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文史評天下編輯/文史評天下內蒙古壯闊的戈壁灘上,曾經有滿地的五彩石擺在那里,但牧民只當作是好看的石頭而已,沒有珍惜。等到專家檢測后,才發現被撿走的石頭至少價值20億,當地牧民追悔莫及。這是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巴音戈壁瑪瑙湖發生的真實故事。
文/文史評天下
編輯/文史評天下
內蒙古壯闊的戈壁灘上,曾經有滿地的五彩石擺在那里,但牧民只當作是好看的石頭而已,沒有珍惜。
等到專家檢測后,才發現被撿走的石頭至少價值20億,當地牧民追悔莫及。
這是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巴音戈壁瑪瑙湖發生的真實故事。
仙女跌落珠玉首飾,成就了這片瑪瑙湖
瑪瑙湖位于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蘇木西北部沙漠里,雖只有6平方公里,但早已干涸的湖床里布滿了淺黃、淺紅、幻紫的石頭,大的有成人拳頭那么大,小的似黃豆那般細碎。
在大漠藍天陽光的映照下,這里的石頭晶瑩透亮、光彩奪目,遠遠望去猶如沙漠中寶石鋪就的一條地毯,神奇而壯觀。
據科學家研究,1億多年前,這里發生過強烈的地殼運動,火山噴發時產生了玄武巖,火山口氣體的快速散逸致使其留下了許多氣孔和空洞。噴涌流淌的火山巖漿,快速填滿了這些巖石,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后,巖漿逐漸變成天然的瑪瑙和玉石。
幾千萬年的風化剝蝕,讓瑪瑙和玉石得以從巖石中剝落下來,最后,狂風把它們帶到了湖里。幾千萬年后,湖水干涸,瑪瑙暴露在了荒漠之中了。
如今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還流傳著關于瑪瑙湖美麗的古老傳說。
傳說中巴音戈壁處,原本是一片清澈的大湖,碧波蕩漾,魚兒徜徉。仙女們從天上望下來,只覺此處水光瀲滟,如詩如畫。于是她們趁著下凡歷煉之際,相約到這片湖來嬉戲,玩到流連忘返,直到天鼓響起,仙女們才驚覺,于是匆忙穿上羽衣霓裳離去,慌亂中散落了身上珠玉首飾,跌落在湖里,變成了瑪瑙玉石。
地球再造瑪瑙湖,需要數億年
傳說是這樣美好,瑪瑙湖也在日升日落中,靜靜地綻放著她獨特的美景。
她的美讓驢友們聞名踏至,欣賞這里的神奇的美景。每當晚霞初降,瑪瑙湖中的五彩石頭將陽光的光束染得五彩繽紛,光線折射上天空,將白云也變成五光十色,瑪瑙湖變成了令人魂飛神往的五彩仙境。
欣賞美景的同時,驢友也會隨手撿拾幾塊五彩石,當作紀念。周圍的牧民在閑暇之余,也偶爾來撿上幾個好看的石頭蛋蛋拿回家作為小擺件、手把件。
隨著五彩石被帶出內蒙古,越來越多人知道這里有個不同尋常的戈壁灘。
于是上世紀70年代起,借著旅游的名義,來瑪瑙湖撿石探寶的人越來越多。這其中就有一群識貨的商人。
他們來到巴音戈壁灘一看,整片戈壁灘都是珍奇的瑪瑙、風凌石、蛋白玉、水晶石。于是開始不動聲色地埋頭在湖床中尋找合眼緣的“石頭”,畢竟隨便裝走一包這些“石頭”,就能發一筆不小的財。
他們挨家挨戶地尋找當地牧民“合作”,出工錢讓牧民搬運戈壁灘上的石頭。當地居民想到撿撿石頭就能賺那么多錢,欣然同意。
一時間,卡車開進了巴音戈壁,運走了一車車的“美麗蛋蛋石”,灘上的石頭撿得差不多了,挖掘機就進駐來進行開采。
這樣的大動靜引起了當地政府對瑪瑙湖的重視,因為不知這些五彩石是什么來頭,于是請來專家前來探究。
專家經過取樣檢測,對比分析,最終確定巴音戈壁灘的五彩石不是普通的石頭,絕大多數為珍貴的瑪瑙。
瑪瑙自古以來就被認定是一種玉石,為玉髓類礦物中的一種,被人們加工成飾品、把玩件、觀賞物。是佛家七寶之一,也是古代貴族常用之物。
而三年來從這里運走的瑪瑙,總價值超過了20億。
消息一出,震驚了所有人。
當地政府也立即采取保護行動,用鐵網和護欄將瑪瑙湖暫時封鎖,禁止人員隨意進出。
但“亡羊補牢,為時已晚”。湖床上的瑪瑙已經被運走了大半,曾經五光十色的湖泊美景已經不復存在,方圓幾百里全都變成了荒漠。
而地球上要再現一個瑪瑙湖,恐怕要等數億年。
此后,為了不讓瑪瑙湖徹底消失,政府加強管理,投入人力全天候看守,采取有力措施禁止任何人到瑪瑙湖挖石,同時加快了對湖泊周邊生態的建設步伐。
經過幾年的努力,現在的瑪瑙湖已經變成了一個風景區。雖然已經看不見當年遍地都是瑪瑙的神奇景象,但在一片黑黃的湖床之上,依稀能看到幾塊顏色鮮艷的瑪瑙,讓我們記起這里曾經的輝煌壯闊。
我國四大奇石,有三塊來自這里
很久以后,有個人不遠萬里來到瑪瑙湖,尋覓多年,從當地牧民手上買下一枚“奇石”。這塊石頭就是后來被稱為中國“四大奇石”之一——“小雞破殼”瑪瑙石,現由北京朝陽區人民政府收藏。
這枚瑪瑙石內部色白如玉,重達92克,整塊瑪瑙的造型仿佛是一只色澤淡黃毛茸茸的小雞,在破殼之時,從蛋殼內向外張望伸頭欲出。這塊石頭形象逼真、色澤艷麗、光度潤柔,經專家估值價值高達1.3億。
不僅如此,被我國收藏愛好者熟知的“四大奇石”中,“東坡肉形石”和“歲月老人石”也是出自于巴音戈壁瑪瑙湖。
只可惜當年的寶藏之地,已隱入茫茫沙海無處可尋。
靠“石頭”吃飯,再次成就它現代輝煌
現在的瑪瑙湖,依舊在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著貢獻。
阿拉善戈壁地區,目及之處都是黑褐色的沙化土地,每年只在七八月份才會長出星星點點的草,所以這個牧區很少見到牛羊,牧民們的經濟收入絕大部分來自于灘上的奇石。
得益于巴音戈壁的瑪瑙湖,這里的很多人早早地開始吃起老天賞的“石頭飯”。據不完全統計,阿拉善旗的巴彥浩特鎮已經有1000多家經營奇石的商戶,越來越多的牧民改行從事奇石的采集和銷售工作。
隨著奇石產業的成熟,內蒙古境內奇石的專業搜尋范圍,已經不僅限于瑪瑙湖,而是擴展到了巴音戈壁周圍更大的區域。在這片地質奇特的戈壁灘里,只要仔細搜索,還是能淘到不少的瑪瑙奇石。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給予茫茫戈壁的饋贈,不僅使這里因為石頭而變得神秘,也變得生機勃勃、充滿了致富的希望。
為了合理開發奇石資源,在政府干預以及當地牧民的自發保護下,現在要隨便采集瑪瑙是不可能的。這里的戈壁已經被劃入了當地牧民的“私人牧場”之內,如果擅闖“私人牧場”,就可能會產生許多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
比如,牧民巴依爾在阿拉善大戈壁牧區,就擁有三萬畝牧場。他家牧場不長草,卻遍地是上等瑪瑙和玉石。巴依爾家的牧場遠遠望去,只是個平平無奇的黑褐色戈壁灘,但令你吃驚的是這戈壁灘上卻布滿了各種漂亮的珍稀石頭:瑪瑙石、翡翠石、黃水晶、紫水晶應有盡有,難能可貴的是這些石頭造型奇特、花紋精美,是玩石愛好者的心頭之好。
巴依爾不牧羊牛,有時間就在自家牧場上尋找品相上乘的瑪瑙,或是送到奇石市場去賣,或是直接賣給慕名來收石頭的客商。
巴依爾家的兩代人,光是依靠賣石頭就已經賺了“七位數”,成為這一帶名符其實的大土豪。
好在,雖然石頭能帶來厚厚的人民幣,巴依爾也沒有對瑪瑙灘進行大規模的開發。這正是因為,當地人經歷過上世紀為石頭而瘋狂的歲月,大多數牧民就更懂得了“細水長流”的可貴,為了福澤后代,他們不會一次“取用”太多的寶石,避免資源的枯竭。
與此同時,他們堅持親自撿拾瑪瑙的習慣,還帶來了修養心性,陶冶情操的附加價值。
對于阿拉善盟的姑娘們來說,正因從小生活在瑪瑙灘上,瑪瑙已經成為她們最喜歡的飾品。她們經常會三五成群去到自家牧場翻尋合意的瑪瑙,盤算著把它們加工成自己喜愛的飾品。
由此,當地又衍生出了瑪瑙產品清洗、噴砂、加工、包裝等相關產業。這些行業的蓬勃發展又連續帶動了阿拉善地區的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當地脫貧致富的進程大大加快。
當地牧民信心滿滿地表示,沒有一個人走過阿拉善盟的奇石一條街,而不為瑪瑙掏錢的。
如果你去過的話也會同意這個說法。奇石一條街上,擺著用瑪瑙奇石加工而成的精美首飾,用瑪瑙原石打磨出來精致的擺件,每件都令人愛不釋手,想要收入囊中。
可以說瑪瑙湖帶動了阿拉善盟的脫貧致富,不僅繁榮了地方經濟,還造就了許多“牧民富豪”。
如今,奇石已成為外界認識阿拉善的一個窗口,阿拉善人以石為媒,走出了內蒙古,走向了世界。
李陽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