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從長安街出發,驅車50分鐘就能抵達河北固安。盡管與北京接壤,但這座擁有52萬人口的縣城總有些尷尬——最近10年,這里因“京南第一城”的名號,房價翻了3倍,但收入增長卻極為有限。3年前,在固安結婚買房后,Vita花掉了全部積蓄,在固安做了三年
從長安街出發,驅車50分鐘就能抵達河北固安。盡管與北京接壤,但這座擁有52萬人口的縣城總有些尷尬——最近10年,這里因“京南第一城”的名號,房價翻了3倍,但收入增長卻極為有限。
3年前,在固安結婚買房后,Vita花掉了全部積蓄,在固安做了三年美甲師,現在她決定去北京工作。她對于新工作的要求非常明確:1萬元以上薪資;不進連鎖店,因為這里不包食宿。在北京,居住永遠是最大的生活成本。
Vita在固安的家里通過微信與老板們溝通,只有雙方都覺得滿意、差不多的時候,她才決定去面試。
與Vita不同,春節還沒過完,王凱就在各種微信群招聘了。他的店里原本有5個美容師,但有兩個決定留在老家結婚,辭職了。3位美容師肯定是忙不過來,他需要趕緊找到合適的人手。
“形象氣質佳,有2年以上行業經驗,人勤奮一點就好。”王凱自問,“要求不過分吧,可就是找不到”。
美容師找不到滿意的工作,美容店招不到合適的員工。在最近幾年,人才已經成為嚴重阻礙行業發展的巨大鴻溝。
“實際上,美業的人才缺口從來沒有滿足過。”從業近20年,目前在做美業互聯網產品的李立軍告訴美業新緯度。
用工缺口已達20%,未來或許更悲觀
2018年開始,成都、杭州、西安等城市拉開了搶人大戰的序幕,對于高學歷人才給予落戶、創業貸款等政策。今年過完年,上海也向新能源汽車人才張開懷抱,對符合條件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國內外優秀人才,給予落戶、人才獎勵等支持。
實際上,像Vita一樣,從三四線城市沖進一線城市的美容師并不多,人口回流導致一二線城市不僅缺少高學歷新技術人才,制造業和服務業的人才缺口也正在擴大。再加上計生政策導致的人口結構問題,以及95后的職業選擇,最終形成了美容師等服務業人才招聘難的問題。
1. 人口向三四線城市回流,一線城市缺工現象更突出
2010~2014年,上海平均每年新增常住人口高達123萬。2018年后,隨著一二線城市趨于平穩發展,三四線城市樓市被普遍唱空,但數據表明,情況或許沒那么糟。除了東北地區外,中國人口遷移進入了回流中西部,粵浙人口再集聚階段。
2016~2019年,廣東、浙江兩省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68萬和78萬。安徽、四川、廣西、河南、貴州等中西部省份也開始進入了人口正增長階段。
以安徽為例,過去十多年,安徽的人口普遍外流到北京、上海等地,但是隨著一二線城市限購限價,逃離北上廣已經成為一種趨勢。2017年開始,安徽省已經連續5年出現人口回現象,外出人口回流805萬人。
隨著三四線城市的快速發展,人們不再把夢想寄托于大都市,逐步撤退到生活成本更低,生活節奏更慢的家鄉城市。如此一來,缺工將成為一線城市必然面臨的趨勢。
2. 00后比80后少7200萬人,年輕勞動力銳減
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導致中國人口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急劇減少。根據統計,80后、90后和00后人口分別為2.19億、1.88億、1.47億。
為了緩解勞動年齡人口少而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危機,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實施,但生育意愿不及預期,2018年出生人口為1523萬,較2017年大幅下降200萬,創1949年以來除1960-1961年自然災害時期外的新低。
美業招聘市場上的主力人群為20~30歲,目前來看,95后和00后是目標人群,而這個群體的人口基數處在遞減趨勢,因此,美容行業招聘難的問題仍將持續。
3. 95后的職業選擇更多元,美容師的職業吸引力下降
目標人群在減少的同時,95后們的職業選擇也在發生變化,有了更多元和自由的選擇后,美業對他們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李立軍告訴美業新緯度,2000年后,從農村走出去的低學歷人口愿意從事美業——相比于餐飲、制造業,美業的工作環境、收入都更有優勢。但2015年后,零售行業的變革和珠寶行業的下沉,搶走了一大批年輕人,另外,一批有行業經驗的美容師也正在被收入更高、更有技術含量的醫美機構挖走,最終造成了美業缺工現象。
生長于優渥環境的Z世代人群在擇業時更注重興趣和氛圍,這意味著如果他們對美業沒有興趣,就會遠離這個行業。
58同城發布的《2021年返城就業調研報告》顯示,春節后有48%的職場人打算換工作:年齡集中在21至30歲,58%的職場人在同行業內跳槽,31%的職場人則會考慮更換行業。
“央視財經”報道,美業如今的用工缺口已多達20%。“悲觀地說,行業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將面臨招聘難題,我們必須做好應對準備。”李立軍表示。
你的門店為何留不住美容師?
增量市場越來越小,但更悲觀的現象是,越來越多的門店留不住美容師了。春節后,多家門店都有若干美容師以各種理由辭職了。
馬云曾說過,員工離職的原因林林總總,但都可以歸結為兩點,要么錢沒給到位,要么心受委屈了。
美容師離職真的是因為錢少嗎?
2020年底發布的《生活服務業招聘求職大數據》顯示,生活服務行業招聘活躍職位TOP10分別為美容師、發型師、美發助理/學徒、美容助理/學徒、汽車修理工、美甲師、汽車美容、美容/瘦身顧問、美容導師、美容店長。
1~10月平均支付月薪為6680元,同比上漲11.98%。其中,美容店長月薪最高,達到10049元;美容導師支付月薪同比上升6.99%,達到9046元。
美容師的收入與所在城市、美容院的檔次以及個人的專業技能掛鉤。培訓機構蒙妮坦的數據顯示,在二線城市,剛入行的美容師薪資最低,一般在3000元左右;經過培訓,熟練掌握手法技能后,收入水平會上漲到4000~6000元;等有了穩定的會員顧客,待遇一般會達到8000元,甚至1萬元以上,在二線城市這已經算是不錯的收入水平了。
美容師離職是因為經常受委屈嗎?
美容師門檻低,收入相對較高,這個職業自有其考驗人之處。Vita告訴美業新緯度,每天工作8~10小時,每個月休息2~4天,逢年過節時最為繁忙,在接待和服務顧客的時候要始終保持微笑和禮貌。對于年輕美容師來說,這份工作辛苦且單調,很容易失去耐心。
除了生理性疲勞外,美容師在工作中免不了與同事發生矛盾,在美容院內,排擠人的現象非常常見,年輕氣盛的美容師大多因此而離開行業。
任何一個行業都免不了辛苦付出和和人際關系中的矛盾,因此這并不是導致美容師流失的根本原因。
王凱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他身邊的老板們都覺得自己對美容師不薄——開出了行業平均水平之上的薪資,定期請老師培訓,還有下午茶等員工福利,但美容師還是接二連三地離職,老板們多少覺得有些委屈。
后來一個朋友告訴他,老板們付出的不一定是美容師想要的,美容師想要什么,老板根本不知道。
“留不住美容師的真正的原因是70、80后老板和95后員工之間的認知差別。”王凱認為,老板們必須改變和員工的相處模式,才能緩解缺工問題。
老板們,你準備好為美容師打工了嗎?
一位老板在網上吐槽:“每次面試的時候,如果看我順眼,才會考慮來我這里上班。”這種自嘲非常真切地告訴老板們,要學習新的管理方式了,未來要抱著打工的心態服務員工,而不是只強調員工的服務意識。
結合行業人士的觀點和數據信息,我們認為經營者要從以下3點著手,改變經營管理思維,提升美容師的職業滿意度。
1. 注重兩個時間點:前6個月和2年后
美容師是一個門檻較低的職業,進入容易,但是做好還需要一點時間,而大多數人在做好之前就離職或者轉行了。
李立軍告訴美業新緯度,就美業連鎖門店的數據分析,入職2~4個月是美容師離職高峰期;入職6個月后,離職率下降;而入職2年后,離職率會再次上升。
入職2~4個月的時間內,如果美容師的適應能力差或者心急,容易過早地對一家店下結論,進而產生了快速離職的想法。
入職2年后,美容師的能力和經驗都有了提升,熟悉了工作技巧之后,希望接受新的挑戰,如果沒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和足夠的發展空間,他們就會選擇跳槽。
幫助新員工,給他們相對寬容的發展環境,對于老員工,要搭建完備的晉升機制。利益分配體系和行為導向體系,是美容院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核心保障。
2. 拒絕畫大餅和打雞血,跟美容師真誠溝通
賴聲川話劇《冬之旅》中有句話:“沒有道路可以通向真誠,因為真誠本身就是道路。”
對于95后和00后來說,他們追求個性和自由,不再容易被集體主義鼓舞,因此打雞血、畫大餅的方式不僅不能激勵他們,反而會被他們一眼看穿,進而對老板失望。
因此,在與美容師的交流過程中不妨放下老板的架子,真誠一點,如實地告訴美容師,在這段雇傭關系里,老板和美容師各自有什么責任和權利。
95后并不像我之前想象得那樣幼稚,他們也愿意付出,希望被認可和肯定,但前提是以誠相待,讓她得到被尊重的感覺,激發她們自我驅動。
3. 升級經營思維和管理體系,讓美容師信服
95后美容師敢于頂撞老板,然后火速離職的本質原因是什么?是老板自己對于行業趨勢的判斷不準確,對推行的戰略朝令夕改;管理手段不精,人效低,無法獲得95后美容師的信服。
行業內的大多數老板通過所謂的學習去管理和提升美容師,但背不完的話術、練不完的手法、聊不完的套路、寫不完的總結不僅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讓美容師打了退堂鼓。
在留住美容師之前,老板們應該自問:你本人和你的門店里是否有足夠值得美容師學習的東西?讓美容師進步的同時,作為經營者是否也需要充充電了,多去了解行業知識,甚至是學著與年輕的員工和顧客交流。
張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