帶。
相傳巴人的祖先叫后照,是伏羲的曾孫。后來巴人由五個部落組成一個大部落,其中有一個小部落首領以其出眾的武技和船技獲得了《部落首領選拔大賽》的第一名,成功當選部落領袖,他就是廩君。
廩君帶領著巴人部落不斷發展壯大,后來和蜀人一樣,也參加了武王伐紂,并擔任前鋒。巴人很擅長唱歌跳舞,打仗也要來一段,不知道商朝軍隊是慫了還是粉了,反正觀摩完巴人的舞蹈以后就倒戈了。
“武王伐紂前歌后舞”這個典故就是出自這里。“武王伐紂,至于商郊,停止宿,夜,士卒皆歡樂歌舞以待旦.......惟丙午,王還師,師乃鼓躁,師乃慆,前歌后舞”——《尚書大傳》。
大敗商紂后,武王非常高興,于是正式冊封了巴國。不過同時還給巴國安排了一個強大的鄰居——楚國。
春秋時期,周天子這個大家長開始吼不住一眾小弟,楚國開始蠶食周邊兄弟們的地盤,巴國就這樣生扛了幾年,實在扛不住了就開始向西遷移,終于在四川的土地上,巴蜀相遇了。
這下可好,巴人夾在了蜀國和楚國中間,蜀國由于座位問題和巴國摩擦在所難免,楚國則是由于巴國現在的座位底下有寶貝,繼續蹂躪巴國。
巴國的這個寶貝就是“鹽”,別小看鹽這個不起眼的東西,在古時候,那可是絕對的稀缺品,而剛好巴國坐擁有名的三道鹽泉,成色很好(鹽巴這個詞就是這么來的),所謂“懷璧其罪”,楚國于是又和巴國大干了三個回合,最后楚國三次都贏了,喜提三道鹽泉。
巴國見干不過楚國,于是掉過頭來全力對抗蜀國,而它采取的辦法就是和前文提到的和蜀國鬧別扭的苴國聯合。
而苴國被巴國一通馬屁,受傷的心理得到撫慰,于是一來二去,苴國就“結巴”了。
苴巴兩國一好上就開始迫不及待地給蜀國搗亂,于是雙方開始戰事頻仍,火藥味十足。
然而大戰將起,苴國卻突然感性脆弱起來,畢竟曾是兄弟同根,有很多最初的美好……,所以巴國就被擺了一道。
苴國畢竟與巴國簽署了同盟協議,為了不讓其他人說閑話,苴國象征性地派了一隊禮儀為巴國代表團引路,進入蜀國地盤。
結果可想而知,巴國大敗而回。
就在苴巴二人還在互相埋怨的時候,戰國最強外賣小哥,專門派盒飯的秦國登場了。
原先蘇秦游說秦王不成,現在換成了司馬錯,“巴蜀乃天府之國,王霸之基,必取之。”本來秦國就有點精力過剩,一聽司馬錯之言,立馬表示贊同。
但秦王馬上意識到一個主要問題,那就是“蜀道難,難于上青天”,這時司馬錯又出主意,如此這般就是。
秦國制作了五頭金牛,尾巴上鑲了珍珠,還說此牛能拉出黃金粑粑來,要送給蜀王,但限于道路崎嶇,不能成行。
蜀王一聽,表示分分鐘不能忍,既為“要想富先修路”發展經濟,也為方便迎接秦國的禮物,于是馬上修筑好兩國之間的道路。
結果道路一通,秦國就玩變臉,二話不說就打過來了,這時蜀王才意識到自己修的是秦國的套路。
強大的秦國幾下功夫就把蜀國給沒了,然后順帶給巴國和苴國送了兩個飯盒。
巴苴蜀在同一年被滅,就此在歷史上畫上了句號。
秦在巴蜀置巴郡,郡治江州縣(今重慶江北區),蜀郡,郡治成都縣(今成都市)。
自秦至隋皆在巴蜀置州郡,隸屬中央政府管轄。唐肅宗時期,因為蜀郡曾為玄宗幸蜀之地(實為逃難之地),升為成都府。
北宋時期,趙光義在巴蜀一帶設西川路和峽西路,合稱“川峽二路”,宋真宗時將“川峽二路”分成四路,合稱“川峽四路”,南宋時總稱“四川路”,四川由此得名。
元朝時,忽必烈在四川設置“四川等處行中書省”,簡稱“四川行省”,再簡稱為“四川省”,這是“四川”省名得名之始。
馬同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