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對于亮劍迷來說,最遺憾的莫過于亮劍小說后半部分題材較為敏感,難以拍攝,所以只拍到1955年李云龍、孔捷、丁偉授少將便結束,然而小說的后半部分才是亮劍的真正精髓。
那么曾經叱咤風云的晉西北鐵三角,就連楚云飛的358團也不敢輕視的抗戰力量,在小說中的結局是如何的呢?
李云龍從南京軍事學院畢業之后回到了自己的老部隊,從C軍代理軍長成了正式軍長,孔捷回到駐東北邊境線上的某野戰軍任軍長,丁偉調到北方的一個大軍區任參謀長。
可以說都還混得不錯,這些為國家流過血的將軍注定要成為最中堅的國防力量,但此后的故事發展卻讓人惋惜。
我們今天就來看看三人不同的結局。
趙剛之后李云龍一直和新來的政委孫泰安相處融洽,這是個脾氣不錯的政委,雖然原則性很強,卻極少能挑起矛盾,在那一場十年的動蕩剛剛開始之時,就被調去另一個省“支左”了,來暫時任職的新政委叫做馬天生。
相比李云龍這樣老資歷的將軍,馬天生的經歷就不值一提了,1943年在蘇北參加了新四軍的游擊隊,憑借中學這個“高級學歷”從機關文書做起,基本上沒有參加過什么像樣的戰斗,1955年授銜時,李云龍和丁偉等人在南京軍事學院發牢騷嫌肩章上一顆將星太少時,馬天生望著自己肩上的兩杠一星感到心 滿意足。1943年入伍,沒什么戰功,十二年就干到副團級少校,馬天生相當知足。
當時的局勢越來越復雜,C軍駐地有兩大勢力(紅革聯、井岡山bing團),都要求李云龍支持,李云龍非常頭大,于是干脆躲進醫院稱病不見客。
雖然馬天生暫代政委之職,卻因資歷原因老是被李云龍壓著一頭,即便是李云龍住進了醫院,一來二去馬天生也覺得不自在,而另一方面,那兩大派勢力斗得如火如荼,馬天生竟然代表李云龍做了表態,支持了某一方勢力,就這樣雙方的矛盾愈演愈烈,最大規模的對抗竟然死傷百人。
這些人從最開始的徒手接觸,到最后肆無忌憚搶奪武器,很多機構都被洗劫一空,包括李云龍的兩個團,于是李云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斥責了馬天生代表軍方發言,導致事態嚴重,就這樣兩人矛盾越來越深。
馬天生通過自己以前的老首長和北京取得聯系,剛開始老首長讓馬天生仔細查清楚李云龍到底什么底細,結果發現李云龍跟過彭德懷,也跟過劉伯承,還跟過陳庚,資歷豐富,背景也硬,因此不敢輕舉妄動。
直到一次特殊事件讓馬天生找到了機會,那就是泰山師事件,一個代號泰山的師部被襲擊,動手的是其中一派勢力,雖然只是幾個哨兵被打了悶棍,但卻沒有士兵敢對這些人開槍,泰山師師長向李云龍匯報后,李云龍驚出一身冷汗,萬一敵方特工渾水摸魚,后果不堪設想。
就這樣李云龍帶著一個警衛營包圍了泰山師,由于內容比較敏感,大家可以去看看小說,李云龍果斷制止了這次行動,卻給了馬天生一個扳倒他的機會。
很快李云龍就被定了性,在被逮捕之前,孔捷曾派沈陽軍區6957部隊的偵察參謀到李云龍的住所,希望李云龍能帶著家人去沈陽暫避一段時間,但李云龍和田雨將六個孩子(四個是趙剛的,兩個是李云龍的)交給孔捷扶養,并要求這六個孩子以后都必須參軍,之后便毅然選擇留下來面對這場危難。
之后便是審查和審判,期間梁山分隊段鵬曾成功解救過李云龍,但李云龍知道他不能一走了之,否則一世英名毀于一旦,就這樣李云龍回到自己家,穿上將軍服,別上了三枚視若珍寶的勛章。
有八一紅星圖案的二級八一勛章是授予在十年土地革命戰爭中擔任過團級指揮員的。有延安寶塔山圖案的二級獨 立自由勛章是授予抗日戰爭中擔任過八路軍、新四軍團級指揮員的。有天安門圖案的一級解放勛章是授予解放戰爭中擔任軍級以上指揮員的。這三枚勛章從設計到鑄造都極為精美,上面鍍著純金,在燈光下很耀眼,這三枚 勛章上濃縮著從貧瘠的山溝里浴血拼殺而漸漸強大起來的這支軍隊的歷 程,也濃縮著李云龍個人歷史和百戰搏殺的記載。
當馬天生追到李云龍的住所時,李云龍已經做好準備,并用一把勃朗寧手槍對準了太陽穴,這是當年楚云飛送給他的,沒想到最后一顆子彈沒有給敵人,卻留給了自己。
李云龍對馬天生說:“你看,我把槍口對準太陽穴,當我扣動 扳機時,子彈會從我另一側太陽穴穿出,應該打進那邊墻里,那墻是灰墻,不會產生跳彈,如果你想留個紀念,就把這彈頭挖出來,我送你了。如果你不稀罕,就把它留在墻里,將來不管誰得到它,和我都是個緣分。嗯,還有,這顆彈頭可能 有些變形,因為我的顱骨比較硬……”
啪的一聲,李云龍倒下了。
馬天生驚訝地看著這一切,并且真的撿起那顆子彈,果然已經變形,這顆頭果然比子彈還要硬。兩周后,田雨隨老李而去…
馬天生到底沒當上這個軍的1號首長,李云龍死后,他的精神似乎也 垮了,變得沉默寡言起來,后來他主動要求調走,被調往北京的一所軍事學院。據說,還是干他的老本行搞政治工作,再往后,誰也不知道了。
而李云龍的將軍服和那三枚勛章也離奇被搶,被襲擊的哨兵只是被打暈。
一天對面的金門島開始每天的廣播,以往嬌滴滴的女廣播員被換掉,一個雄壯肅穆的聲音夾雜著貝多芬英雄交響樂的第二樂章,那首著名的《葬禮進行曲》開始廣播。
“駐島全體將士對李云龍將軍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民國三十一年冬,李將軍率部與倭敵激戰于野狼峪,白刃戰中手刃倭寇數百余,日軍聞風喪膽。民國三十三年,李將軍于晉西北全殲裝備精良之日軍山本一木特種部隊,憑血肉之軀及劣勢裝備與敵浴血奮戰,實乃中國軍人之楷模,……”
楚云飛隔海行了一個長長的軍禮,眼角有一絲淚光。
多年后,六個軍人相約來到李云龍曾經的住所,最高級別的是個少將,這些級別不低的軍人在一堵斑駁有彈孔痕跡的墻面前跪下,泣不成聲。他們帶來的東西僅一套將軍服和三枚勛章。
就在李云龍去世后的幾個月,蘇聯邊防軍入侵珍寶島,襲擊中國邊防部隊巡邏人員,打死打傷6人,一次小規模戰斗最終引發中蘇邊境戰爭。
孔捷指揮指揮炮群與蘇軍激戰數日,是役,蘇軍比金邊防總站戰時總指揮列昂諾夫上校,總站長揚辛中校飲彈身亡,中蘇戰爭很快結束。
那天孔捷支開作戰室的參謀,獨自坐了很久,腦海里浮現十幾年前南京軍事學院畢業時的場景,丁偉那篇論文《論我國國土防御的重點》,他認為一個可以依靠和信任的鄰居,是我國生存利益的所在,在分析完A國、B國等有實力對我構成威脅但又不可能短時間快速對我有實質行動的國家后,丁偉指出了我國應當防御的另一個國家,那就是蘇聯…。
孔捷想那個有點桀驁不馴但滿腹才華的老丁了,“老丁啊,你看看吧,當年你的設想現在已經真實發生了,那么多人害怕你的想法,害怕破壞和老大哥的情誼,要不是老首長,你小子的論文怎么能通過,不能畢業你小子怎么當上將軍”
孔捷淚流滿面回憶丁偉,回憶李云龍,據說丁偉因論文的問題,回到原部隊后就離開了主官崗位,做了參謀長,再后來丁偉因為某些問題大膽直言,就脫掉了軍裝。
孔捷曾派人去大別山尋找,有人說丁偉下半輩子都在種地,閑暇之余會在田間講起當年晉西北鐵三角的故事,但孔捷始終沒找到丁偉。
轉念一想,孔捷又突然回到現實,斯人已逝,還有六個孩子需要扶養,我孔捷可不能意氣用事,老李走得匆忙,什么東西也沒給孩子留下,那套將軍服和三枚勛章也下落不明,現在只有我這個叔叔能護他們一世周全了。
就這樣孔捷將六個孩子養大,雖然平日里不怎么提起李云龍,孔捷為避開是非也盡量不讓孩子接觸到軍隊那些事,但這六個孩子到年紀后都不約而同參軍入伍。
李云龍的大兒子李健雖然最初因父親的原因入團入黨都費勁周折,到后來那十年的事情得到公正處理后,李健的晉升相當之快,最后也成了一名將軍。
對于丁偉的結局書中寫的并不多,早在南京軍事學院畢業那天,臨行酒席上丁偉就曾對李云龍和孔捷說過:“我丁偉要是有一天上門討飯,弟兄們還要給口飯吃呀!”
1959年,丁偉因為在一次會議上直言,被當場批斗,不但丟官開除軍籍,還鋃鐺入獄,幾年的牢獄之災讓丁偉徹底磨掉銳氣,出獄后便渺無音訊,有人傳言是回大別山種地去了,孔捷曾幾次托人尋找,也沒能找到。
1960年李云龍聽到丁偉入獄的消息意忿難平,將當年丁偉送給他的一瓶茅臺酒喝光,借著酒意悲嚎:“丁偉,你是條漢子,我李云龍是個孬種,不如你”
而孔捷也時常想起丁偉這個老戰友,雖然論戰略眼光,孔捷和李云龍都不如丁偉,但孔捷卻是三人中最韜光養晦的,他也敬佩這位敢于直言的老戰友。
馬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