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有一種美麗叫阿拉善,那是五色斑斕、壯美神奇的“蒼天圣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有一種堅韌叫阿拉善,那是風沙中的守望、逆境中的堅持,任何時候不忘初心、拼搏奮斗;有一種大愛叫阿拉善,那是民族大義、家國情懷,各民族在長期交往交流交融中互助互愛親如一家......在四季更迭時光流轉中,讓我們走進阿拉善,穿過歷史的煙云,觸摸時代的脈搏。
阿拉善地處內蒙古最西端,東、東北與烏海、巴彥淖爾、鄂爾多斯三市相連,南、東南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毗鄰,西、西南與甘肅省接壤,北與蒙古國交界,邊境線長735千米。阿拉善地廣人稀,全域面積約27萬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底全盟常住人口26.54萬人。
阿拉善地勢南高北低,沙漠、戈壁相間,周圍丘陵相連、群山環抱。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三大沙漠橫貫全鏡。其中,巴丹吉林沙漠是全國第二大沙漠,因沙漠中有奇峰、鳴沙、湖泊、神泉、寺廟這五絕而被譽為“中國最美沙漠”。
額濟納胡楊林是當今世界上僅存的三大原始胡楊林之一。胡楊樹挺拔高大,蒼勁古樸,素有“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之美譽,被視為植物的活化石,系國家二級保護樹種。 每當深秋季節,胡楊樹葉變得一片金黃,形成胡楊秋色,樹影婆娑,金韻斑斕,奇妙絕倫,賞心悅目。
敖倫布拉格,蒙古語,意為“泉多的地方”。著名的敖倫布拉格西部夢幻大峽谷集雅丹地貌與丹霞地貌于一體,呈現出一望無際的褐紅色。在長達5000米的峽谷中,兩側懸崖峭壁直聳入云,峽谷內怪石嶙峋、形態各異,置身其間,峰回路轉,仿佛步入夢幻世界。
阿拉善高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據考證,阿拉善巖畫跨度約有6000年,巖畫內容豐富、題材多樣,運用寫實和抽象的雕刻藝術手法,再現了不同時代游牧民族的自然生態、經濟生活、社會活動、宗教信仰等,被譽為“世界美術活化石”。
居延地區是河西走廊通往漠北的交通樞紐,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漢初設置居延都尉府,唐代設安北都護府,西夏設黑水鎮燕軍司,元朝設亦集乃路總管府,有黑城、大同城、紅城、綠城等不同時期的城址十三座,其中,久負盛名的是古絲綢之路上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城——黑城。
阿拉善素有“中國駱駝之鄉”的美譽。阿拉善雙峰駝與戈壁、沙漠相伴而生,在長期的生物進化和人工選育過程中,形成了許多適應荒漠草原生存的特性,不僅是荒漠地區特有的優良畜種,也是國家重要的畜種遺傳資源。目前,阿拉善雙峰駝存欄數量達14萬峰,占全國總量三分之一強,占全區總量三分之二強,是全國和全區雙峰駝存欄最多的地區。
阿拉善地區有著悠久的養駝歷史和傳統。通過對駱駝的馴養馴化,阿拉善地區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習俗和理念,包括駝具制作技藝、賽駝、祭駝等。
駱駝選美,凜冽的冬日里牧民和駱駝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來源:阿拉善盟委宣傳部)
近年來,阿拉善立足資源稟賦,大力發展駝產業,駝絨制品,駱駝液態奶、奶粉、奶片,有機精品駝肉,駝血多肽,駝脂化妝品、洗滌劑等產品層出不窮。
“靠沙吃沙,點沙成金”,阿拉善大力推進沙產業發展,打造全特色林沙產業。阿拉善肉蓯蓉、鎖陽、雙峰駝、白絨山羊、沙蔥、額濟納蜜瓜等產品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阿拉善加快發展現代旅游業,做大做強“蒼天般的阿拉善”全域旅游文化品牌,積極構建“大沙漠、大胡楊、大航天、大居延、大民宿”的“大旅游”格局。
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會是享譽國內外的頂級大型汽車越野主題沙漠文化盛會,2013年,阿拉善被確定為永久舉辦地。每年盛會時節,騰格里沙漠仿佛化身為激情與時尚的不夜之城,成為越野愛好者的天堂。
2022年4月16日9時56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說起東風航天城,額濟納人滿是深情。“最好牧場為航天”,60多年前,航天城建設伊始,額濟納人民為了新中國的“鑄劍”事業,不計個人損失,無條件響應國家號召,舉家遷出世代居住的故土、三易旗府,以舍小家、顧大家的責任擔當,為我國導彈試驗、衛星發射、載人航天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阿拉善盟牧民“都貴楞”治安聯防隊的隊員在派出所民警的帶領下巡視草原。(來源:阿拉善盟委宣傳部)
半個多世紀以來,阿拉善人民秉承先輩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雙擁共建的光榮歷史,譜寫著軍地聯動共建、軍民親如一家的動人篇章。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民族團結之花長開長盛。
如今的阿拉善,充滿生機與活力,這顆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上的璀璨明珠,正因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而熠熠生輝。(作者:劉佳 腦根塔拉)
高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