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紅薯是一種農村人的雜糧,可以加工成淀粉,制成粉絲和各種粉條,干制成薯片,也是農村人養豬的優質飼料,紅薯的用途是非常多的,是深受人們喜愛的植食性食物。
農村紅薯收獲后,通常放在地窖里儲藏。在儲藏過程中,由于地窖的氣溫和濕度非常適宜,打破了紅薯的休眠期,使紅薯萌發了許許多多的幼芽。
據資料得知,紅薯發芽的時候,紅薯塊莖體內的活性生物酶,在活性過程中是不可能產生龍葵素等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因此,紅薯發芽后,若是食用,對人體是沒有任何危害的。所以,紅薯發芽已后,不像土豆,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但是,紅薯塊莖在儲存過程中,由于受到適宜的儲存環境的影響,紅薯塊莖仍然處于非常強烈的生物活性,便開始消耗紅薯塊莖內面的營養物質,萌發出新的嫩芽來。
因為,紅薯在儲存過程中,是一個獨立的塊莖個體,沒有須根和葉片,根本不可能從外界,獲得營養物質,為塊莖發芽提供充足的營養,只能通過消耗紅薯塊莖體內儲存的營養物質,來滿足塊莖發芽所需要的營養物質。
又因為紅薯塊莖體內的營養物質是非常有限的,一旦紅薯塊莖萌發幼芽,就需要吸收和消耗塊莖體內的營養物質,使紅薯塊莖體內的營養物質逐漸減少。
所以,紅薯塊莖發芽以后,紅薯塊莖內面營養物質,就會大量地流失而被幼芽所消耗了,減少了紅薯塊莖體內的營養物質含量。
紅薯體內的營養物質主要是淀粉、果糖、維生素和活性酶,被轉移到萌發的幼芽上。這樣紅薯若是食用的時候,比沒有發芽的時候,營養物質要減少很多,食用的口味下降,明顯的區別是紅薯的甜味下降了,內面的半纖維素逐漸增粗增大,紅薯肉質糯性下降,變得粗糙起來。
但是,紅薯剛剛萌發幼芽的時候,消耗的營養物質是非常微量的,因此,紅薯的食用體驗下降也是不明顯的。紅薯嫩芽越長越大越多,時間越長,所消耗的營養物質越多,紅薯品質下降越厲害,食用口感越差。
所以,在市場上購買食用紅薯的時候,發芽的紅薯營養流失多,食用價值下降,選擇時要挑選沒有發芽的紅薯,營養物質才是充足的沒有流失,食用口感變化非常小。農村家庭的紅薯,一般情況下到發芽后都不會食用的,都是作為豬飼料處理。
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