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隨著朝代更迭,時代變化,華夏民族不單單只是一個民族。至今,在中國國內有56個民族,是個聚集多元文化的國家,而各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體貌。
比如新疆的維吾爾族的面貌,就屬于保留了高加索白人特征,他們擁有著高挺的鼻梁,深邃的眼窩。還有蒙古族,大多顴骨較高,眼睛基本是細長的三角眼,鼻骨和鼻翼都比較寬。
傳聞稱,若是你的小腳趾是兩瓣趾甲,可能你的祖先不是來自黃河一帶的漢族,而是自蒙古而來的鮮卑一族。
一般人小腳趾只有一個指甲蓋,但具有兩瓣趾甲特征的人,他們的小腳趾都會有兩個指甲蓋,一個較大的主甲,旁邊是一小瓣副甲。
大多都是天生如此,很少為后天形成。在現今醫學的角度,這種兩瓣趾甲被稱為“瓣狀甲”或者“復甲”。
關于兩瓣甲的由來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在元朝末年時期,由于蒙古一族的貴族地主與封建地主對于農民的剝削,并且一直壓迫,導致矛盾日益激化。
此時正逢民不聊生,水旱蝗災四處泛濫,各地為了反抗這樣的壓迫,紛紛揭竿而起,發動了多場戰役,造成了許多人民傷亡。同時由于這場天災人禍,造成了中原地區地廣人稀,許多地方都成了孤郊野嶺。
在起義成功后,建立明朝后的朱元璋,為了國家更好地進行發展,人民能夠安居樂業,決定將當時山西大部分人口,都聚集在洪洞縣的大槐樹下,然后將這些人都紛紛移民到人口數量較少的地區。
這一舉措在歷史上被稱作“大槐樹移民”。
此次移民自1370年開始至1417年,47年的時間里共計大概移民了18次,移民了近百萬人。據傳,其中有部分從山西洪洞來的人決議,為了保證洪洞人能使后代都能記住自己的根源在哪。
于是將他們的小腳腳趾的趾甲,割成兩瓣,這樣就能標志著擁有兩瓣甲的人,是從山西洪洞而來。
但這種說法根據事實來講并不成立,因為這種割趾甲形成的兩瓣甲,屬于后天形成,并不是基因里攜帶的遺傳因素,所以到了下一代,一般是不會具有相同的兩瓣甲特征。
因此兩瓣甲不會是因為山西洪洞人割趾甲的事件,而流傳至今。
其二,據傳古時的鮮卑一族就是具有兩瓣甲特征的少數民族。在隋唐時期,鮮卑一族就曾與皇室結姻,相傳,唐高祖李淵的母后獨孤氏就是鮮卑族人,而且她的小腳趾趾甲就是兩瓣甲。
到后來獨孤氏的孫子,唐太宗李世民也發現他和其他人不一樣:他的小腳腳趾有兩瓣。
最初李世民以為他是身體異常,便傳喚御醫替他診治,但并沒有檢查出是何原因導致兩瓣甲。李世民左思右想,發布詔書,要求天下臣民都進行檢查,看看到底是何原因。
經過檢查后發現,李世民就發現區別在于,這些鮮卑族人的小腳趾的趾甲,和漢族人不一樣,漢人沒有兩瓣甲,鮮卑族則都是兩瓣甲。
李世民突然想起他的祖母獨孤氏是鮮卑族,而自己兩瓣甲的特征應該就是遺傳自獨孤氏。
鮮卑一族是古時的游牧民族,最初跟隨著匈奴一起進犯中原邊境,而匈奴分裂后,鮮卑一族趁機占領了蒙古高原地區,從此獨立發展。
西晉滅亡后,鮮卑開始進入中原地區并且在此建立起他們民族的王朝——北魏。
由于鮮卑一族自古主要以游牧為主,到了中原地區后不適應此處的生活模式,當時的皇帝拓跋弘要求鮮卑族與漢族相融合,學習漢族的思想文化,生活方式以及文明禮儀等,自此鮮卑一族逐漸開始被漢化。
每個經緯度不一,氣候條件,飲食習慣不一致的地方,都會對當地人的體貌特征有影響。
鮮卑一族由于長期騎馬狩獵,腳趾趾甲受到不停地擠壓,逐漸分裂成兩瓣,此后時代遺傳這個特征。于是就有了流傳至今的兩瓣甲。
無論你是否具有兩瓣甲的特征,是古時鮮卑一族的后代還是漢族的后裔,雖然祖輩來自不同的地方,擁有不同的文化習俗,說著不同的語言。
但現在大家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中的一員,所以無論是哪個民族都應該一起發展,共同創造團結友愛,和諧共處的美好新中國。
張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