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咱們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同樣也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和習俗,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是人死后的一種習俗,那就是人死后,子孫要披麻戴孝。
看完話題,大家可能會問,咱們國家披麻戴孝的習俗開始于什么時候?為何要披麻戴孝?其中有啥講究嗎?帶著這個疑問,專門查找了很多資料,而且專門詢問了見多識廣的老人,下面大家來看看答案,一起來長長見識吧!
大約在西周的時候,史書上就有了喪服的記載,只不過那時候還不叫喪服,而是被稱之為“素服”。
在春秋時期,“素服”逐漸流行,而且還形成了完備的制度,據歷史記載,春秋的魯襄公死后,他的兒子因為喪服穿著不當,受到了人們的責備。
后來的社會動亂,使周禮遭到破壞,于是在統治者連同士人,對喪服進行補充和改進,最終,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終于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五等喪服制度。
從西周,到春秋,到現在,基本上已經有了二千多年的歷史,可以說披麻戴孝的習俗歷史已經非常悠久,這一直傳承到今天。
咱們知道,以上只不過是傳說,要是仔細分析的話,披麻戴孝并非是隨意的,而是有講究的,咱們先來說說披麻的含義吧,咱們知道原來的麻布比較粗糙,根本不適合穿著,要是隨身穿著的話,皮膚會有不良反應,甚至會很疼痛,古人就是用這種布料帶來的疼痛,來表達失去親人的痛苦。
要是戴孝,指的是頭上戴上白帽子,咱們中國的傳統,白色代表的是死亡,代表的也是生命的衰竭,同時也有悲哀的含義,所以頭戴白帽子,寓意是家里有了喪事,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哀思。
至于哭喪棒是柳樹枝做的,柳樹自古就有離別之意,使用柳樹枝表示對老人的挽留,也表示自己的哀思。
在我們這里,什么人穿什么樣的孝服也是有講究的,要是和死者是同一輩分的,一般來說要穿白布衣服,表示哀思和尊重;要是死者的兒女一定要穿麻布喪服。
咱們前文講過,身穿麻布身體會疼痛,這樣可以表示喪失親人的痛苦;要是死者的孫輩,要穿萱布做成的喪服;如果死者有了玄孫,甚至要穿紅布喪服,這表示死者高壽是喜喪,而且兒孫滿堂是含笑而去的。
現在有些地方為了省事,喪服可以都是白色的,但是孝帽子略微有些區別,在我們這里要是孫子輩的,孝帽子是團頂孝帽,這也俗稱為一把抓;要是曾孫輩也戴“一把抓”孝帽,但帽頂上再系一根紅布條,俗叫“彩子”,又叫“掛紅”。
咱們前文講過,凡有“掛紅”的喪事就是老喪,是指死者年事已高,兒孫滿堂,這也叫喜喪,喪事中會有喪鼓助哀,哭哭泣泣,也有吹吹打打,說說笑笑,熱熱鬧鬧。
咱們中國,地域廣泛,關于殯葬習俗大體上一致,但是細節上略有差別,畢竟“五里不通風,十里不同俗”嗎!朋友們你們那里是什么習俗呢?
有朋友說,這一切都是落后的,我的意見是,不要以為祖先遺留的就一定是落后的,有他合理的地方,也許會有一些不足或者弊端,我們可以批判的繼承加以改善,大家說是這樣嗎?
王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