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張飛被下屬殺害,但是張飛死的并不算慘,而在三國時期真正死得慘的名將,只有以下十位。
第十名:陳武
說到陳武,或許很多小伙伴根本就沒有聽說過,他真的算是名將?其實,陳武乃是東吳名將,起初跟隨孫策平定江東,立下諸多功勞,隨后統率廬江上甲,乃是孫吳真正值得仰仗的大將。不過,陳武卻死得非常慘。
公元215年,陳武跟隨孫權的10萬大軍進攻合肥,而當時合肥曹魏只有7千守軍,本來孫吳已經占據優勢。不過,因為排兵布陣上面的疏忽,孫權大營被張遼的800死士所襲擊。當時,東吳將領宋謙、徐盛皆被張遼所打敗。而陳武呢,他卻顧生死為孫權擋在最前面,最后英雄就義!
在《三國志·潘璋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合肥之役,張遼奄至,諸將不備,陳武斗死。在這里用到了一個"斗"字,能說明什么問題呢?也很簡單,足可以看出當時陳武乃是做了真正的炮灰,他替孫權擋住了張遼的進攻。最終,陳武被當場殺死。
在陳武死后,孫權回兵之后做了一件奇葩的事情。孫權當時下令讓陳武的愛妾殉葬,同時替陳家復客200家。對于陳武來說,他其實不希望讓自己的愛妾殉葬,而孫權的做法也未免有些強人所難了,后來孫權遭到史學家孫盛的批判。如果知道孫權會有這樣的做法,估計陳武當時也會盡量留有余力,好留條性命了。
第九名:馬超
西涼"錦馬超",此人雖然名動天下,但是他卻也是死得非常慘的。
眾所周知,最開始的時候馬騰、韓遂相爭而馬超與韓遂部下閻行交戰。當時馬超雖然占了上風,把閻行的矛給折斷,但是閻行也并非是好惹的主兒,他直接用斷了的矛招呼馬超,差點把馬超給殺死。
后來,馬超不顧其父、還有家族兄弟,正面帶兵與曹操交手,最終導致馬氏三族被曹操所滅!這對于馬超來說已經是天大的痛,但是更讓馬超無語的是,他投奔到張魯帳下,最終也被疏遠。后來無奈投奔到劉備帳下,以為可以結束被冷眼的日子,但是讓馬超沒有想到的是,在劉備這里他的生活、行為舉止更是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會招來殺身之禍!
公元220年,彭羕在馬超宿舍跟馬超喝了一點酒,說了一些關于不滿劉備的話,而馬超轉手就把彭羕給上報了。這能說明什么問題,那就是馬超其實在蜀漢是活得不自然的。《三國志·彭羕傳》: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聞聞言大驚,默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辭。從這條記載來看,馬超在蜀漢的日子是極其驚懼的。之前當世無敵的"錦馬超",也會隨時在意自己會不會被他人拉下水,從而連個骨血都留不下。
可以說馬超在蜀漢的日子是常懷危懼的,最后在劉備東征孫權時,馬超郁郁而死。
第八名:淳于瓊
淳于瓊乃是東漢末年軍閥袁紹帳下大將,公元195年沮授建議袁紹應該迎接天子,然后號令諸侯。不過,淳于瓊、郭圖卻建議袁紹不要迎接天子,到時候會受到天子的束縛。由于郭圖、淳于瓊的反對,袁紹最終還是沒有迎接天子,后來漢獻帝便被曹操截取。
而淳于瓊最終也為他自己當時的做法買了單。公元220年十月,淳于瓊負責保衛袁紹糧草,不過后來被曹操擊破!當時袁紹聽聞曹操派軍去襲擊糧草,他沒有派遣重兵去援救,而是直接去攻打曹操的中軍大營,后來很慘。沒成功打破曹操的大營不說,反而連糧草庫都丟掉了。
糧草的丟失,直接導致袁紹軍大敗。而淳于瓊作為敗軍之將,最后被曹操割鼻處斬,死后連個全尸都沒有留下,《曹瞞傳》:割得將軍淳于仲簡鼻,未死,殺士卒千余人,皆取鼻,終殺之。作為一方大將,最終落得如此下場,被主公拋棄,死不得其所,也算是很慘了。
第七名:關羽
接下來要說的就是轟動三國的名將,他就是武圣關羽。關羽這個人仁義無雙,被后人稱之為"義絕"但是關羽卻也是死得很慘的,公元219年末關羽被孫權、曹操聯手合圍。同時,孫權當時還是跟劉備有著聯系的。當時孫權為了取得荊州全境,他是直接棄"湘水為界"的合約。直接讓呂蒙、陸遜等人攻打關羽。
而關羽呢?上庸的劉封、孟達直接無視他的求救信號,如此一來關羽最終只是單兵作戰,在突圍至臨沮時,被孫權部下所擒殺。在蜀漢滅亡之時,龐會又將關羽滿門誅殺,關氏三族所剩無幾,可能只有外出不在家的少數人可以幸免于難!
總體說來,關羽他是為他的孤傲性格,重重地買上了一單。
第六名:魏延
在三國時期,死得最慘的大將,絕對魏延是上榜了的。魏延這個人的脾氣至少有大半都是跟關羽一模一樣,脾氣孤傲,厭小人,親君子。在諸葛亮臨死之前,就特別交代如果魏延出現異常行為,便讓馬岱處斬魏延。
果然在孔明死后,魏延與楊儀相互攻伐,此時二人還相互上書稱對方謀反。不過,最終蜀漢朝廷卻相信了楊儀的話。而魏延也就慘了,自己被馬岱所斬還不說,他的三族也被蜀漢處決!不過,魏延的做法雖然解氣,但是他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自己的老命丟了不說,還連累了家人。在《三國志》中明確說到,魏延是無心謀反的,只是想除掉楊儀以泄私恨!由此來看,魏延真的算是死得慘了,一點都不值得。
第五名:張郃
張郃起初也是袁紹帳下大將,被同事坑,受主公連累不說,最后還死于同事之手。張郃在官渡之戰時投奔了曹操,在曹操在世之時張郃一直是獨當一方的大將。而且張郃最擅長陣形、謀略的結合布陣。一時之間成為蜀漢劉備、諸葛亮所忌憚的大將。
然而,張郃最終卻死于亂箭之下,當時張郃受命于司馬懿,主動前去追擊撤退的蜀軍,不過最后卻中了諸葛亮之計,死于木門道。
張郃此前在街亭大破馬謖,又在漢中破劉備、后來又退諸葛亮。不過到頭來卻死于司馬懿的設計,當時司馬懿想要獨掌曹魏軍權,那么張郃也就成了他的眼中釘。綜合來看,張郃是死得非常不值得的,也是死得非常可惜。
第四名:呂布
排名第四的乃是人中呂布。
呂布,這個人雖然背負"三姓家奴"的臭名。但是他的一生絕對不是你想象的那樣。說白了呂布乃是一介"白丁",一無背景,二無地位。他只有靠他自己努力爭取才有可能出人頭地,因此呂布這才有了斬殺丁原,行刺董卓這樣的做法。
在斬殺董卓之后,呂布無奈只得帶著家小,逃亡于各個諸侯之間,他先后投奔過袁紹、袁術、包括張楊等。不過,這些人都基本上不怎么看好呂布,而后處處與呂布為難。而袁紹甚至派人行刺呂布,呂布雖然武藝高強,但是混天下,遠沒有他想的那么簡單。
在陳宮的支持之下,呂布最終占有徐州,不過最終卻引發了曹操、劉備的聯手圍攻,最終被曹操梟首。呂布死后,赤兔馬歸了關羽,他的武器則從世間消失。至少貂蟬嘛,似乎也從歷史舞臺消失。總體說來呂布也是死得非常慘的,自己努力一生被部下反叛,自己之前好心救下劉備,到頭來劉備反而落井下石。
第三名:鄧艾
鄧艾乃是后三國時期名將,他的能力絕對不在姜維之下。只可惜,鄧艾不能像司馬懿那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在偷渡陰平之后,鄧艾就很順利地拿下了成都,這本是一件值得傳揚天下的事情,但是鄧艾卻越權了。
當時鄧艾平定成都之后,他整個人徹底飄了,他直接以曹魏天子的名義,封了劉禪為驃騎將軍、原川蜀太子為奉車都尉、而且劉禪的其他兒子為駙馬都尉;當然了,鄧艾還對蜀漢的一班老臣,也做了相應的職位封賜。這一點,鄧艾是玩過頭了。
后來,鄧艾受到了鐘會的陷害,最終被司馬昭收押,后來鄧艾連同其子鄧忠皆被田續斬殺。當然了,鄧艾的妻子、孫子也都被發配到了西域。《三國志》:子忠與艾俱死,馀子在洛陽者悉誅,徙艾妻子及孫于西域。總體說來,鄧艾的死也是非常不值得的,雖然付出了巨大的付出,但是換來的卻是被陷害,最終還連累到了家人。
第二名:姜維
排名第二的乃是諸葛亮的傳人,也就是姜維。在董允、費祎相繼死后,姜維開始嶄露頭角,在做上大將軍之后姜維更是連續多年北伐曹魏,希望自己可以幫助諸葛亮實現匡扶漢室的夢想。在北伐期間姜維遭到了,鄧艾、陳泰、郭淮等人的阻擋。不過在交戰之中,勝負參半,在兵力沒有絲毫優勢的情況之下,姜維可以做到這樣,算是已經成功了。
公元262年,乃是姜維生平最后一次帶兵北伐,但此次北伐被鄧艾擊敗,姜維只好撤退。不過,在蜀漢朝中有黃皓為禍,姜維只好帶兵在沓中屯田以避禍。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司昭卻被派遣,鄧艾、鐘會等人大舉進攻蜀漢。
而漢中由于蔣舒投降,鐘會大軍很快占據漢中,最后雙方對峙于劍閣。姜維正準備施展謀略打算擊退鐘會時,他卻收到了劉禪的投降敕令。姜維手下很多士兵、將軍都氣得拔刀砍石。不過君命不得不受,姜維只好投降。
后來姜維發現鐘會又謀反之心,姜維又伺機策反鐘會,不過最終事敗被殺,姜維的妻子、兒女皆在亂兵之中被殺。一代名將姜維為了蜀中大事,奉獻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包括生命。不過,最終還是無力回天,死得凄慘。
第一名:典韋
三國時期到底誰死得最慘呢?此人正是曹魏名將典韋,典韋雖然在戰場之上很少帶兵出征,但是他的功勞卻是深得曹操肯定的。典韋這輩子最大的功勞就是在濮陽之戰擊退呂布,還有就是在宛城死戰阻張繡,從而破滅張繡想要除掉曹操的戰略思路。
單從武藝來說,典韋在曹魏來說至少可以排名第三,加上其忠誠二無,因此曹操給他一個稱號叫,"古之惡來",但是典韋死得很早,同時也死得很慘。倘若不是典韋早死,曹操后來在潼關一戰,他不可能如此狼狽,而馬超也不會如此威風。
在濮陽之戰中,典韋帶頭沖殺呂布的鐵騎隊,而且是直接擊退了呂布的。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典韋的實力,完全有能力單挑呂布的。而且典韋所使用的武器也是雙短戟,在軍中有言,"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典韋所使用的武器單是重量方面就有80斤,而呂布所使用的方天畫戟只有二十余斤,加上典韋力大如牛,可以說一度給呂布造成壓力。換句話來說,如果典韋和呂布玩命,呂布也是會怕的。
不過,典韋在宛城之戰中,由于醉酒工作,最終被張繡軍士殺死。而且,死狀極其慘烈。賊乃敢前,取其頭,傳觀之,覆軍就視其軀。當時,典韋大戰張繡叛軍,而且在沒有武器的情況之下,用雙手當場殺翻張繡軍士數十人,從而給曹操制造逃走的機會。
典韋本來可以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不過他卻為了保全曹操,而提前退休。實在是死得可惜,也死得非常慘。因為,后來曹操不但沒有斬了張繡 ,反而封了張繡破羌將軍,而且曹操還和張繡聯姻,成為了兒女親家。再觀典韋,就死得多余了,總之來說,死得很慘!
金同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