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小時候放暑假被爸媽安排在玉米地里薅草,熱、刺撓、各種蚊子、蟲,汗水浸濕貼在脊背上,那種難受勁至今想起來還很后怕。爸媽總說,做農民很累,到時候賣玉米給你上學用,說種莊稼和培養我都是一種投資。通常來說做農業的投資回報是最小的。最近去了河南省魯山
小時候放暑假被爸媽安排在玉米地里薅草,熱、刺撓、各種蚊子、蟲,汗水浸濕貼在脊背上,那種難受勁至今想起來還很后怕。
爸媽總說,做農民很累,到時候賣玉米給你上學用,說種莊稼和培養我都是一種投資。通常來說做農業的投資回報是最小的。
最近去了河南省魯山縣的一個以種梨為主的鄉鎮,親眼見證了一個“最成功的農業投資案例”,梨園主用5塊錢一畝地價格,承包了60畝荒山,租期30年,現在碩果累累的梨樹,每年帶來的回報都幾十萬,你說成功不成功?
梨園主就是這位大叔,姓尅,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故事。
碎石遍地,連草都長不好
要說老尅叔的故事,得先說這個地方,魯山位于河南省中西部、淮河流域沙河上游,是八百里伏牛山的東大門。這個地方大山連綿,生態良好,曾經交通不便導致這里還是很貧困的。
種莊稼吧,這里是山區,沒有大塊的耕地,當地村民就在各種淺山丘陵上種小麥、玉米,可每年的收成連交提留都不夠,入不敷出。
曾經這里分地就是用石子隨便扔,扔到哪兒,哪兒就是各家地的邊界。大家都知道這荒山野嶺的,連草都長不高,更別說種別的了。村民叫這個地方為五里嶺,因為處于山區向平原過渡的丘陵地帶,大多數是荒山禿嶺,土質大多屬于黃粘土,地表還有一層馬骨石,老百姓種啥啥不成。
“要不是這個地方種不出糧食,誰愿意離開家鄉去外地受罪啊。”所以好多村民就開始了外出打工,去天南海北謀生。
帶幾棵梨樹,回家種著試試看吧
“那種莊稼不行,種果樹行不行”
我們想到的方法,當地村民早就想到了,種蘋果、種核桃都試過了,但都不理想。
后來到上世紀80年代,有村民在安徽碭山那塊打工,發現有些土質和老家的差不多,這邊就能種活梨樹,那老家應該也可以,就帶了幾棵梨樹苗回家。
沒想到梨樹苗在這種石塊遍布的坡上,竟然活得很好,還結了梨,村民一嘗,真不錯,甘甜,汁水還多。所以,在外地打工的村民都開始把各地的梨樹苗帶回家種植。
你說,還真是奇怪了,這個地方,大石頭堆里就梨樹能長得好,結果還好吃。
沒人要的荒山,變得搶手了起來
大家看上面的圖片,就能看出這個地方,在幾十年前,不要錢給你,你估計也得猶豫半天,這能種個啥?
沒想到梨樹種植成功了,也給村民極大的信心,大家紛紛開始種梨樹。
“把地里大石頭搬到路邊、田埂上,挖個樹坑,把從別處弄的土放里面,然后再放入樹苗。沒有水,就擔水來澆。”老尅叔說,當年種梨樹也是費了很大的勁。
大家看種梨樹能活,還能賣梨掙錢,地價從幾毛錢不要錢開始慢慢漲到5塊錢一畝。這時老尅叔一口氣承包了60畝的荒山,包了30年,每畝地5元的租金在當時也算是很貴重的,但是現在看來5元連杯奶茶都買不住。
5塊錢一畝的租金,現在一棵樹都可以賣千元
秋天到了,當地的五里嶺酥梨梨都成熟了,老尅叔家的梨園位置還好,就在省道邊上,由于種植管理的好,我們看到滿樹都是梨子,今年又是一個大豐收年。現在地頭果商收購都達到了1塊5一斤,一棵梨樹各個枝頭都掛滿了梨,一棵樹結的梨都可以賣上千元。更別說60畝地的梨園了,不得幾十萬的收入。
其實啊,老尅叔說種梨樹是非常的辛苦,一年四季幾乎每天都泡在梨園里,除草、施肥、澆水,一刻不敢停歇。
石頭地也是優勢
后來我們咨詢了專家,五里嶺這個地方的地表地貌太獨特了,這些石頭地有大量的麻砂質褐土,質地疏松,吸水性強,透氣性好,底層土質粘重,保墑性強,適合梨樹生長。而且土壤中礦質元素種類多,可滿足梨樹生長需求,帶來營養豐富的酥梨,形成五里嶺酥梨良好的品質。
現在整個地區都形成了五六萬畝的梨樹種植規模,每年豐收時,外地客商都來了,石頭地里種出來的梨比其他地方還好吃,所以越來越有名了。
農民的笑容是最美的
老尅叔的膚色被曬成了小麥色,經常在梨園勞動,身體是非常好的,和他聊天能發現一個農民最淳樸的樣子。
用現在的話來說,用5元一畝地的價格包下60畝地,老尅叔是名副其實的“最成功的投資者”。
從他身上也能看出當地整個產業發展的脈絡,從不產糧不長草的荒地到如今的萬畝梨園,當地村民付出了太多太多,經歷過風吹日曬,多年來如一日的悉心照料,才能在碎石堆里種出香甜可口的香酥梨,這種精神是多么的偉大的。
為農民點贊!
劉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