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明末清初,這已經距離明朝開國相距200年有余。
有史學家談遷、李清二人所寫筆記,里面清楚的記載著,懿文太子朱標非馬皇后親生,也不是嫡子。
這兩個人都是在當時有名的文學家,拿的也是明朝的俸祿,所以根本不存在要污蔑一個去世200多年的懿文太子,而兩個人的筆記,也不是官方的史記,只是記載自己在工作中的所見。
在南京有一個太常寺,太常寺是明朝主管宗廟禮儀的最高行政機構,他記錄著重大的歷史事件。
上面記載著李淑妃生育三子,懿文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兄弟三人一母同胞。燕王朱棣乃是碽妃所生。
而朱元璋的原配馬皇后,一生無子。身為原配,朱元璋的所有庶子,都是在馬皇后的教養下長大的。馬皇后作為嫡母,而朱元璋也要保證馬皇后的榮華,所以所有孩子必須尊重馬皇后。而作為庶長子的朱標,自小教養在馬皇后的身邊,自然和馬皇后是最為親近的。
所有的孩子都記在馬皇后的名下,自然就成為了馬皇后的孩子,但是不代表馬皇后就是他們的生母。
馬皇后無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和朱元璋在外征戰多年,風餐露宿中上了身體,所以沒有嫡子。而作為庶長子的朱標跟隨馬皇后長大,自然就是朱元璋的繼承人。更何況,朱標是一個親爹喜歡的兒子,也是馬皇后喜歡的兒子,同時還是眾位大臣認可的太子,諸位弟弟信服的大哥。
至于為什么靖難之役成功上位的朱棣,為什么不將這件事公諸于眾,因為他也不是馬皇后的兒子,所以朱棣改寫的歷史中,只是將自己記在了馬皇后的名下,成為了名義上的嫡子。
歷史上的李淑妃,并沒有名氣。或者說在朱元璋的后宮中,除了一枝獨秀的馬皇后,其余的女子幾乎沒有留下什么痕跡,馬皇后真的留名千古。
馬皇后身為朱元璋的原配,而李淑妃算得上馬皇后過門后,最先納進門的妾室。即使李淑妃跟隨朱元璋的年頭很長,可是在馬皇后面前,所有人都是默默無聞的,直到馬皇后去世,李淑妃突然大放異彩,一躍成為最高位份的妃子,并且成為了后宮的代理皇后,開始掌管后宮諸事。
要知道此時朱元璋的后宮中,沒有功臣滁陽王郭子興的女兒郭惠妃,無論怎么樣,也輪不到李淑妃一躍而上。
所以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李淑妃是太子生母,馬皇后在為了保持后宮平衡,李淑妃必須默默無聞。可是馬皇后去世,李淑妃憑借著兒子,才能成為后宮之首。
封建年代看重嫡庶,身為皇后,所有庶子都是皇后的孩子。為了給自己提高身份,在古代這樣的事情并不少見。
有歷史佐證,在馬皇后去世的時候,身為兒子的朱樉并不難過,甚至派人去蘇杭等地買嫁妝,如果馬皇后真的是親媽,朱樉怎么可能這么做?
綜上所述,朱標本不是馬皇后的親子。至于為什么在歷史中沒有大肆宣揚,是因為朱標的后代并沒有繼承皇位,所以也沒有在意他們到底是什么身份。
丁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