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時代不同之后,相互對應的規矩和制度也會發生變化,這是人類適應自然界發展的一個規律所在,遵循這個規律的人都會在之后的時間之內得到一個發展窗口,而違背了這個規律的人或者國家到最后都逃脫不了一個滅亡的下場,今天全球化之后的韓國就在即將進入到經濟高速發展階段的時候對自己國家的首都名稱進行了一個專門的調整,具體的變化是從過去的“漢城變成了首爾”。
韓國今天的首都叫做首爾,這是今天世界上人對于這個城市的稱呼,但到東亞大地中國或者其他國家一些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這個城市之前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漢城”。在韓國本地老人的口中也被叫為漢陽城,和中國長江湖北省份城市武漢組成之中的漢陽,漢口,武昌這三座城市十分接近,其實這個韓國漢城是起源于明朝初期朱元璋時代。
當年的朝鮮半島之上還沒有這么多的花里胡哨,明朝剛剛建立的時候是高麗王朝,他們看見中原王朝在元朝滅亡之后陷入到了一個瘋狂的爭奪之中,于是他們將自己的侵略目光盯上了長白山以北的東北地區,高麗王派遣自己手下最為得力的大將軍李成桂去試圖攻打東北地區,但軍隊還沒有到達鴨綠江的時候就發生了嘩變,原來是中原大地之上又出現了一個新的王朝。
這個新王朝叫做明朝,明朝的建立者我們都知道是靠著一個碗起家的朱元璋,朱元璋強大的軍事實力不僅將蒙古人趕回了老家,還收回了從唐朝滅亡之后宋朝人五百多年都沒有收回的遼東和燕云地區,這樣強大的軍威一下子就將李成桂給嚇到了,他認為自己根本不是明朝漢人軍隊的對手,但如果沒有執行使命就這樣空手返回的話又會被高麗國王處死,所以他最后選擇了反叛自己做王。
李成桂暗中回到高麗,殺死了高麗王朝最后一任王,自己帶著軍隊宣布自己就是這里的主人,并且十分聰明的選擇了將這個消息回報給了當時的中原明朝皇帝朱元璋,因為他知道自己這樣靠著武力的手段殺死高麗王其實是一種非法不合理的行為,會受到高麗很多地方上人的反叛,而得到了朱元璋的認可之后就算得上是正統了,畢竟中原王朝明朝當時才是最為強大的國家,朱元璋收到消息之后就冊封他為朝鮮國王,并且將都城改為漢城。
國家名稱從高麗變化為了朝鮮,這是朱元璋自己的意思,因為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繼承了宋朝和元朝以來對于周圍國家強大的威懾力,所以周圍的小國家都要來到中原明朝進行朝貢,這是流傳了上千年的規矩,不是人為可以打破的,就算中原王朝短時間衰落,但只要有強大之人重新崛起,就會重新恢復這種秩序,當時的朱元璋其實就是被譽為天選之人,他重新的將這種朝貢秩序恢復了。
李成桂是朝鮮的實際統治者,但他作為明朝的附屬國家不能讓百姓稱呼自己為皇帝,當時的天下只能是有一個皇帝,那就是明朝的皇帝朱元璋以及朱元璋本人選定的后世子孫之中的明朝皇帝,所以這個時候的李成桂按照明朝禮法制度之中的規矩只能將自己稱呼為朝鮮王。到成立國家之后必須要選取一個地方城市作為都城才行,這個時候的李成桂十分的乖巧,什么事情都按照明朝的意思和風俗進行。
李成桂按照當時的習慣選擇了一個靠近自己國家之中的水系城市作為都城,那個時候還不是叫做漢城,而是被叫做揚州,和古代中國江南名城揚州是一個漢字。后來他自己報告了朱元璋之后將揚州城改名為漢城,表達的是自己心中對于漢人正統王朝的向往,同時間也是希望明朝作為宗主國能夠保護和照顧一下自己這個新建立的小弟國家,從這之后的李成桂國家制度文化都全面學習明朝。
漢城因為是位于朝鮮半島南部的漢水以北,而中國古代的風俗習慣喜歡用陰陽來對城市進行命名,比如洛陽,淮陽,安陽都是如此,山南水北就被稱呼為“陽”。而李成桂的漢城剛好又是位于朝鮮漢水的北方,所以當地的文人雅士又將漢城叫做漢陽城。這是來源于風水學問之中的一個說法,這個稱呼延續了差不多600多年的時間,到近代歷史鴉片戰爭清朝衰敗之后開始發生了變化。
甲午戰爭爆發的時候,清朝和日本兩個國家就是圍繞朝鮮進行了爭奪,因為從清朝方面來說朝鮮幾百年來一直都是自己的附屬國家,每年都會接受朝鮮的進貢,自己從這個方面是有保護朝鮮的義務的,另外一個方面朝鮮半島的地理位置其實也是清朝的一個屏蔽,日本人就是想通過進攻朝鮮,消滅朱元璋冊封的朝鮮王朝并將之占據,然后以朝鮮半島為跳板重復當年清軍入關占據中原的歷史故事。
日本人的這樣用心和計謀當然是逃脫不了中華有志之士的眼睛的,但沒有辦法的是哪個時候的清朝實在是太過于弱小,甲午戰爭戰敗之后的清朝失去了對于朝鮮的管轄,日本占據朝鮮之后開始對這個古老國家進行制度上的改革,其中最有改變的就是去除中國文化對于這個地區的影響,日本人將曾經的漢城改名為了京城,但這樣的做法并沒有得到朝鮮百姓的認同,各個地方爆發的起義戰爭反而接連不斷。
后面二戰結束,日本人退出了朝鮮,李承晚自己站了出來,靠著美國人的支持建立的大韓民國,他重新將都城定義到漢城之中,那個時候他開始將漢城稱呼為“首爾”,可惜的是這樣的做法只是他們自己的一廂情愿,后面爆發的美國聯合國軍和中國志愿軍之間的戰斗都是將其稱呼為漢城,那具體是什么時候韓國知會了中國方面,并且將漢城改名為首爾了呢?
時間要追溯到21世紀的時候,那個時候的韓國人稱呼首爾已經有了五十年的時間,五十年的時間已經使得許多老一輩的朝鮮漢化派去世,所以韓國總統李明博認為這個時候時機其實是成熟的,所以表明首爾是首善良之都,并將這個意思請求了中國政府,希望中國人在稱呼方面可以從漢城改為首爾,后來的地圖變化確實是證明中國人做到了這一點。
漢城改名為首爾到底有什么意義呢?其實很明顯,那就是從鴉片戰爭出現之后,清朝為主的華夏文化對于周邊國家的影響力不斷減弱,而從歐洲航海而來的西方文化對于這些國家的影響力不斷的增強,隨著民族主義的出現,韓國人對于之前的歷史和被日本西方侵略的歷史十分的敏感,很多韓國人心中都產生了一種自卑的情緒,但他們是不愿意說出來的,只是在行動之中不斷的去漢化,從之前的廢除漢字使用韓語,到后面的改漢城為首爾其實都是這個意思。
陳原明