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中國歷史深遠持久,源遠流長,我們都知道,悠久的華夏文明擁有擁有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這段漫長的歷史之中,我們經歷過原始社會,奴隸制社會和封建社會三個大的歷史階段,前兩個階段相當于是經驗累積和走向成熟的階段。
這數千年歷史之中,最重要的就是長達兩千多年的第三個社會階段,封建君主專制統治下的中國社會,在這一段歷史時期之內,無論是從國家狀態還是社會制度的穩定層面來看,中國都是位居世界前列的,而在這段相對穩定的社會之中。
依然充滿了改朝換代帶來的戰爭和沖突,當然戰爭的形式有很多種,或許是為了建立新型政權而進行的統一戰爭,或許是為了推翻固有的統治而進行的戰爭,當然這兩者所占的比例是比較小的,畢竟當時的中國狀況還是以和平為主的。
當然這里所說的和平,并不代表完全和平,我們都知道,古代邊疆的一些少數民族是很難管理的,所以那些游牧民族經常會對中原進行騷擾,所以在實現總體和平之后,經常會處理一些邊疆的小規模戰亂,從秦朝開始就是如此。
比如當年秦朝在建立之后,不僅派蒙恬去攻打匈奴,而且還修建了具有強大防御作用的長城,在此后的朝代發展中,出現了一種叫做“封狼居胥”的說法,封狼居胥有多難?歷史上多少武將的追求?只有5人達到。
其實封狼居胥是一種對將領在戰場之上表現的概括,孔夫子曾經說過,古代男子的理想差不多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前兩者是為自己,后兩者是為國家,這治國與平天下其實就是文官武將對國家的最高貢獻。
所謂治國,即使十年寒窗無人問之后進入朝廷謀得一官半職,作為一名公正廉明的清官為國家的平穩運行獻計獻策,而平天下則是戎馬一生,一刀一槍效命疆場,正所謂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戰場之上為國立功是武將的最高追求。
而對于一個醉心于戰場的人來說,封狼居胥可能是最高的榮耀,而開創和達到這一目標的第一人,應該就是大漢抗擊匈奴的第一大將霍去病了,有句話叫大浪淘沙始見金。霍去病就是這種人,其實霍去病在小時候是遭受過許多苦難的。
相比于其他的出身名門,霍去病的出身可以說是非常凄慘,首先,他是個私生子,其次還是個奴隸的私生子,所以注定霍去病從很小的時候是不斷被嘲諷和羞辱的,不過他最后也算是苦盡甘來,他的小姨衛子夫被漢武帝看中成了皇后。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霍去病一家都得到了漢武帝的寵幸,一下就從社會的最底層變成了貴族,霍去病作為漢武帝的小舅子也是到了朝廷當官,甚至還被漢武帝親自教授兵法,基于這種情況,霍去病很快就知道自己早晚有一天要上戰場。
于是這一天很快就來了,當時的霍去病在漢武帝的命令之下和自己的舅舅衛青一起上了戰場和匈奴作戰,之所以這樣安排就是怕這霍去病第一次上戰場沒有經驗,難免會驚慌失措,但是很明顯漢武帝白擔心了,霍去病簡直就是天生打仗的料。
第一次上戰場,他不但沒有慌亂,甚至還有一種駕輕就熟的感覺,第一次作戰就立下了汗馬功勞,按照當時的說法,初次上戰場,只要是殺敵比損失的數量多就算是勝利,當時霍去病的戰績很明顯遠遠超過這個數目。
僅僅這一次戰斗就被漢武帝封侯,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然而,霍去病的瘋狂征戰從這里才剛剛開始,此后霍去病繼續帶著軍隊,在河西走廊和湟水谷地和匈奴展開了又一次廝殺,又是一次大獲全勝,總計輾轉數千公里殺敵無數。
真正讓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其實是漠北之戰,此次,從匈奴的被動入侵直接轉變為主動出擊,要知道,戰場上的活人永遠比死人重要,就算審訊不出來有用的情報也是后續用于交換的重要籌碼,霍去病在這一次戰斗之中大顯神威。
不但獲得了完全的勝利,甚至還俘虜了不少匈奴的貴族和士兵,此后在狼居胥山上對戰爭中喪生的士兵進行了祭祀,與其說是祭祀,不如說是耀武揚威更為確切,自此,封狼居胥這種最高的榮譽出現了。
其實在漢朝的時候還有一人也獲得了封狼居胥的稱號,他就是竇憲,乃是東漢時期的一位大將軍,其實這哥們和霍去病也是存在一定的共同點,早年都是因為出身的問題而吃盡了苦頭,隨后靠著家里人平步青云,霍去病靠小姨,而竇憲靠的是妹妹。
其實竇憲的征戰沙場之路也存在一定的強迫性,原本在朝廷之中的官還是當得比較穩定的,但是后來由于他比較直爽的性格觸怒了太后,自己知道要是還留在朝廷之中早晚要被針對死,所以主動向朝廷提出討伐匈奴。
當時的匈奴勢力已經沒有西漢時期那么強大,由于內部的問題,匈奴部落已經分為了南北兩部分,所以當時竇憲出征匈奴也算是有了外部的支援和照應,與當時漢朝將領以及外部已經向漢朝稱臣的匈奴相互配合,共同作戰。
在占有絕對優勢的戰爭之中,竇憲帶領的軍隊很快獲得勝利,并且打到北單于的首領出逃,這次針對北匈奴的戰爭最終以漢朝的大獲全勝而告終,此后班師回朝之后,竇憲也是受到了漢朝皇帝的封賞,封了侯爵之后又任命為大將軍。
而作為封狼居胥第二人的竇憲,在自己立下汗馬功勞之后,不但難改自己當年的性格,反而自恃功高,越發的目中無人,最終還是落了一個被逼自殺的下場。
其實在我國鼎盛的唐朝時期,依然爆發過不少的戰爭,尤其是邊疆地區的戰亂,持續了很長的一段時間,自然也是出現了許多戰功赫赫的將領,李靖就是其中非常厲害的一位,從名字來看,就知道李靖和朝廷有著很大的關系。
他出生于唐朝的一個官宦世家,可以說是將門虎子,早在隋朝末年的時候就已經在李淵身邊開始作戰,并且面對的主要目標都是突厥等蠻夷之地的少數民族,原本李靖看到李淵有造反的苗頭,其實是準備向隋煬帝告密的,但是此時的中原已經完全亂成了一團。
而后事情暴露之后被關進了監獄,一直到李世民的時候才被放了出來,好在當時李世民不計前嫌,將其召回重新任用,隨著其南征北戰,平定東突厥,身率三千輕騎兵直奔陰山討賊,直接將其滅亡,完事之后直接攻打吐谷渾。
所到之處節節勝利,基本無人能擋,之后的李靖不但達成了封狼居胥的成就,安享晚年亡故之后也是被葬入了昭陵,那里面埋葬的都是為大唐做出凸出貢獻的重臣。
第四位在征討少數民族中堪稱封狼居胥的人叫藍玉,此人乃是大明朝的開國重臣,我們都知道朱元璋的皇帝位置是從社會最底層的乞丐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爬上來的,所以朝廷的建立離不開一系列足智多謀的人才和能征善戰的武將,藍玉就是其中的一位。
最早的時候,藍玉隨朱元璋攻打四川,其強大的作戰才能就已經體現出來了,此時的朱元璋已經對他非常重視了,第二年朱元璋出兵征討沙漠的時候,也帶著藍玉隨他一起出征。
藍玉作為當時軍隊的先鋒官,出兵雁門關,在野馬川大敗匈奴騎兵,兩年之后,藍玉又一次攻打匈奴,這一戰,像極了當年的霍去病,不但取得了戰爭的完全勝利,也是抓到了不少俘虜。
后來幫助朱元璋平定叛亂之后,藍玉被封為永昌侯,并且可以世世代代延續封地,后來官位也是越坐越高,俗話說高處不勝寒,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藍玉最終也是因為自恃功高而控制不住自己,竟然企圖謀反。
結果還沒來得及動手,就被朱元璋負責監視的錦衣衛發現了,最后被告發之后也是被處死了。
這號稱封狼居胥的最后一人,乃是大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多數人對皇帝的理解都是那種嬌生慣養之類的,但是朱棣不同,朱棣還沒有當上皇帝的時候,就開始帶兵打仗了,深入漠北之后置之死地而后生,冒著暴風雪打了對方一個出其不意。
即使是后來在當了皇帝之后,朱棣依然御駕親征,親自作戰,再一次深入漠北,親自征討韃靼,不僅如此,不僅如此,僅僅在一年之后,朱棣再次出征瓦剌,更加夸張的是,此后的朱棣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甚至連駕崩都是在上戰場途中。
所以說,封狼居胥對于很多古代將士來說都是畢生追求的目標,因為這個成就是人人平等的,即使是皇帝也要滿足所有的條件。
張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