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lǐng)未來
重慶,別號“山城”,又有“霧都”、“火爐”之稱。自周慎靚王時期(公元前316年),建城至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原名,巴郡城,也曾以“楚州”、“渝州”、“恭州”等為名。
公元1189年,宋孝宗封趙惇(dūn)于恭州,為恭王;同年,禪位于趙惇,是為宋光宗。趙惇在恭州,先封王、后繼帝,是為“雙重喜慶”,故將“恭州”改為“重慶”。此后,重慶一名,沿用至今,已長達830多年。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重慶不僅擁有火鍋、烤魚、小面等誘人的美食,還擁有李子壩輕軌站、皇冠大扶梯、鐘書閣、黃桷灣立交等眾多網(wǎng)紅打卡地,但下面這十個場所,才是最能體現(xiàn)重慶文化與底蘊的地方;才是到重慶游玩必去的景點。
長江索道最早于1987年10月24日通車運營,是往返于渝中區(qū)的新華路和南岸區(qū)的上新街之間的空中交通系統(tǒng),也是重慶立體(其實就是3D魔幻)交通網(wǎng)絡(luò)的重要組成部分。
索道全長1166米,運行速度6米/秒,單程運行時間大約為4分30秒,素有“萬里長江第一空中走廊”之稱。坐在索道中,不僅能體會到高空交通的刺激,還能領(lǐng)略長江及其兩岸的城市風景,因此“坐索道”也便成了外地人到重慶必做的兩件事之一。
華巖寺位于重慶市九龍坡區(qū)華巖鄉(xiāng)大老山,因寺南側(cè)有一華巖洞而得名,由于建寺過于久遠,因而具體的始建年代早已無從考證。
寺分大小,大寺建筑系傳統(tǒng)庭園式,磚木結(jié)構(gòu),主要有大雄寶殿、圣可祖師堂和觀音堂等建筑;小寺為華巖洞,與大寺隔湖相望,為華嚴寺祖廟。
南濱路原本是重慶市南岸區(qū)的一條“普普通通”的道路,現(xiàn)已發(fā)展為全長25公里,集防洪護岸、城市道路、娛樂休閑為一體的城市觀光休閑景觀大道。
它背靠南山、面臨長江,沿線密布巴渝文化、宗教文化、開埠文化、大禹文化、碼頭文化、抗戰(zhàn)遺址文化等眾多文化遺跡,是感受重慶悠久歷史、欣賞最美渝中夜景的最佳之地,因此獲得了“重慶外灘”的美譽。
羅漢寺,位于重慶市渝中區(qū)民族路,鬧市之中,是我國重點佛教寺廟之一。原名治平寺,羅漢洞而建,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間,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
寺內(nèi)有長20多米的古佛巖,存有宋代摩巖石刻佛像400余尊,羅漢堂內(nèi)擁有524尊造型細膩、神態(tài)逼真的泥塑羅漢。
羅漢寺是重慶香火最旺的地方,經(jīng)常有善男信女到此默數(shù)羅漢,以測吉兇禍福。因此,這里也成了本地人最愛許愿的地方,也是重慶人燒香拜佛的第一首選。
人民大禮堂,是位于重慶市渝中區(qū)人民路173號的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于1951年6月破土興建,1954年4月竣工完成。
作為重慶地標性建筑,它是中國傳統(tǒng)宮殿建筑風格與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結(jié)構(gòu)巧妙結(jié)合的杰作,也是中國最宏偉的禮堂建筑之一,曾入選“重慶十大文化符號”。
在1987年英國皇家建筑學會評選的,42項載入世界建筑史冊的新中國當代建筑中,重慶人民大禮堂位列第二(猜猜第一是哪里?),并于2016年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chǎn)”名錄。
歌樂山,大巴山系華鎣山脈的一個分支,主峰所在云頂寺海拔693米 ,是重慶市沙坪壩及鄰區(qū)最高點,也是重慶的坐標原點所在地;是重慶市四大“肺葉”之一,也擁有“渝西第一峰,山城綠寶石”之美譽。
不過,對于重慶人,或者所有中國人來說,歌樂山之所以出名,可能還得歸因于抗戰(zhàn)時期的渣滓洞、白公館。
渣滓洞,原本只是重慶郊外的一個小煤窯,因渣多煤少而得名??箲?zhàn)時期,國民黨特務(wù)逼死礦主、霸占煤窯、設(shè)立監(jiān)獄。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特務(wù)在潰逃前夕,策劃了震驚中外的大屠殺,囚禁于此的二百多位革命志士無辜被殺。
文藝作品《紅巖》、《江姐》等都是以此為原型創(chuàng)作出來的 ,小時候課本中的“小蘿卜頭”一家人就是被關(guān)在這里。
白公館,原為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取名“香山別墅”。1939年,國民黨軍統(tǒng)特務(wù)頭子戴笠將其改造成了迫害革命者的監(jiān)獄,里面關(guān)押的都是軍統(tǒng)認為所謂的“案情嚴重”的政治犯?,F(xiàn)在跟渣滓洞一樣,是一處人們緬懷英烈的革命遺跡。
洪崖洞,一個無論對于重慶本地人,還是全國其他地方的外地人來說都無需贅述的地方。原名洪崖門,是古重慶城門之一,因其傳統(tǒng)的“吊腳樓”造型,“魔幻”的地貌,而被全國人民所熟知。
洪崖洞共有兩個入口,一個在1樓,出去是馬路;另一個在11樓,出去還是馬路(只能說,重慶“3D魔幻城市”稱號,實在是實至名歸)。
作為重慶重點景觀工程,每到夜晚,此地以金色為主調(diào)的燈光便會準時開啟。望吊腳群樓、觀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賞巴渝文化,燙山城火鍋、看兩江匯流,便成了到重慶旅游或者本地人到此的“規(guī)定動作”。
朝天門,重慶十七座古城門之一,位于重慶市渝中區(qū)渝中半島的嘉陵江與長江交匯處,也是重慶最早的碼頭、水上門戶。因南宋時期,常有欽差自長江經(jīng)該城門傳來圣旨,所以得名“朝天門”。
2016年,與人民大禮堂一起入選“重慶十大文化符號”之一?!安蛔R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僅可以用來形容廬山,同樣也可以用來形容重慶,朝天門當然也不例外,“遠景勝近景”,最好還是去江對岸的南濱路為好。
現(xiàn)在的朝天門,是重慶最繁華的地域,是重慶人連接世界的窗口、觸手可及的未來。
“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磁器口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間,距今已有上千年歷史。原名白崖場,因白巖寺而得名,明代建文帝朱允炆狼藉天涯時,曾在此地的白巖山上寶輪寺隱匿長達四五年,因此后人將寶輪寺改名為龍隱寺,將白巖場改名龍隱鎮(zhèn)。
青磚黑瓦、簡潔大氣,青石板鋪就的古巷子曲徑通幽;古樸陳舊的房屋,緩緩奔流的江水,仿佛都在向人們訴說著老重慶最樸實、最寧靜的篇章,這里是重慶最具歷史記憶的地方,也是最具時代氣息的人文景觀之一。
在重慶鱗次櫛比、密不透風的高樓大廈中,聳立著一座相對“矮小”,卻有異?!案叽蟆钡谋?,這便是“解放碑”。解放碑之于重慶,就如“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之于成都,它凝結(jié)著重慶的紅色精神,記錄著那段悲壯的歷史,是重慶人們對歷史的交代。
與此同時,地處繁華的解放碑,還是重慶的CBD,就如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這里還是重慶的時尚高地,是讓人目不暇接的重慶美女最愛逛的地方。
馬龍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wù)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