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晏殊和晏幾道這一對父子,同是“婉約派”代表人物,詞作對后世都有著巨大影響力。
但詞作風格迥異,父親詞風是一派富貴雍容氣度,兒子筆下則寫盡人間深情,且哀婉沉痛、令人心碎。兩人的人生境遇、性格表現,更是反差極大。只不過,唯有一品質一脈相承,顯示著他們血脈相連的父子關系。
晏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北宋大佬。他文采風流,被稱之為是“婉約派”鼻祖。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好一種閑雅,又帶一點哲思。《珠玉詞》詞作如其名,如珠如玉,也恰恰符合晏殊富貴君子形象。詞風清麗溫婉、含蓄圓融。
而除了擅長詞賦外,晏殊還有出色的政治才能。他輔佐宋真宗和宋仁宗兩朝皇帝,治理國家。對外平叛亂,對內理政局,政績卓著。
而且,在教育方面,造福一方,更為人稱道。晏殊在地方任職時,重設官學和書院。所謂“天下學廢,興自公始”,就是贊揚晏殊這方面的貢獻。
但晏殊死后,兒子們沒能繼承父親在官場上的輝煌,晏家風光不再。
晏殊的第七子晏幾道,也是詞壇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文名不弱于父親,詞作的文學性,甚至青出于藍。
后世對晏幾道的詞作評價也很高。清陳廷焯評晏幾道的詞,是“工于言情,出元獻(晏殊)、文忠(歐陽修)之右”。(“右”即高過的意思)
盡管詞作備受推崇,但晏幾道的人生境遇卻遠不及父親晏殊。一生貧困、仕途多舛,最多也就做個貧苦小官。神宗年間,還曾因變法被無辜牽連,坐了一場冤枉牢。
所謂“性格決定命運”。我認為,晏幾道的際遇與父親差別巨大的原因,正是性格。晏殊性格平和,注重規矩。所以平步青云,在官場如魚得水。而晏幾道的性格,則較為極端,喜怒哀樂表達得都很直接。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典故,很能說明問題。當時正當權的蘇軾聽聞晏幾道的詞名,想要接見他。晏幾道果斷拒絕了,甚至還是用一些看似傲慢的言辭。
晏幾道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性。也許是對于高高在上的權力的厭惡,也許是對于蘇軾本身缺乏好感。但可以在落魄潦倒時,輕易把機會踩在腳底,恰恰體現出晏幾道率直任性的性格特點。
晏幾道的好友黃庭堅曾用四個“癡”字來形容他。似抑實揚,其實說的是晏幾道的孤傲、清高、純真和善良。
晏幾道的性格特點在官場上不吃香,但在詞作上,卻變成了一種天然的優勢。率真的表達方式,以及純真的癡情,讓他的詞作具備了獨一無二的魅力。
因為“真”、“癡”二字,讓晏幾道的《小山詞》,超過了眾多前輩,甚至是他的父親晏殊,成為婉約詞的巔峰之作。
在他之前,柳永的詞作溫柔旖旎,但略顯低俗,因此被人所詬病。晏殊的詞作典雅堂皇,但高雅有余,親近不足。當時其余婉約詞派作者,更是盲目追求華麗詞藻,缺乏真情。
同樣是寫婉約詞,晏幾道將婉約詞寫出了不一樣的味道。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這闕詞是晏幾道最有名的一闕。表面寫的是與歌女的悲歡離合,其實同時也在敘述他的郁悶與失意。見慣了世態炎涼,尤其珍惜,越發深情。
淡淡的一句,婉轉曲折,柔腸百轉,道盡人生心酸。真當得上“語短情長、語淡情深”八個字。
《珠玉詞》詞作與晏殊富貴君子形象吻合,但晏幾道的詞集《小山詞》,名字與晏幾道詞風卻不甚相同。晏幾道自號小山,學界推測與他的志向有關。據考,應出自淮南小山典故,有退隱山林、超脫世俗之意。
晏殊和晏幾道這兩父子,盡管詞作風格和政治理想千差萬別,但有一樣東西是一脈相承的,就是他們正直的品格。
奸相蔡京重陽節求詞作,晏幾道一句好聽的沒有,反而用“九月悲秋不到心”,諷刺權臣只知享樂,不顧百姓。
而晏殊的誠實故事更是流傳甚廣。想當年,14歲的晏殊考試,發現是做過的題,就主動打報告,要求換題目重做。其實,不只是正直,這也是一種源于自信的傲氣。
于是乎,晏幾道的孤高狂放之氣,原來在他老爹身上,還是找到了源頭。
這樣一對有反差、有傳承的父子,又都才華蓋世,是詩詞之幸;對于讀詞作的我們來說,更是幸事。說到底,你更偏愛富貴宰相晏殊,還是他的兒子,癡心又深情的晏幾道呢?
王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