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吊腳樓是土家族人居住生活的場所,通常半立陸地、半靠山水建造,大多依山就勢呈虎坐形而建,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為最佳屋場,講究建筑朝向,或坐西向東,或坐東向西。
吊角樓屬于干欄式建筑,半干欄結構特色鮮明。中間為堂屋,左右兩邊為繞間,作為居住、做飯之用。在有吊腳的部分,樓上通常有繞樓的曲廊,曲廊還配有欄桿。
土家族吊腳樓多為木結構,搭配花格窗、司檐懸空、小青瓦、木欄扶手等。窗花采用浮雕、鏤空等多種雕刻工藝,雕刻手法細膩,內涵豐富多彩。講究的人家還在木墻壁里里外外涂上桐油,又干凈又亮堂。
以前的吊腳樓一般以茅草或杉樹皮蓋頂,也有用石板蓋頂的,吊腳樓多用泥瓦鋪蓋,又由于位置講究,所以建造土家吊腳樓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首先要備齊木料,土家人稱它為“伐青山”,一般選用椿樹或木梓樹(烏桕),因為“椿”、“梓”的諧音是“春”、“子”,表示吉祥,意味著春常到,子孫旺;
第二步則是加工大梁和柱料,土家人稱為“架大碼”,他們在梁上還要畫上八卦、太極、荷花蓮籽等圖案;
第三道工序名叫“排扇”,就是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頭,排成木扇;第四步是“立屋豎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主人要選擇黃道吉日,請眾鄉鄰幫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眾人齊心協力將一排排木扇豎起,這時,鞭炮齊鳴,左鄰右舍送禮物祝賀。立屋堅柱之后便是釘椽角、蓋瓦、裝板壁。
為了防止盜賊,吊腳樓房屋的四周會用石頭、泥土砌成圍墻。正房前面是院壩,院壩外面左側接圍墻有個八字朝門。房屋周圍大都種竹子、果樹和風景樹。但是,因忌諱與“喪”“逃”諧音,不吉利,所以前不栽桑,后不種桃。
何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