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20年修訂的《土地管理法》中對于土地補償費與安置補助費規定為“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也就是說,土地補償費與安置補助費應當按照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在實踐中,征地區片綜合地價
2020年修訂的《土地管理法》中對于土地補償費與安置補助費規定為“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也就是說,土地補償費與安置補助費應當按照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在實踐中,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是指在城鎮行政區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依據地類、產值、土地區位、農用地等級、人均耕地數量、土地供求關系以及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因素劃分區片并測算的征地綜合補償標準。但是據我所知,還有個別地區還未下發征地區片綜合地價的認定文件,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咱們被征收人該如何確定一畝地多少錢呢?
(1)參照周邊地區相同級別的土地價格,各地會對土地分類,不同種類的土地價格不同;
(2)根據土地當年的產值確定,2004年修訂的《土地管理法》規定土地補償款為被征收耕地前三年平均產值的六至十倍,安置補助費為前三年平均產值的四至六倍,如果上述補償不能使被征收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一級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土地補償款和安置補助費加起來不超過前三年平均產值的30倍。
而對于青苗和地上附著物的價格。對此,被征收農民也有兩種方式:一是參考當地有關部門發布的青苗價格;二是參考當地相同種類地上附著物的市場價格。征收方一般會通過評估確定青苗和地上附著物的價格,被征收人如果對評估價格不滿意,可以申請復核,對符合結果不滿意的申請專家委員會鑒定。
從《農用地評估規程》的角度分析土地征收價格
對于土地征收價格的構成,從產權角度看,土地征收價格=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社會保障權。從資源經濟學角度看,農地征收價格=農地質量價格+農地社會價值量化值。從農用地價值完全補償的角度看,征地區片價=農用地經濟價格+社會保障價格+社會穩定價格+生態價格。從成本角度看,農地征收價格=生產資料價格+生活資料價格+合理預期。有學者認為征地價格=農用地價格+土地轉用后增值的區段平均值的分割值,土地增值分割的區間是:國家確定的最低社會保障標準至100%。
從土地評估的角度看,《農用地估價規程》(以下簡稱《規程》)中明確了農用地價格的計算方法,基本類同于城鎮土地估價方法。但農用地價格并不等同于土地征收價格,由于土地征收造成的產權、用途等條件的改變,直接造成被征地農民賴以生存的生產資料的喪失,因此對于土地征收價格的計算還需考慮以下四項因素,即:
一、權利因素,指國家征用集體土地農用地時,因土地所有權發生轉移對土地征收價格的影響;
二、用途因素,指國家征用集體土地農用地時,因土地用途發生轉變對土地征收價格的影響;
三、社會保障因素,指影響土地征收價格的社會保障條件,包括農民應獲得的基本生活保障、教育及再就業培訓等;
四、其他因素,指影響土地征收條件的個別條件,包括農業外收入狀況、農民生產和生活方式對土地的依賴程度、農民平均文化水平及農業外就業的意識和能力等。
當前農用地的征地區片價計算方法主要采用疊加法,即在農用地基準地價評估的基礎上,疊加農用地社會保障價格,這一方法僅計算生產資料價格與社會保障價格,對于由于征地引起的權利價值未予充分考慮。因此可認為,現行征地區片價的計算方法與土地征收價格的內涵存在一定的差異,對被征收農地的價值有所低估。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這里就結束了,如果您對該問題還有相關疑問的話可以將疑問私信給我或者將疑問評論在文章下方評論區中,我會一一為大家進行解答的。
■ 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刪除。
■ 征地拆遷、拆遷補償、農村拆遷、國有土地拆遷、拆遷知識交流與分享。
■ 袁曼曼征地拆遷律師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有用的拆遷知識,幫您識破征地拆遷背后的心機。
丁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