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居住在沿海地區的朋友應該都吃過藤壺,在我國它還有一個俗稱“馬牙”。藤壺肉質的鮮美程度堪比牡蠣,是很多海鮮愛好者的最愛。這小小的藤壺對于人類來說是大自然的饋贈,可是對于海洋動物來說,簡直就是大自然的“惡作劇”。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以為藤壺是一種貝類,后來科學家捕捉到了它的幼體,才發現它原來是一種節肢動物。幼體的藤壺可以像浮游生物那樣在海水里游動,當一些大型的海洋動物靠近它們時,這些幼體藤壺就會附著在這些動物身上,最后完成變態發育,長出堅硬的外殼。我們看到一些海洋動物比如鯨魚、海龜身上長滿的密密麻麻的疙瘩,其實就是藤壺。
其實藤壺并不像其它寄生動物那樣吸食宿主的血和養分,它們只是把宿主當做一個平臺,附著在上面只是為了抵抗海水洋流,它們就好比是搭順風車的路人。藤壺附著在宿主身上,當這些海洋動物游動時,藤壺就趁機過濾海水中的浮游生物。
雖然藤壺沒有直接傷害宿主,但是它們給一些海洋動物帶來了極大的煩惱。
一、奇癢無比
藤壺會分泌一種特殊的膠體,這種膠體可以粘在海洋動物的表皮上。被這種膠體粘上后,魚類的表皮會有生理反應,感到瘙癢難忍。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鯨魚躍出海面,它們這樣做不是在表演和玩耍,其實是被藤壺折磨的受不了了,想利用海水的沖擊將身體上的藤壺除去。
鯨魚有除去藤壺的方法,但是一些行動緩慢的海洋動物就奈何不了藤壺了。比如藤壺的常見宿主海龜,它們游的很慢,很容易被藤壺寄生,又沒有鯨魚那樣強大的力量可以騰空躍起,因此只能默默的忍受藤壺的侵擾。有的海龜實在忍受不了了也會選擇爬到海灘上,在太陽底下暴曬與藤壺同歸于盡,科學家把這一現象稱之為“海龜自殺事件”。在北美的一些海灘上,人們經常會發現渾身長滿藤壺的海龜,它們趴在沙灘上等死。
二、會寄生在海洋動物的器官之上
比如海洋動物的頭部、鰭部、眼睛、肛門。一旦它們寄生在這些地方,那么宿主就等于被判了“死刑”。如果鯨魚的魚鰭上都是藤壺,它們劃水就會很吃力;如果鯨魚的頭部都是藤壺,那么很容易被阻擋視線,和瞎子沒什么兩樣;如果海龜的肛門上長的都是藤壺,那么它們就不能排便。藤壺這種“不挑地”的寄生方式,間接導致了很多海洋動物死亡。
藤壺為什么有這樣大的魔力,能夠讓鯨魚這樣的海洋巨型動物苦不堪言?科學家經過研究找出了其中的秘密:藤壺是雌雄同體。
藤壺在一般情況下會進行異體繁殖,顧名思義,一只藤壺想要產生后代就必須找另一藤壺進行交配。不過在特殊情況下他們可以自己和自己交配,然后產生后代。這種繁殖方式能迅速擴大群體的數量。一個藤壺幼體附著在海龜身上,不久它自己就會繁衍出一大片,這種技能是它們制霸海洋的殺手锏。
藤壺不僅對海洋生物有危害,它對人類的危害同樣巨大。有很多朋友可能會感到疑惑,難道這藤壺還能寄生到人身上嗎?那當然是不可能的!
藤壺對人類的危害主要是影響我們的航運。藤壺不僅僅會附著在動物身上,還會附著在船只上。大型的貨輪每隔幾年就要清理底部的藤壺,這些藤壺附著在上面給船只增加了額外的航行阻力,造成了船只燃油的浪費。根據美國海運機構的統計,因為這小小的藤壺全球航運每年要浪費379億美元,這其中燃料的浪費和船只的維護占了很大一部分。美國的航母戰斗群每年在清理藤壺上也要花費2.5億美元。
藤壺雖然恐怖,但也不是一無是處。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垃圾是放錯地方的珍寶”。藤壺雖然是海洋動物的殺手,但是對于海上建筑來說它是名副其實的“保鏢”。
成體藤壺會吸收海水中的鈣鎂離子,進而把它們轉化為堅硬的外殼。當藤壺附著在海上建筑上時,這層堅硬的外殼就像一層盔甲一樣阻擋著海水的沖刷。這樣一來藤壺就可以保護海上建筑的主體結構了,避免這些建筑受到海水的侵蝕。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跨海大橋的橋墩上長滿了藤壺,這些藤壺很多都是人為培育上去的。有了這些藤壺,跨海大橋的使用年限可以延長很多。
何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