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媳婦、太太、夫人大概是丈夫們在平時或正式場合最常慣的叫法,但自古時至今,對老婆的稱呼很繁雜,在不同時期、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環境對自己的老婆有著不同的稱呼。
“妻子”一詞的來歷最早見于《易經系辭》:“人于其官,不見其妻。”但在古代,妻子一詞并不是男子配偶的通稱。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妻子”才漸漸成為所有男人配偶的通稱。
自古以來,“妻子”的別稱很多,如皇上之妻稱皇后,諸侯之妻稱“細君”,宰相、王公大臣之妻稱夫人,文人稱老婆叫拙荊,雅士叫執帚,還有秀才稱娘子,商賈稱賤內等。
看一些古裝劇就會發現,皇帝稱呼皇后有時會叫“梓童”,很多不知道的人還以為皇后的名字是這般的。其實皇后母儀天下,故只有皇后才能稱之為梓童。
其實,梓為木中之貴者,在古代古人就以梓為有子之意。古代講究多子多福,皇家更是對子嗣相當看重,皇后也逃脫不了古代女子母以子貴的慣例。
此外,據說此稱呼還與衛子夫有關。相傳衛子夫入宮,歲余不得見,涕泣請出。武帝則因夜夢“梓樹”而幸衛子夫,從而得子,并立子夫為皇后,后便有帝稱后為“梓童”的說法。
這個稱呼就較為普遍了,可其實在古代,有一定地位的婦女才能用這一稱呼,夫人最初原是對古代諸侯妻子的稱呼。近代在外交場合也用于對別人妻子的尊稱。
漢代以后,一般只有王公大臣的妻子才可稱為夫人,后歷代所說的“封妻蔭子”中的“封妻”便是一些官員給母親或妻子加封。后來延伸到一般人的妻子就有此稱呼。
“荊”為一種灌木,在古代常被用來作婦女的發釵,稱為“荊釵”。古代平民女子一般都是荊釵布裙,后便用“拙荊”來代指妻子,再后來還又演變成對妻子的謙稱。
在中國古代,人們比較講究禮數,當面喊“娘子”背后稱“拙荊”,關系稱謂均有面稱和背稱之分。所謂面稱,就是當面喊的,背稱則是跟他人言及某人時的稱呼。
拙荊用現代話翻譯,就是“窮女人”。窮苦人家的女人沒錢買金釵銀釵,隨便插個樹根就出門了,這個樹根做的釵,就是“拙荊”。但是千萬別誤會真的是窮苦女子,“拙荊”在古代可是有文化的官家人用的。
在古代,男子對于女性配偶的面稱,最耳熟能詳的莫過于古裝戲里常聽到的“娘子”“夫人”,這也的確是當時比較普遍的稱呼。而女子對于男性配偶的面稱則有“相公”“郎君”“官人”。
關于娘子這稱呼,在宋代之前,其實是專指未婚女子。到了元代,才開始稱已婚婦女為“娘子”。在古裝影視劇中,一般都是妻子的別稱。
這個就是對妻子的謙稱了,“賤” 是自謙之詞,“內” 即內人。一些人認為這是對女子的歧視,其實不然。“賤” 指的是男子自己,而不是妻子。賤內即“我這個卑微之人的妻子”。
賤內也是內人的別稱,內人即屋內之人。內人、內子從前丈夫對別人謙稱自己的妻子。源出于舊觀念,認為男子主外,女子主內。一般那種大戶讀書人家喜歡這樣稱呼自己的妻子。
賤內,這個說法和內人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這個稱呼更加的謙虛。古代的時候賤不是修飾“內”的,也就是說賤不是指妻子,而是指男子自己。
太太,這個說法大家也很熟悉了,太太這個說法很早就有了,但真正變的常用是在民國時期。據說是來自于周朝開國的三位婦女,因其名字中都有個“太”字,太太一詞才由此產生。
內助指家庭事務均由妻子操持,稱“賢內助”是尊稱。內掌柜、內當家舊時代稱掌權的妻子為“內掌柜”、“內當家”,后來作為恭維別人妻子的稱呼及自己對妻子的愛稱。
老婆現在最流行的稱呼,不過,這叫法最早出現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此外對妻子的稱呼還有媳婦、婆姨、糟糠、堂客之類的,至于妾、小妻、小星、側室、偏房等,均為舊時對于小老婆的稱呼。各位看官,你們那又是怎樣稱呼的?
陳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