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眾所周知,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傷亡最重,影響最大的一次戰役,是國共雙方真正意義上的戰略大決戰。如此重要的一場戰役,雙方都是相當重視,并且全力以赴,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國民政府派出了他們最厲害的精銳部隊,我方也是派出最英勇善戰的總指揮。
不禁好奇,到底誰是總指揮,讓這場戰役打得勢如破竹,這樣經典呢?這個問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有很大的爭論,有人說是粟裕大將,還有人堅持是鄧陳。總之一時間眾說紛紜。
從戰略層次上看,這場戰役的總指揮,當然是千里之外的毛澤東和蔣介石了。他們通過電報等方式作出關于戰役的一些重大決策。
據相關史料記載,他們即使是沒有在現場,但是卻干著團長的活,甚至是經手具體的陣地布置。一邊驚嘆于他們的敬業精神,一邊又佩服于毛澤東過人的軍事才華。
這場戰役是粟裕大將向中央提出并建議的,按照常理說應該是由粟裕總指揮,但是粟裕大將知曉這場戰役多么重要、多么難打,故并沒有獨斷專權。
而是向中央發去電報申請中央派陳毅和鄧小平指揮,這一方面充分體現了粟裕的大局觀念和大將風范。
心中不僅有疑問,為何粟裕要向中央申請劉鄧陳呢?而中央也如何神速作出回應呢?
首先,陳毅作為華野司令和中野副司令,鄧小平又曾經多次和陳毅合作,二人配合非常默契。
他們在華野和中野軍中有著很高的聲望,能夠提高軍隊的軍隊和向心力和凝聚力。只要作戰方案需要中野和華野配合,二人能過很快作出決定。不得不佩服中央軍委未卜先知的能力,早年就把陳毅調到中野。
其次,戰場的事情瞬息萬變,時不我待。如果等出了問題再臨時換帥是萬萬要不得的,是兵家大忌,一方面會擾亂軍心,另一方面也會造成指揮的紊亂。這場戰役如此之重要更是馬虎不得,不夸張地說是兩大兵團的生死之戰。所以,同時派出了幾位大將,互相配合。
再者,雖然陳毅是華野司令,實則當時的陳帥已經離開華野一年之久,華野戰軍所在的徐州戰區也是變化很大。所以陳帥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證。況且,淮海戰役本身就是由粟裕提出來的,所以總戰略上還是聽粟裕的,他肯定已經有了萬全的應對方案。
最后,盡管粟裕曾有戰神之稱,有著卓越的非凡的軍事才華和軍事指揮能力,其能力甚至在全軍中也是數一數二的,這一點在抗日戰爭也得到了證明。但是如果讓粟裕獨自面對復雜的淮海戰役,也的確沒有十足的把握。
鑒于他們各有所長,配合得當便會產生1+1>2的效果,再結合華野和中野兩大野戰軍的實際情況,中央軍委便決定成立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的5人領導小組,同時任命鄧小平作為書記的淮海戰役的總前委,并且給予他臨機處置一切的權力。最后的結果也表明這個決策是多么的英明。
首先,從戰略層次上看,國共雙方的領導人分別是毛澤東和蔣介石,復刻淮海戰役,懂軍事的人會發現在這場戰役中,蔣介石包括他投入和八十萬大軍完全受毛澤東指揮。這簡直是對蔣最大的諷刺了,但是事實也的確如此。
換句話說,國民黨方面完全被我方牽著鼻子走,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蔣介石作出的決定都是在跟著我們,他們是被動的。毛澤東在戰略決策上得心應手,但蔣介石卻在一些決定上舉棋不定,所以往往只能跟著毛走,這也就有了蔣軍幾十萬部隊被毛前牽著鼻子的戰場上“逛街”的笑話了。
然后我們再來看看雙方具體的指揮官,國軍方面是白崇禧和劉峙。白崇禧雖然有“小諸葛”之稱,但是在淮海戰役中只顧爭權奪位,想把蔣介石拉下臺再把李宗仁扶上臺,所以白崇禧只是表面上服從蔣介石的調遣和命令,但是背地里卻搞消極怠工,甚至是從中作亂,恨不得蔣介石的主力在淮海戰役中全軍覆沒,這樣就能在黨中抓住蔣介石的小辮子。
再說說那個直接現場發揮的總司令劉峙,如果他不是對蔣介石忠心耿耿,都要懷疑他是內奸了,因此他錯得實在是太過離譜了。在我方軍民中有“大笨豬”之稱,當時更有人戲稱,要想日子過得好打到徐州去殺豬。更離譜的是他將我軍轉移兵力謊稱撤退,用以邀功,更是在徐州城里放煙花慶祝,更離譜的還引得國民政府派慰問團來嘉獎。總之就是現在多風光,最后輸得有多慘。
更甚至最后淮海戰役慘敗后,劉峙不但不敢去見蔣介石,還偷偷跑了,這也難怪蔣介石對其怒其不爭。因為在當時,劉峙心中想的已不是人民和軍隊了,而是如何升官發財。
“將帥不才,累死三軍”國民黨方面將無能,帥更不靠譜,失敗也是意料之中。當然,國民黨方面最終失敗的原因是國民黨不得民心,正所謂“得道多助與失道寡助”,解放軍和共產黨在淮海戰役中得到了廣大人民的大力支持,而蔣軍卻組織不起百姓。淮海戰役被稱為是人民用小車推起來的,據史料記載,二百多萬人民去前線支援。
而蔣軍方面不僅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蔣軍的軍隊里也是缺乏凝聚力,送上去的情報要么沒有,要么遲,要么就是遞上去的假情報,所以蔣介石不僅不得不民心,還不得軍心。
只有代表人民利益的政黨才能有效地組織、發動、進行人民戰爭,并且取得最后勝利,這是再先進的武器都比不上的。一旦失去了民心,飛機、坦克、大炮都不能挽救被滅亡的命運。
最后想說的是,淮海戰爭是誰領導的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場戰役中軍民一家親,軍民協同作戰的團結一致和英勇奮戰的精神。
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