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北京、天津、江西老家和為官地徐州的房地產近千萬元。文/劉江華1917年6月中旬的一天,一個身著紗袍褂、黑紅臉、濃眉毛、胖乎乎的花甲男子,來到毓慶宮,叩拜正在等候老師上課的溥儀。半個月后的7月1日早晨,這位仍然留著花白色辮子的男子,又來到紫
在北京、天津、江西老家和為官地徐州的房地產近千萬元。
文/劉江華
1917年6月中旬的一天,一個身著紗袍褂、黑紅臉、濃眉毛、胖乎乎的花甲男子,來到毓慶宮,叩拜正在等候老師上課的溥儀。半個月后的7月1日早晨,這位仍然留著花白色辮子的男子,又來到紫禁城,在養心殿對溥儀說了一通“共和不合咱的國情,只有皇上復位,萬民才能得救”的話語,接著對外宣布溥儀復位,帝制復辟。
這位男子,便是近代史上因“丁巳復辟”而留下罵名的“辮帥”張勛。因緣際會,從1911年到1917年的短短七年,張勛由一名不起眼的綠營提督、敗軍之將站到了歷史舞臺中央,與此同時展現出令人咋舌的“撈錢術”。
際遇:從提督到督軍再到通緝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1月8日,南京第九鎮新軍在統制徐紹楨的率領下,由中華門外向南京城進攻,但因彈藥缺乏而失敗。起義軍被迫退到鎮江,第一次攻打南京失利。
此次攻打南京之前,上海革命黨方面曾派人來策動兩江總督張人駿、江南提督張勛起義,并有意推舉張人駿為都督。張人駿召集官員開會商議期間,張勛突然跑進來對張人駿說:“別的人可以背叛朝廷,你老帥也可以背叛朝廷嗎?”張勛又對與會的江寧布政使樊增祥等說:“各位今天和我是同僚,明天如有豎白旗降者,我即以敵人對待。”眾人看張勛這一態度,便知與革命黨和談已不可能,只好紛紛散去。
12月2日,革命軍發動第二次攻擊并占領南京,張勛被迫率部退扎徐州。由于兩江總督張人駿請辭,張勛被清廷任命為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張勛所部被臨時大總統袁世凱下令改稱武衛軍,移駐山東兗州。
為表示自己不忘前朝恩典,張勛雖然接受了袁世凱的任命,他及其部隊卻堅決不肯剪掉那條象征清朝統治的大辮子。而且,軍中繼續穿號坎服、行跪拜禮。為此,張勛被世人稱為“辮帥”,他的軍隊則被稱為“辮軍”。
1913年,由于宋教仁被刺而引發“二次革命”,孫中山、黃興領導的國民黨與袁世凱兵戎相見。7月15日,黃興在南京宣布江蘇獨立,并在南京原都督府成立討袁軍總司令部。袁世凱調張勛所部和自己的心腹馮國璋部,分兩路合攻南京。攻城之前,張勛和馮國璋約定“先入城者為督”。張勛組織敢死隊,率先攻入南京,并縱兵血洗石頭城,得以出任江蘇都督。
事機不巧,張勛的部隊攻打南京城時誤傷了幾個日本浪人,引發日本抗議?!昂j戃娋聞訂T令,并開御前會議,將因此割據南京,且使東蒙、南滿諸問題乘茲解決?!睘槠较⑷辗讲粷M,袁世凱將張勛調任長江巡閱使,改駐徐州,趁機由自己的心腹馮國璋接任江蘇都督。
1917年6月,時為長江巡閱使、安徽督軍的張勛,以調停黎元洪、段祺瑞“府院之爭”名義,率五千“辮子軍”入京。他于7月1日擁立遜帝溥儀登基,恢復帝制,自封為內閣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
7月3日,前國務總理段祺瑞在天津馬廠誓師,以共和軍總司令名義舉兵討張。7月8日,段祺瑞發布對張勛等復辟要人的通緝令,要“前敵各軍,嚴拿務獲,盡法懲治,以申法紀,而快人心”。7月12日,“討逆軍”分三路攻入北京,“辮子軍”不堪一擊,四散逃亡,張勛則躲入荷蘭使館。
見此情景,溥儀匆忙發布諭旨,表示“斷不肯私此政權,而使生靈有涂炭之虞”,再度宣布退位。這一事件,史稱“張勛復辟”或“丁巳復辟”。
1918年春節前夕,在北京政府的默許下,張勛由荷使館移駐前清太監小德張在京城的宅院。當年10月,根據四川、廣東、湖南、江西四省經略使曹錕等的呈請,徐世昌頒發總統令,公開撤銷對張勛的通緝:“張勛前經通飭緝辦,本有應得之罪。惟據該略使等……合詞吁請,應準免于緝究,以示寬大?!?/p>
獲赦之后,張勛又在小德張的永康胡同宅盤桓了一年多時間。直到1920年6月直皖戰爭爆發前夕,為防不虞事件發生,他匆匆移駐位于天津德租界的張公館。之后不久,他搬到英租界松壽里對面的住宅,直至終老。
不動產:遍布京津和江西老家
張勛一生究竟聚斂起多大一份家私,歷來說法不一,歸納起來有以下三種說法。
第一,據1926年10月10日成都出版的《民視日報五周紀念匯刊》,張勛的財產總額1000萬元。
第二,據清功臣館總裁惲毓鼎的好友阮孝威記載,張勛的財產比王占元、陳光遠等知名北洋軍閥“猶勝一籌”,至少在2000萬元以上。
第三,據文長宗《張勛丑史》一書的統計,張勛在江西南昌擁有的商號、住宅和房地產估計即有1600余萬元。此外,張勛在天津、青島、濟南、徐州和北京等地廣有住宅、公館,在眾多公司、廠礦和銀行擁有股份或存款,再加上其所收藏的古玩、金玉珠寶等,估計有4000萬元。兩筆合計超過5600萬元。而據張勛的賬房先生侯藝文的估計,張勛所有的動產、不動產共達五六千萬元。
這些統計,哪一種更為準確呢?對張勛財產的統計,多依據侯藝文的回憶。據其回憶,張勛的財產大體可分為房地產投資、工商業投資、金融投資。
張勛在北京、天津和徐州、南昌等地均有房地產,其中以天津租界內的房產價值最高。1913年調任長江巡閱使不久,張勛便在天津德租界選中一塊地皮,建起具有歐洲風格的張公館。張公館位于今天津市河西區江蘇路浦口道交口,主建筑至今保持完好,為兩幢磚木結構二層別墅式小洋樓,分東西兩樓。
后來,張勛又在原英租界巴克斯道西口建設了坐北朝南兩座樓。南面是一座頗為講究的西式二層樓,面對墻子河;北面則是一座木結構為主的大戲樓,戲堂面積150平方米,如設池座大約可容500人左右,上下走廊也可容300至400人,北面建筑現為天津市和平區保定道小學。
此外,張勛在原英租界還建有松壽里和延壽里兩片住宅,每片有房數百間。他在天津南開三馬路頤壽里也有地產。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清廷戰敗,被迫與英法兩國簽訂《北京條約》,同意“增開天津為通商口岸”。之后,英、法、日、意等九國在天津相繼開設了租界。1917年8月,中國對德、奧宣戰并宣布收回德、奧租界;1917年“十月革命”后,蘇聯政府將租界歸還;一戰期間,比利時的租界也被收回。這樣,天津的外國租界數減為5個。
由于治外法權的實行,租界成為在中國領土上不受中國政府管轄、不施行中國政府的制度和法令的特殊地區。比如“在外國租界內逮捕不論是否受外國人雇用的中國居民,慣例都是要求中國官廳須取得首席領事在拘票上的副署,并由外國警察實際執行逮捕”。
如此一來,從民國初到1930年代,有許多前清的皇室、貴族、失去權勢的重臣和北洋政要紛紛涌入天津租界購地建房,安家落戶,尋求庇護。這些人主要集中在英租界五大道、法租界和意租界。一份統計表明,在天津外國租界的前清和北洋要人,包括曾任民國政府總統、總理、各部總長、省長和督軍的,以及前清內閣總理大臣、督撫等級別以上的,就多達百人以上,再算上稍低級別的高官顯宦則超過500人。
這些租界中,英國租界面積最大,占地達6178畝。盡管如此,大量前清和民國要人涌入并購買地產,大大推高了天津英國租界的地價。租界開辟初期,“每畝土地的售價一般不過三十兩銀左右”,隨著租界經濟的畸形繁榮,地價大幅上漲。“1913-1923年間,英租界地價每畝由300兩銀漲到3000兩。日租界建立之初,每畝地征購價格僅為銀30兩,到1937年‘七·七’事變前,最高者每畝竟達4萬元(法幣)。法租界商業中心勸業場一帶地價,由1911年每畝銀30至40兩漲到1924年的2萬兩,可謂‘寸土寸金’。”
照此估算,張勛在德租界和英租界的住宅,在1920、1930年代就值300萬以上。
張勛在北京的房產也不少:位于東城南河沿的大公館,復辟時曾作為定武軍司令部,后雖在戰火中焚毀,然而地產尚在張勛名下;在西城太平倉有一大片小樓房;在南灣子有一處價值超過130萬元的住宅。
合計張勛在津京兩地的房地產,總值至少在600萬元以上。
張勛為江西奉新縣人。他在老家江西的房產也很多:在南昌高升巷有豪華公館一所,計有16進,院內有魚池、假山等。此外,還有其他住宅和門臉房若干。據估算,僅高升巷的房產,造價就在100萬元以上。
張勛在原籍奉新縣的房地產數量更為可觀。據奉新縣文物普查辦公室和赤田村原張勛莊園管理人員提供的資料,張家在家鄉有良田約1500畝、山林約2300畝。糧田多為上好水田。至于張勛莊園,建筑面積應在7000平方米以上,如再加上院子占地面積,則超過20000平方米。
粗略統計,張勛在北京、天津、江西老家以及在為官地徐州的房地產,價值近1000萬元。
動產:實業和古玩珍寶價值超千萬
張勛在工商業、金融業還有大量投資。一份統計顯示,由北洋軍閥為主發起建立的大型企業有70家左右,投資企業多、數額大的軍閥官僚共計43人,占軍閥官僚投資者的半數,其中張勛投資的就有20家。比如,久興紡織公司資本總額180萬兩,張勛一人就占了90萬兩;在中興煤礦公司投資80萬元;在北京自來水公司投資20萬元;在大陸銀行投資30萬元、在鹽業銀行投資50萬元等,累計不下400萬元。據張家老管家楊玉春的統計,張勛的企業包括銀行、錢莊、金店、工廠、商業等70余家。
實業太多,張勛管不過來,有些就讓侄子代為打理。比如1915年,著名收藏家張伯駒的父親張鎮芳創辦鹽業銀行,經其多次相邀,張勛同意入股10萬元,擔任鹽業銀行協理。由于事務繁多,張勛指定侄子張肇達代表自己行使相關職權。鹽業銀行后來成為北方最賺錢的銀行之一,張勛這筆投資可以說相當劃算。
張勛的財產中,還有不少屬戰爭擄掠所得。張勛能與士卒同甘苦,打成一片,《清史稿》也說他“亢爽好客,待士卒有恩”。一到暑天,張勛就會從江西撫州購買大批西瓜,運至軍中,分餉部屬。
有一次,一個士兵的手受了槍傷,血流如注,但傷藥放在“御賜”張勛的鼻煙壺中。張勛見狀,立即敲碎鼻煙壺,取藥療傷。事后有人問他“為什么要敲碎寶貴的鼻煙壺?”他答:“救傷如救火,豈可重東西而輕生命?”他大大地收買了軍心,使“辮子軍”愿為之效死。但由于失之過寬,部隊軍紀極差,到處搶掠,人民畏之如虎。
“二次革命”期間,張勛攻打南京之前,組織了敢死隊,許諾破城之后“準許士兵大搶三日”,并特許“三日不封刀”。于是,“辮子軍”攻占南京城后放手搶掠。韓國鈞時為江蘇民政廳長(相當于省長),在其晚年所寫的自傳《永憶錄》中說:“寧垣劫掠,委托士紳詳細調查,都計損失一千五百余萬元。”而據《辮子軍洗劫記》一文所記,1913年9月,“辮軍”攻入南京后,“辮軍營中財物堆積如山,小士兵們掠得大批現鈔銀之后,狂歡豪賭,而將珍寶、古玩等貴重物品獻給張勛”。
朝廷賞賜、部屬進獻和自己搜求,使得張勛家中藏有大量的古玩珍寶。據曾為張勛家賬房的侯藝文回憶,張勛家的九江紗廠開辦時,急需一大筆錢,總經理陶某便與張勛的正夫人曹琴商量。曹氏隨意拿出一包家藏古玩珍寶,到鹽業銀行便抵押出現款100萬大洋。
房地產業、工商業、金融業等等相加,恐怕已遠遠超過了2000萬元。
1911年,張勛以江南提督身份挾持兩江總督張人駿、將軍鐵良據守南京頑抗革命軍時,江西都督馬毓寶曾派隊由張勛本家叔叔帶隊,查封了張勛在省城和老家的住宅。1917年復辟失敗以后,張勛在原籍及北京的財產再度被查抄,僅在江西的銀號、米店、肉鋪、藥店就超過40家。
1918年張勛獲赦之后,這些財產除個別房產被占用而無法發還外,絕大多數又回到了張勛的手中。
驕奢生活:組建“美人麻雀隊”,豪奪京劇名伶王克琴
當時的軍閥幾乎無一不是賭場好漢,張勛也不例外。
1916年夏至1918年間,各省的北洋系督軍成立“督軍團”。據段祺瑞府總管王楚卿回憶,督軍團在北京時,經常到段祺瑞公館開會,張勛總是一早就到,會后必吃飯,飯后必打牌,并且在賭場上以一當十,頗有英雄氣概。
《復辟紀實》等書記載,1917年6月張勛進京以后,如不外出聽戲,便在家中打牌。7月6日,南苑航校飛機轟炸紫禁城時,他還在司令部里推牌九。復辟失敗后,他躲進荷蘭使館,每天消遣乏術,便自掏腰包,邀請警衛兵與自己賭博,以此打發時光。
張勛寓居天津后,因年紀大了腿腳不便,便經常在家中與妻妾家人及老朋友打麻將。據說,為助牌興,他以重金從各地搜羅來4個相貌相似、高矮胖瘦差不多的女孩子,組成“美人麻雀隊”,當作“東、南、西、北”這幾張牌使用。
張勛不僅嗜賭,還要捧戲子,花銷自然不菲。京劇名旦王克琴扮相艷麗大方,面容姣好,身段迷人,清末民初即名滿津滬。她在民國初年前往漢口獻藝,湖北都督段芝貴為其所迷。未料,段的原配夫人乃河東獅,為此憤而自縊。一時輿論大嘩。張勛對王克琴早已垂涎三尺,趁此機會出銀上萬兩,向段芝貴討要。段經此家變,只好忍痛割愛。自此,王克琴成了張勛的第四房姨太太。
張勛的日常生活也十分奢侈:他對每日早點、午餐、午點、晚餐極力講究。在天津時,對于午餐點心,他必乘汽車到德租界的張公館去吃。他家的丫鬟來喜為了鉗凈大批燕窩,日積月累,眼睛都鉗瞎了。鉗好的燕窩有時還得熬成膏,凍后切成燕塊,名之曰“燕羔”,供張勛食用。張勛嗜香煙,所吸雪茄煙每支值現洋3元。每逢年節,家人對他行禮,還都是跪拜請安。他在樓上拿起大批現洋、輔幣和銅子,向院子地下一扔,大家齊來搶,作為賞銀。
身后事:留下千萬遺產用于復辟清室
1923年春天,天津流行猩紅熱。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張勛的次子、三子、六子以及次女、三女、四女相繼夭折,這令張勛心痛欲碎。8月底,他染風寒感冒后便臥床不起,9月12日病逝于天津,終年70歲。他在遺囑中表示:“前清受恩深重,永不忘君恩,死后決不允許剪辮入棺;死后務必歸葬家鄉故土?!?/p>
9月17日,遜帝溥儀下旨,賞銀三千元給張勛治喪,賜謚“忠武”,并親筆為張勛撰寫碑文。這些舉措看來還不足以表達溥儀對這位“復辟功臣”的“隆恩”,他離開紫禁城,親往天津致祭。溥儀帶頭之下,大批前清遺老遺少紛紛前往祭吊,各界“名士”所送的挽聯挽幛竟達3170幅。
1924年8月,張勛的遺體自天津起靈還鄉。他的親家張作霖(張作霖的女兒張懷卿許配給張勛的長子張夢潮)考慮到張勛曾兩屠南京,深恐路上變生不測,便派來一營士兵護送。張勛靈柩乘車南下,走濟南、徐州、蚌埠一線,至蕪湖改乘江輪,溯江而上。到九江后,張勛夫人曹琴先將張作霖派來的奉軍大部遣回,只留少數兵力繼續護靈。然后,隊伍仍走水路由鄱陽湖入贛江、進潦河,最后在安義縣石鼻上岸。
張勛生前僅為鄉里捐修橋梁、修補道路、救濟饑荒、興辦學校等的花費,就達白銀200萬兩之多。這側面證明張勛家財之豐厚,也為其在老家籠絡了不少民心。因此,當張勛靈柩快到時,其老家赤田村派來100多人提前三天前來石鼻迎柩。張家除安排迎柩者飲食起居外,每人還賞給白羊布長褂孝服一件。在由石鼻到赤田30里的路途上,前來祭奠焚香、跪拜送柩者達1000余人。張家也十分大方,給每人兩塊銀洋的賞錢。
張勛靈柩到老家后,又停靈接受祭奠三個月。在此期間,前來祭吊的親友、鄉賢、邑人絡繹不絕,張家提供每桌十大碗的宴席,每人還賞4塊4兩重的豬肉,致使屠夫殺豬、廚房辦酒日夜無暇。最后,來不及殺豬弄肉,則每人發放兩百枚銅板,以錢代肉。如此算來,張勛葬禮的花費不在少數。直到1924年11月,張勛才下葬于奉新老家的陶仙嶺。
需要說明的是,即便按2000萬元計算,張勛的財富在北洋軍閥要人中也不是最多的。據《北洋要人私產之大略統計》,71名軍閥官僚所擁有的財產達6.31億元,超過當時北京政府全年財政收入。其中擁有1000萬元以上的23人,2000萬元以上的10人。如王占元財產為3000萬元,張廣建3000萬元,閻錫山3000萬元,倪嗣沖2500萬元。而“東北王”張作霖和以“賄選總統”著稱的曹錕,更是高達5000萬元。
至于生活奢侈的北洋要人,也遠不止張勛一人。據載,有一天,曾為民國首任國務總理的唐紹儀前來拜訪張勛,張勛用每支3元的雪茄招待,而唐紹儀掏出來給張勛的雪茄,則每支值現洋10元,讓張勛自愧不如。像倪嗣沖、王占元下臺躲在天津租界做寓公時,年均家庭開銷達30萬元。
孫中山曾說,“清代某粵督于一年內搜刮得一百多萬,人已詫為奇事;由今日看來,像督軍、師長等有一年發財到數百萬的,有數年發財到千余萬的,方見貪婪的風氣比前清倍蓰了”。
張勛留下遺產約有千萬元,遺囑表示除四個妻妾每人分一萬大洋、子女每人各分二萬大洋外,其余均留作日后復辟清室用。不過,由于正房夫人曹琴的反對,這項遺囑并未得到落實。張勛以“復辟清室”為由大肆搜刮而來的民脂民膏,最終成了其后人心安理得享用的巨額家貲。
王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