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結婚這件大事,在迎親、拜天地、入洞房一系列活動之后,是不是就結束了?當然不是了,結婚當天的行禮只是重頭戲,但這還不算結束。女方只有經過“回門”,才算徹底告別以前的生活。那這個“回門”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又有著怎樣的講究呢?
在先秦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回門”了,而當時叫做“歸寧”。說到回門,自然就會想到《孔雀東南飛》中的蘭芝了。
當時劉蘭芝因為沒有為焦仲卿家產下孩子,所以就被焦母所討厭。后來焦母又擅作主張,為自己的兒子找了一戶人家的女兒,而把賢惠的蘭芝趕了出來。劉蘭芝沒辦法回到了家,回家之后,自己的母親勃然大怒,就質問蘭芝說,你到底犯了什么過錯,我們不迎你,你反而自己回家省親了。
在秦漢時期,女子在“歸寧”之后便不能隨便回家了,如果女方想回家看父母,那首先就得征求公婆和丈夫的同意,然后再事先通知女方家人,一般還需由丈夫陪同,這禮節才算周全,否則就是失禮的行為,難怪劉蘭芝的母親要憤怒了。既沒有丈夫陪同,又沒有事先通知,這就是不合禮法的行為。
“歸寧”對于女子來說,就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從字面理解,所謂“歸寧”實際上就是告訴父母自己很平安,讓他們心中感到安寧的意思。歸寧之禮過后,就表示女兒再不能留在父母身邊,轉而要對公婆盡孝了。歸寧也就算是女兒同父母離別的序曲了。
回門是流傳了千年的習俗,這其中的禮俗自然是很講究的了。在結婚后的第三天,女子就要在丈夫的陪同下回家,共同看望女方的父母。新人帶禮物,而女方一家則要大擺筵宴,來招待女婿和女兒的到來。由于當時的交通不便,通信自然也就不便捷了,所以歸寧之后,就很少能再與父母團聚了,所以對于女子,歸寧就顯得很重要了。
但在有的地方,也不一定是婚后的第三天才能回門,也可以是六天、九天、十天,甚至是滿月。然而三天是最常見的習俗,娘家人都很重視“三天回門”的禮俗的。而男方在回門的時候也是很緊張的,他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岳父和岳母。因為在女方家人面前表現得謙和有禮,就能令他們放心,讓他們覺得為女兒選擇的女婿沒錯,而且女兒一定會幸福的。
除了天數的風俗,還要注意備齊禮品,一般要備四件,男方和女方都要打扮得跟結婚時一樣正式。這樣才能把最俊美的一面展現給娘家人。
回門后,這稱呼就要發生變化了。岳父和岳母都要被稱為父母,而且你要說得很自然才行,見到女方的娘家人,男方要主動行禮打招呼,這才算禮數周到了。
在吃飯的時候,新人要主動敬酒,同結婚時辦喜宴是一樣的,而且還得說些感謝謝的話。飯后新人也不能著急回家,因為這次回門對女方可是很重要的,即使在最后走的時候,男方也要主動邀請娘家人經常做客。
這樣回門的禮俗才算成了。當然現在交通和通訊都很發達了,現代新婚的夫婦,卻是可以經常回家省親的,歸寧就只是有沒有時間的問題了。
何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