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lǐng)未來
九華山又名九子山,位于安徽池州,與峨眉山、普陀山、五臺山一樣,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北瞰長江,南望黃山,東接太平湖,西臨池州,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山上名剎古寺林立,佛像眾多,是地藏菩薩的道場。
那么,九華山在安徽,地藏菩薩是梵人,他們怎么會扯上了關(guān)系呢?
《地藏十輪經(jīng)》云:“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因此故名地藏。”
地藏菩薩為佛祖身邊“五大菩薩”之一,所謂“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意譯則為”覺有情,或引渡眾生”。
佛祖滅度之前,曾囑咐地藏說,要他在佛祖滅寂之后,未來佛彌勒誕生之前的過渡時期,負責(zé)教化娑婆世界的眾生。并叮囑他,對那些尚在惡趣中的眾生要特別關(guān)心,令其改邪歸正,離苦得樂,至彌勒佛轉(zhuǎn)世時,使娑婆世界的眾生皆得解脫。
地藏菩薩為大愿菩薩,他曾發(fā)下弘愿: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他的最大特點,就是哪里最苦就到哪里去。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地獄最苦,因此地藏度化的對象便是地獄里的眾生。
不同于觀音和文殊,平日,地藏現(xiàn)的是出家人的形象。他身披袈裟,覆蓋右肩,左手執(zhí)蓮花,右手施無畏,坐蓮花臺上。
地藏菩薩繼承了佛祖真正的精神,以出家的僧相出現(xiàn)在世間,使大家見聞熏習(xí),達到身心清凈,為人們指出了一條遠離邪惡,解脫困厄的途徑。
地藏菩薩的大悲,是令一切眾生都成佛道,然后自己才成佛。然眾生無盡,地獄更無盡,這樣,地藏菩薩永遠也不可能成為佛。
但地藏菩薩的心系眾生,先人后己的精神是世所罕見的,因此,他帶給人的是大慈大悲的博愛情懷,和震撼人心的一種力量。
唐玄宗時期,有一位名叫金喬覺的新羅王子,貌惡心慈,效仿當(dāng)初的悉達多太子,發(fā)心出家為僧,法名地藏。到了中國之后,看中了九華山的清幽,便落腳在此。
隨著信徒的增加,地藏想要擴建寺院,便請九華山主閔公布施山地。閔公也是信佛的居士,樂善好施,他不加思索,就同意了地藏的請求,并隨口問道:
“不知大和尚能需多少地?”
地藏指了指身上的袈裟,回答閔公:
“一領(lǐng)袈裟所能覆蓋的土地,足矣!”
閔公倒是覺得地有點少,尚過意不去,心里嘀咕,如果不夠可以再捐,就慷慨應(yīng)允了。
哪里想到,地藏法師大顯神通,一襲袈裟蓋盡整個九華山!
閔公見此,知道地藏非等閑之輩,也沒有食言,將自家的九華山全部捐獻給了他。寺院建成后,他的兒子也隨地藏出家,法號道明。
如今,在各地所供奉的地藏菩薩像的兩旁,分別有一老者和一少年比丘,就是閔氏父子。
由于地藏比丘法名隆播,人們便把他當(dāng)成是地藏菩薩的化身。從此,九華山也就成為地藏菩薩顯圣度眾的道場,也成為中國的佛教名山。每天,都吸引眾多的游客和信徒前來觀瞻,絡(luò)繹不絕。
丁熙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wù)合作 免責(zé)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