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眾所周知,蒲松齡是我國清代杰出的文學家,他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不僅當時風行天下,而且后來造成了志怪傳奇類小說的再度繁榮。許多篇章不斷被改編為戲曲、電影、電視劇,其影響極其深遠,并且為中國、為世界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非常遺憾的是,蒲松齡一生追求功名,卻一直沒能如愿,造成他一輩子都沒有做過官,但是,這不影響他教導別人做個好官,要知詳情,請聆聽下面的故事。
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蒲松齡出生在山東淄川縣的一戶沒落的商人家庭,父親蒲盤曾經也是讀書之人,但因在科舉上未取得任何功名,之后為養家糊口走上了經商這條道路。
在父親的教導之下,年僅五六歲的蒲松齡開始跟隨父親研讀儒家經典書籍,父親也寄希望于兒子身上,希望其完成自己所未能完成的科舉及第的夢想。
年少的蒲松齡聰明好學,遍讀儒家經典;且思維敏捷,文筆也是非常了得,頗受當地文人稱贊。他不到二十歲,就拿了縣、府、道三個第一,可稱得上是“頂尖級秀才”。但自此之后,無論怎么考,他就是中不了舉。
公元1711年(康熙五十年),已經72歲高齡的蒲松齡繼續參加了一次科舉考試,因為年紀大,又考了多次都沒能中舉的緣故,朝廷念及其艱辛,就給了其一個“歲貢生”頭銜,地位比秀才高一點。至此,蒲松齡結束長達五十年的科舉之路。
始終沒有取得功名、沒能混得一官半職的蒲松齡,為了維持家庭生活只能通過教書來獲取微薄的收入,直至公元1679年(康熙十八年),他來到同縣西浦村的畢際有家做館,總算有了穩定的場所,他這一干就是30年。一直到近70歲之時,才以年老為由,辭去了在畢家的西賓生涯。
雖然科舉及第、飛黃騰達、光宗耀祖的人生理想不能很好地實現,但蒲松齡并沒有失去生活的信心,他在年僅23歲時找到了人生的又一大追求,立志要寫一部紀錄天地間所有奇聞異事的書籍。
于是,蒲松齡通過各種途徑方式,收集各種奇聞異事,并且應用寫作的形式把它們全部記錄下來。這才有了他以《聊齋志異》為代表的文學作品。
蒲松齡雖然一輩子都沒有做過官,但是,他卻會教導別人如何做個好官?詳情請來聽下面的故事。
蒲松齡中了貢生回來心里很高興,雖沒有中舉,也算是個“候補舉人”了。親戚都來賀喜的時候,他接到了新上任的當地縣官的請帖,請他明天去赴新官上任的喜宴。
幾十年來,蒲松齡從不赴新官上任的宴請,由于心情好,今日一見喜帖倒是歡喜起來,也就答應明日準時赴宴。這新上任的縣官是兩榜進士出身,也是苦熬了幾十年才考中進士當上這個官的。五十歲出頭的年紀,比蒲松齡小了20歲。
蒲松齡到了宴會廳一看:在座的全是當地的財主和秀才,也有稀稀朗朗的幾個舉人,足有30來號人。在大家斟滿主人提供的名貴酒“狀元紅”后,縣官起身拱手道:“列位,下官來此,請多行方便。今日特備水酒一杯,不成敬意,請共干一懷!”
賓客們也都起身,端起“狀元紅”一飲而盡,并且拱手說:“蒙大人恩典,好酒!好酒!”,主人看大家盡興,心里也挺高興。可轉眼再看蒲松齡卻只咂了一小口兒,就把酒杯放下了,也不拱手致謝,只是低頭沉吟。
縣官看此情景,猜到其中定有隱情,便自己另斟一杯,端著走到蒲松齡的面前說:“蒲兄,這酒如何?”“苦澀!”“這狀元紅是天下名酒,人人都說好,怎么苦澀呢?”“這酒是富人家送的吧?”“不錯,下官上任,本地富戶祝賀,送酒兩壇,特請大家來一起享用。”
蒲松齡鄭重地說:“大人應知無功不受祿,無功受祿則為賄賂。吃人家的嘴短,將來若行賄者謀私犯法,大人將怎樣處置?如順其自然則歪理不法。這樣百姓冤不能伸、理不能直,如何治天下?大人豈不成了贓官了?做官不為民做主,滿腹才學總是零。所以,我說這酒味兒是苦澀的!”
縣官頓時醒悟了,他隨即從衣袋里摸出一錠銀子,給一個衙役說:“這是我的一點俸祿,到街上打點白酒,請客人們再盡歡吧!”不大功夫,進來了三壇白酒。等揭蓋一飲,就不是狀元紅的味道了。眾人們為了不抹面子,只得小口飲些,也不拱手相謝了。
此時的蒲松齡到來了勁。他大叫:“拿大碗來!”,只見他一連喝了三大碗,喝完把胡子一摸哈哈大笑:“真好酒,天下第一美酒!”接著又向秀才們拱拱手:“列位知道這酒的名字嗎?”半天沒人出聲。“這叫清明酒,是咱的縣太爺用自己的俸祿買來招待列位的,它可不是大家剛才喝的那種賄賂酒:狀元紅。”他的話音剛落,富戶們紛紛離場,秀才、舉人們倒是痛痛快快的又喝了三壇酒。
此事過后,這名縣官閉起門來琢磨蒲松齡的話,終于徹底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最后他果然當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清官。當他升職要離開本地時,蒲松齡恰巧過世,縣官嚎啕大哭,掛冠出城門,百姓們相送時,不解地問道:“大人升官是好事,為何失聲痛哭啊?”他擦擦淚回答道:“官職大小是小事,失去恩師指導是大事啊?”“誰是您的恩師?”“本縣蒲圣人,松齡先生!”
總之,我國清代杰出的文學家蒲松齡,雖然一輩子沒有做官,但是他沒有消沉,不僅將民間故事寫成小說,創作出深受民眾歡迎的小說等作品,而且能認清做官要為民做主的道理,教導他人做個好官。他的藝術才華令人尊敬,他的良好品德更加值得我們欣賞。
何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