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過去家庭中安裝暖氣,只有兩種選擇:暖氣片或者地暖。如今有了第三種,踢腳暖。顧名思義,就是安裝在踢腳線里的暖氣。簡單說,就是把地暖的管道安裝到踢腳線的位置。后期用踢腳線遮擋起來,就變成了“踢腳暖”。它號稱能夠取代地暖,事實又是怎樣的呢?說實話
過去家庭中安裝暖氣,只有兩種選擇:暖氣片或者地暖。如今有了第三種,踢腳暖。顧名思義,就是安裝在踢腳線里的暖氣。
簡單說,就是把地暖的管道安裝到踢腳線的位置。后期用踢腳線遮擋起來,就變成了“踢腳暖”。它號稱能夠取代地暖,事實又是怎樣的呢?
說實話,我之前也僅僅是聽說過而已。直到今年回老家,才第一次用上踢腳暖。體驗了半個多月,感受有三點。
感受一:水溫、水壓要求復雜
地暖的全稱是“地板低溫輻射采暖”,從名字里可以看出,地暖對水溫的要求是比較低的。但是因為地暖管道又平又彎,水在里面流動起來不容易,因此對水壓的要求比較高。
暖氣片則恰恰相反:因為管道數量少,想要室內溫度達標,必須提供足夠的水溫。所以暖氣片對水溫的要求高,對水壓的要求低。
踢腳暖,對水溫、水壓的需求則介于暖氣片和地暖之間。
自己燒壁掛爐當然就無所謂了,壁掛爐往往能夠同時提供高水壓和高水溫。
如果是集體供暖,就要注意了:供熱公司出于成本考慮,往往只提供高水溫或者高水壓。具體是水溫高還是水壓高,則要看交房時的備案——所以集體供暖住宅,地暖、暖氣片互相改,供熱效果都會下降。
但只要是集體供暖,都不會提供踢腳暖所需的水溫和水壓。換句話說,集體供暖只要改成踢腳暖,供熱效果一定會打折扣。
感受二:舒適度與地暖差距大
地暖和暖氣片相比,舒適度很高。一方面,是因為地暖房間里,高度越低,溫度就越高。正好符合人體對溫度的需求:頭怕熱,腳怕冷。
另一方面,地暖房間的地面是溫暖的。有溫度的地面,會讓人感覺沒那么“硬”。直接赤腳踩在地上,甚至坐在地上(尤其是小孩子),也不會感覺到不適。
踢腳暖具有第一種優勢:低處溫度高,高處溫度低。但是沒有第二種優勢,平時踩在地板上還是會感覺到冰涼。
從這一點來看,踢腳暖的舒適性與地暖之間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的。
感受三:節能是最大優勢
在這半個月的體驗中,讓我最驚喜的是節能。我家是自己燒壁掛爐,發現耗氣量比地暖低很多,甚至比暖氣片還要低。
地暖耗氣量大,是因為管道太多,散熱面積太大。水循環一圈后,會散發大量的熱。導致每一次循環加熱,都需要更多的天然氣。
踢腳暖的管道雖然繞了房間一圈,但長度遠沒有地暖那么長。而且藏在踢腳線背后散熱,能夠散發的熱量也不會很多。
當然了,“節能”必然意味著“溫度低”。溫度都藏在水里散不出去,房間里的溫度也會有所下降。好在踢腳暖的管道位置比較合理,無論是坐在沙發上還是躺在床上,總能緊挨著踢腳線。所以就算房間里的溫度不太高,也不至于感覺到冷。
反觀暖氣片,往往藏在角落里。散發同樣的熱量,因為我們距離熱源較遠,所以更不容易感受到溫度,會讓人感覺很冷,使大量的熱量都被浪費了。
高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