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病情分析: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初步考慮如果血壓上線高于140,下線高于90,說明存在高血壓,一直維持在兩者之上,且有升高,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給予相應降壓藥口服控制血壓。
對抗高原反應,迷信藥物是不可取的。我就有較嚴重的高原反應,對付它我比較有經驗。這篇文章,應該能解答你的所有疑問了。高原反應的危害:會死人的!高原反應是每個想到西藏旅游的人都很關心的。高原反應有什么危害?輕則難受幾天,重則需要入院治療,更有甚者,有的人為此丟掉了寶貴的生命!別以為我在危言聳聽,相關事例是很多的。你如果不信,可以查閱一下當年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時,非戰斗減員有多少!又或者,你可以查閱一下當然為了修筑川藏線、新藏線,又有多少筑路英雄因高原反應而喪生!這個時代,因入藏旅游(或入川西、云南北部、青海)發生高原反應而引發的死亡案例也是很多的。試舉幾例:2012年,31歲的上海女驢友金玲,從新疆沿新藏線進入西藏,不幸出現咳嗽、發燒癥狀。她未予重視,堅持前行,結果越來越難受,最終死亡;2018年,有4名驢友徒步穿越亞丁,其中一名54歲游客因出現嚴重高原反應,于當天下午死亡;2019年,一名年輕人去稻城亞丁游玩,出現較重的高原反應,未予重視,于當夜在酒店房間內死亡;……類似經新聞報道的事例還有一大堆,而未經報道的死亡案例,還不知道有多少!高原反應是可以馴服的先別怕!認真閱讀本文,你就會找到馴服高原反應的鑰匙!高原反應雖然兇險,但它是有規律可循的。如果弄明白了為什么會產生高原反應,然后有針對性地調整旅程,完全可以化險為夷。高原反應是人們在高海拔地區,因環境劇烈變化,引發的一系列不適癥狀。高原環境與平原相比有很大差異,氣壓低、寒冷、空氣干燥、紫外線強烈、氧氣含量低,這些因素共同引發了高原反應。但產生高原反應的最主要原因,是這兩條:氣壓低,氧氣少。氣壓低海拔4000米的高度上,大氣壓只有平原的72%,5000米則只有平原的64%。一個大氣壓相當于10米高的水柱的壓力,應該說這是很大的力量。但為什么我們感覺不到這個壓力呢?因為我們人的身體內部也有壓力。一般來說,大氣壓和人體內的壓力是平衡的,因此我們就感覺不到這個壓力了。但是,人突然來到高海拔地區之后,外界大氣壓變低,這個平衡就被打破了。人體內的壓力使得人體器官有向外膨脹的趨勢,所以人們就會覺得胸悶、頭脹、頭痛。這和氫氣球飛高了之后會爆炸是一個道理。不過,如果你在高原地區多待些天,通過人體的調節(也就是吃喝拉撒),體內的壓力會慢慢減小,從而重新和大氣壓平衡,我們就不會再難受了。這就是適應高原反應的過程。一般來說,有個三四天就會感覺好多了,不會再阻礙你游山玩水;完全適應大概得一周時間。氧氣少這也是引發高原反應的重要原因。因為氧氣少,我們會感覺容易疲勞,總想大喘氣。在高原上多待幾天,我們會習慣這樣的情況,卻不能通過適應去消除它,因為氧氣少永遠是客觀存在的。對付它,其實很容易:盡量減少活動量,我們不消耗那么多氧氣,也就沒什么了。如果擔心剛上高原時不習慣,可以買一兩支氧氣,藥店一般賣20或25元一支。以上兩大因素,讓人難受、甚至取人性命的主要是第一條,第二條是幫兇。咋高原反應?你明白了高原反應是怎么來的,你就會想到怎么打敗它了。克服高原反應,最重要的是循序漸進,給身體一個適應的過程。一個理想的策略是:你先到2500米的高度上住兩天。2500米高的環境和平原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但還不至于讓人產生高原反應,是個很好的過渡。住兩天后,再上到3000米的高度上,再住兩天;然后再上到3500米高,再住兩天……當然,這只是個理想的狀態,大多數入藏的線路不會給我們這樣的適應過程。例如,川藏南線在過了滬定(海拔1000米出頭)之后,海拔便急速攀升,83公里之后,便到達了海拔4300米的折多山。無論如何,我們不可能在這八十多公里的路上走一星期吧!這時,我們可以遵循這樣一個規則:高海拔地區少停留,晚上一定要住在低海拔的城鎮。川藏南線高、低海拔相間排列,康定、雅江、巴塘、如美、八宿等地海拔是比較低的,且間距都是一天可以走完的。短時間內,高原反應是逐漸加重的。我們不等它加重,就開車過了埡口,它就來不及發威了。即使如此,我們還是應該避免海拔高度的劇烈變化。我勸你千萬不要早上從成都出發,中午就到折多山觀景臺上玩。這么做的,有好多昏倒搶救的。我建議你不論多著急,也要在康定住一晚再說。入藏線路的特點幾條入藏線路里,滇藏線是最有利于克服高原反應的,因為它的高度是逐漸上升的。如果你從甘南進青海、再進西藏,走一條比較“曲折”的入藏線路,也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川藏南線也不錯,高低相間,但你需要提前了解它的海拔變化情況,合理規劃行程。川藏北線、丙察然線起伏比滇藏線大,但整體上也還可以,也算比較容易克服高反。唐蕃古道開頭也有個逐漸升高的路段,但不夠長,且瑪多前后有一段較長的、4000米以上的路段,所以不太適合入藏。青藏線和新藏線在開始階段海拔急劇升高到5000米以上,是最容易發生悲劇的入藏線路。我覺得這兩條路適合出藏,入藏的話千萬別選擇。應躲開的雷區1、騎行客、驢友在上高原的過程中,既要對抗高原反應,還要面臨巨大的體力消耗,發生危險的可能性更大。這些人更應該注重循序漸進,切不可操之過急。2、重視身體的警報,切不可勉力堅持。很多不幸者都是在已經很難受的情況下,堅持旅程,從而釀成悲劇的。不好受了,退下來歇一兩天可以再上嘛!3、注重自己的感受,別管別人是什么感受。高原反應因人而異,有的人很輕微,有的人就很重。你不要看別人不礙事,就以為自己也不會礙事。藥物有用嗎?高原上氣壓低,藥物怎么可能去解決?一般的抗高反藥,其原理就是提高身體活力,更好地吸收氧氣。所以,不需要太高深的理論知識,就會知道它們所能起的作用,是很小的。你買一些也未嘗不可,至少能起個安慰劑的作用。但如果你做好了“循序漸進”這四個字,那些都是無所謂的。我的高原反應就比較重。第一次入藏還吃了一些紅景天,第二次入藏就什么也沒買。經過多天的適應之后,我在5000米高的海拔上慢跑也沒問題。上高原的前幾天,最好多吃有營養、味重的東西。一個火堆旺不旺,既要看風大不大(氧氣多不多),也要看柴火多不多(營養)。多吃有營養的東西,也能對抗缺氧。有人說酥油荼能解高原反應,也算有點兒道理。最后,提醒這些人別來西藏!高血壓、心臟病比較嚴重的人,還是別來了(輕度的人,成功進藏的還是有很多的)。肺部不健康的人,千萬別來。例如,得了還是重癥的,因為你的肺纖維化了,吸收氧氣的能力不足,來到缺氧的高原上,那就是找死。還有,車技不過關的人,喜歡亂扔垃圾的人,喜歡彎道超車的人,沒攢夠旅游經費的人,都別來了。
在地理上來講,尼泊爾的地勢是北高南低,因為北邊靠近喜馬拉雅山,所以那里的海拔相對較高。很多尼泊爾的旅游城市的海拔都是在一兩千米左右。再一個并不是人人都會有高原反應的,這個根據人的體質而來決定,有的人2000米以上就開始有高原反應,有的人到5000米左右都沒有問題。如果你想向北登山的情況下,建議你還是帶一些治療高原反應的藥。
其實安晴見過很多想去西藏旅游,卻又遲遲不敢出發的人。他們并不是沒有旅游資金,也不是沒有空閑時間,而是單純害怕西藏的高原環境,害怕產生嚴重的高原反應。 其實去西藏旅游應對高原反應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態, 如果真的發生了高原反應,第一時間應該停下來休息調整,讓身體慢慢恢復正常。如果缺氧嚴重,有藥物的話盡快吃藥,嚴重高反的話可以選擇吸氧,千萬不要硬撐。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