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今天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有一座古老而恢弘的陵寢,自漢武帝起,歷朝歷代都要在這里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因為這里埋葬的,正是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
如今,每年清明節,國家都會在黃陵縣舉行公祭軒轅黃帝的典禮,許多人從四面八方趕來,共同緬懷這位人文初祖。
那么,黃帝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他和炎帝是什么關系?我們又為何被稱為炎黃子孫?
黃帝是少典氏的后代,本姓公孫,后來改姓姬,名叫軒轅,所以后世也稱他為軒轅大帝。
黃帝出身高貴,而且天資聰穎,生下來就很有靈氣,說話也比一般人早很多,小時候聰明機智,熱愛學習,長大后更是見識廣博,一表人才。
黃帝所處的時代是神農氏統治后期,天下有很多部落,神農氏是部落聯盟首領,黃帝因為才能出眾也成了一方部落首領。
神農氏后期衰微,雖然名義上還是部落聯盟首領,但已經沒有能力管理天下了,各部落之間為了各自利益相互攻伐,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這些部落中以黃帝部落、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較為強大,尤其是蚩尤,性格殘暴,心狠手辣,四處兼并其它部落,蚩尤部落很快成為當時最為強大的部落。
炎帝,是姜姓部落的首領,傳說他的家族因為懂得用火而得王位,所以被稱為炎帝。炎帝也在四處征伐其它部落,積極擴充勢力。
而黃帝注重施行德政,撫恤民眾,重視農業生產,積極開墾荒地,丈量土地,種植稻谷、小麥、大豆、小米等五谷,黃帝部落得以安定發展。
很多部落迫于炎帝和蚩尤的欺凌,聽說黃帝仁慈,為求自保都歸順了黃帝,這也遭到了炎帝、蚩尤的敵視。于是,黃帝組織歸順的部落,積極訓練軍隊,在經過充分的準備后,最終在阪泉與炎帝進行了數次大戰,徹底降服了炎帝。
降服炎帝后,黃帝部落的勢力大增,天下就剩下蚩尤部落可以與之抗衡了。蚩尤殘暴不仁,不服黃帝統治,派兵四處侵襲臣服于黃帝的部落。于是黃帝聯合炎帝,征召四方諸侯,與蚩尤在涿鹿(今河北涿鹿縣)的郊野展開決戰,最終俘虜并殺掉了蚩尤。
在消滅蚩尤后,各部落都尊軒轅為新的部落聯盟首領,取代了神農氏。在“金木水火土”中,炎帝有“火德”,所以稱為炎帝,黃帝有“土德”祥瑞,意為厚重、包容、有耐力。因為土為黃色,所以軒轅大帝被稱為黃帝。
黃帝取代神農氏后,繼續討伐沒有臣服他的部落,他巡視天下,往東到達東海,登上了泰山;往西到過空桐,登上了雞頭山;往南到達長江,登上熊山、湘山,往北驅逐了匈奴,消除了北方的威脅。
最后,黃帝在釜山一帶會合各部落,統一符契,與各部落結盟,成為天下共主,并在釜山修建了都邑,設置官職,重用風后、力牧、常先、大鴻等一大批能人,加強治理。
黃帝還強化了軍隊建設,以云命名,軍隊稱云師,設置左右大監來監督各部落。通過精心治理,天下歸為一統,結束了各部落割據混戰的局面。
在司馬遷所著《史記·五帝本紀》中,黃帝被尊為五帝之首,其他四帝也都是黃帝的后代,其中帝顓頊為黃帝之孫,帝嚳為黃帝曾孫,帝堯為黃帝玄孫,帝舜為黃帝八世孫。
黃帝和炎帝聯合,結束亂世局面,開創了華夏文明,后世將他們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所以,我們也被稱為炎黃子孫。
丁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