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未來5到10年的房價會是什么走勢?是漲還是跌?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關心的問題,因為事關我們所有人的利益,如果未來5到10年房價如過去10年一般上漲,那么持有更多的房產將能夠帶來更多的財富增值,反之,則是財富縮水。
要獲得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首先得知道過去10年、20年的房價為何會一直上漲?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過去10年房價持續上漲最核心的原因是兩個,第一是住房稀缺,第二是購買力提升,除此之外所有的原因都是輔助,或者是被包含在這兩個原因之內。
稀缺是一個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的基礎,背后的原因是供需失衡,中國雖然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了。
但是城市大規模建設也就是最近20年的事情,大家如果有印象,可以回憶一下九十年代、以及進入21世紀后的20年,這期間的變化是非常之大的。
以我老家為例,我們縣城的建設大概是在2000年左右開始的,我印象特別清楚,因為我姑姑家當時被拆遷了,她們當時的房子才老城區的邊緣,旁邊還有農田。
種了很多李子樹和蔬菜,但是現在這里已經是縣城的中心,汽車站就在旁邊,縣城擴大的好幾倍,而主要的建設就是在2000年之后進行的。
從更大的城市來說,上海的浦東新區是90年代開始建設的,2001年才作為行政區成立,當我畢業在浦東工作的時候,看到的是建成的非常現代化的一個城市。
深圳的南山也是90年代開始建設的,是深圳目前最現代化的城市建設,而其中的前海是2010年開始建設的,比南山更加現代化,現在已經陸續投入使用了,整個區域極其現代化。
從人口上來說,大量的農村人口涌入城市,這個現象叫做城鎮化,2000年的時候中國城鎮化率才36%,到了2021年,已經接近65%,21年時間,城鎮化率提高了29個百分點,城鎮人口從4.68億迅速增加到9.1億。
21年時間城鎮人口增加了4.42億,這是一個比美國一國人口還多的規模,人來到城市得有地方住吧,最開始可能是大通鋪擠一擠。
然后是租一個房間,最后就是買房子了,那么房子就顯得極其稀缺,2000年左右的時候居住條件還是非常差的,98年進行的房改,不再進行福利分房了,全由市場解決。
有了市場需求,還不一定能夠變成有效需求,還需要有購買力,過去20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
不僅在中國歷史上是最快的,在人類歷史上也是從未有過的,經濟的迅猛發展,GDP從2000年的8.9萬億提高到2021年的114萬億,增長了近13倍!
住房稀缺,人均居住面積不足20平方米,同時又有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原本緊張的住房矛盾變得更加突出,當有了購買力的時候就會買,這是過去20年房價持續上漲的核心原因!
但是這些原因未來還存在嗎?應該說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中國城鎮化率已經接近65%,未來還會提升,但是幅度已經不大了,中國的規劃是在2035年達到75%,而發達國家的城鎮化率普遍在80%以上,比如美國的城鎮化率在83%左右,中國未來的城鎮化率還會增長,但是相比以前會大大放緩,過去20年提高近30個百分點,但是現在的目標是未來13年提高10個百分點,速度是大大放緩的。
這意味著需求是放緩的,同時,中國在房屋的建設能力上達到了有史以來最高,2021年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是17.9億平方米。
其中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為15.6億平方米,是有史以來最高水平,這已經是連續第四年超過17億平米了,按照人均40平米的居住面積,可以為3900萬人提供住宿。
哪怕我們的城鎮化率一年提高2個百分點,也只有2800萬人口進入到城鎮。換言之,現在的房屋建設能力已經超過了我們人口進入城鎮的速度。
中國的房地產整體而言是已經度過了稀缺階段!
這個結論特別重要,所以再也不會有全國各地房價共同上漲的景象了,中國的房地產未來表現出來的是區域不均衡。
一二線城市表現為人口凈流入,但是房地產減少速度有點跟不上的節奏,而三四五線城市表現為人口流出,但是建設的房子卻很多。
這就是為什么一二線城市房價持續上漲,比如深圳、北京、合肥、西安為代表的城市,但是另一方面也開始有城市房價持續下跌了,比如東北的鶴崗、甘肅的玉門,這兩種極端情況同時存在一個時空中。
未來的房價會出現分化!這是最重要的判斷!不再是閉著眼睛都能賺錢的時候了,這兩年不少城市的人買房是買在了山頂上,短時間內不會出現大跌的情況。
但是長期陰跌在所難免,買房保值增值只在人口凈流入的城市能夠實現,這些城市的房價會持續漲,即便是短暫回調,未來還會創新高。但是“鶴崗們”卻再也回不去了!
所謂人口凈流入城市大概率是省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比如銀川,看似很偏遠,城市經濟規模也不大,實則是寧夏的首府,是區域經濟中心,在寧夏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過去幾年房價是漲了一波的。
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