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栽培、利用茶葉的國家。據歷史資料考證,茶樹起源于中國,早在5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發現了茶有解毒的功效。
中國是茶的故鄉,經過漫長的歷史跋涉,現在茶已經在全世界50多個國家扎下了根,茶葉已經成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
茶的歷史
談到茶,三天三夜也未必說得清楚。茶樹起源至今已經有了6000~7000年了。我國的西南部,包括云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
中國茶的歷史悠久, 自發現野生茶樹,從藥用食用到生煮羹飲。從綠茶到現在的六大茶類,期間經歷了歷史潮流的復雜演變。
人類自早期猿人進化至今,追溯起源,也是有證可尋的。那茶葉是如何被發現到廣泛使用的呢?
關于茶的起源。存在頗多的爭議。
但茶葉最早發現于“神農嘗百草”的神話,中國現存第一本最早的(漢代)醫學專著《神農本草》中記載 “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其中的“茶”便是茶的一個稱謂。
在唐朝陸羽《茶經》中也有記載“茶為飲之,發乎神氏”。對于茶的稱謂,也有很多種。唐朝陸羽《茶經》中也有記載到“其名,一日茶,二曰概,三日鼓,四曰茗,五日芽” 。
【春秋時期】
在《晏子春秋》中寫道關于用茶作為餐食來食用的。在三國的時候才出現了簡單的加工。直接曬干或制成餅。這就是制茶工藝的萌芽。
【西漢到東晉之后】
從西漢開始,慢慢的有了飲茶的文獻記載,飲茶風俗興起萌芽。于是對于茶的工藝也得到了改進。簡單的曬干會讓茶葉保留著濃厚的青草味。
于是發明“蒸青制茶法” ,大大地降低了茶葉中的苦澀味。東晉期間,茶開始出現在文人的清談之間。
【唐宋期間】
到了唐代。貢茶興起,成立了貢茶院,有了專業的研究人員。"蒸青制茶法”也逐漸完善。茶的醇香淡雅、悠長余韻得到了世人的稱贊。更有名仕(常伯熊)稱茶為“滌煩子"。
意為:喝茶有忘憂解煩的效果。最為現代人所知的還是唐代盧全《走筆謝孟諫儀寄新茶》的七碗茶。
—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干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在宋代,茶區的范圍基本上和現代茶區范圍相符了。在制作工藝上也慢慢的改進。從團到散。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茶葉的原樣。制茶也出現了研膏茶、蠟面茶。甚至餅茶表面有了龍鳳之類的紋飾,謂之龍團鳳餅。
從唐代興起的“斗茶”。在宋代也達到了高峰。
宋徽宗趙估對其稱贊不已。并寫了《大觀茶論》盛贊它。
【近現代到至今】
經歷了這么多年朝代的研究與完善,從不發酵——微發酵——全發酵的過程。通過了不同方法、不同工藝。由炒青綠茶演變成各類色香味形不同的六大茶茶。就是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
最佳喝茶時間
茶,經歷了漫漫歲月,從以前藥用、食用、到現在的飲用;說明了喝茶是對我們人體有益的,尤其是堅持長期喝茶!但是它也很講究。什么體質喝什么茶。寒性適合紅茶、黑茶,熱性適合綠茶、黃茶等等。
那么一天里,什么時間段適合喝茶呢,如何做到以茶養生呢?
是的,喝茶要是在對的時間里喝對的茶,就更容易達到養生的效果。(下面說的是最佳時間,并不是說其他時間不能喝,只是建議不喝)
【早上8:30-9:30】
【推薦】紅茶:可促進體內的循環,同時還能祛除體內的寒氣。
【注意】1、建議早餐后喝茶、不可空腹喝茶。(因為茶葉中含有咖啡因,空腹飲用的話腸胃會吸收過多的咖啡因,導致人體出現不適癥狀)
2、一定不要喝濃茶。可以比平時淡一些
很多地方都會有“下午茶”這個說法,在廣州更是如此,早茶、下午茶、晚茶。一天安排得滿滿當當。
【推薦】綠茶和青茶:綠茶不僅可以抗氧化、還可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為人體補充滿滿的“元氣"。而烏龍茶,例如鐵觀音性干涼,入肝經,可以清肝,而且茶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
【晚上19:00-8:30】
晚上喝茶一般選擇在晚飯過后半小時到一個小時后。可以達到消化作用。很多人決定晚上喝茶會怕影響睡覺,但這個情況需要根據個人體質來說。
【推薦】黑茶:建議選擇熟普洱,熟普洱性質溫純,不會影響人體正常的睡眠。而且晚飯之后喝黑茶,既暖胃又幫助消化,長期飲用,還可以保持身材。
【注意】建議少喝濃茶,濃茶中咖啡因含量對神經有一定的刺激,會一定程度影響睡眠,所以建議晚上喝淡一點哦。
丁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