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受疫情等多個因素的影響,很多人失業后,生活非常拮據,找工作難,只好啃老,可是即便如此,也不敢去申領失業金,因為害怕未來退休后,養老金會被扣的太多,導致每個月領的錢變少;還有一部分是屬于失業后,進行靈活就業的人員,聽說不能領失業金,只能繼續打零工維持生活。這類信息是真實的嗎?
社保指的就是職工五險,即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失業保險,即使醫保和生育保險合并了,生育保險在繳費后,仍然可以申請生育津貼,并不影響醫保個人賬戶的資金結算和住院報銷。各個保險繳費是分開的,有單獨設立統籌賬戶,所以,養老保險根本與失業保險沒有連帶關系,從繳費上,養老保險是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失業保險是單位負擔,從領取上,養老保險繳費后,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才享受的待遇,而失業保險繳費后,待遇在失業后才領取,兩者時間都不同。
如果要說領取失業金,影響養老金的水平,那么養老金計算上應該會涉及到失業保險金,可是我們來看看職工養老金的賬戶和計算方式,
首先,職工養老金分為兩個賬戶,一個是基礎賬戶,這是有單位每個月繳費后,給退休人員的待遇,另一個是個人賬戶,這部分是由職工個人繳費后,積累的余額。
其次,基礎賬戶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是:養老金計發基數×(1+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的計算公式是:個人賬戶養老金余額÷計發月數。很明顯,這里并不涉及有關失業保險金的加減乘除,所以,養老金發多少和失業金發多少并無連帶關系。
很多人指出的靈活就業不能領取失業金,其實這個說法很籠統,因為沒有說清楚時間差異,
首先,屬于失業前有穩定工作,在職期間有單位負責繳納失業保險費的,失業后,符合非本人意愿離職,繳費滿足一年及以上的,已辦理失業登記并有求職意向的條件,即可申領失業保險金或補助金,領取期間進行靈活就業,并不影響失業金領取。
其次,屬于失業后,以靈活就業身份想參加失業保險,這是不行的,因為失業保險是單位繳費的,靈活就業者的保險繳納上,在多省份目前還是只有養老和醫療兩項保險,只有像廣東省等個別省份,對靈活就業人員試點了失業保險繳費的地區才可以讓這部分人繳費和享受待遇。
如果失業金不影響養老金發放,那么真正影響養老金水平的發放的因素是什么呢?
首先,對養老金標準有影響的,是看本地的計發基數水平,也就是社平工資,一線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高收入人員多,平均工資高;屬于參保不斷繳,推遲退休等的群體,能延長自己的參保年限;屬于工資高的群體,繳費基礎高,普遍繳費指數會高于普通職工。
其次,養老金對退休人員基本會正常按月發放,除非是繳費時間不足15年的,有沒有辦理延遲退休,只能退費處理,或者轉移為居民養老保險一次性繳費;或者還有一部分是退休前去世;有過犯法行為,被判處服刑,在此期間,由于養老金不能參加上調,服刑期滿要按照服刑前的標準,缺少了多年的調整增發,養老金水平自然會比別人低。
張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